摘 要:近年來學界對古城墻保護理論研究及實例分析文章大量出現。通過探討古城墻旅游利用原則、利用措施,推進在利用中實現保護,使古城墻的價值達到最大化利用。
關鍵詞:古城墻;利用;研究現狀
古城墻是中國歷史城市文脈延續的重要依據,是古代社會生活、城市建設、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實物見證。目前,我國較為完整保存的古城墻數量并不多見,有陜西西安城、江蘇南京城、河南開封城、山西平遙城、湖北荊州城、安徽壽縣城、山東蓬萊城等,其中多數古城墻都是局部保存類型。隨著改革開放的刺激,改變了設計規劃理念,社會對歷史建筑越來越重視,學術界對古城墻保護與開發方面的專著和論文逐漸增多,不僅包括古城墻保護理論研究及實例分析,古城墻開發利用也逐漸被研究重視。
1 古城墻旅游利用研究方式
在古城墻利用或保護開發的研究中,學者們的論證對象多是國內較為知名的古城墻遺址所在的城市,單項地或對比地進行古城城墻旅游利用探索。
1)單項研究。單項地研究國內較為知名古城墻遺址所在的城市,結合城市旅游發展中的現狀與遠景,對古城墻資源開發利用進行研究,并據此提出有關建議意見。其中曹永新、張皛、王全昌等以西安城墻為例,徐茜等以南京城墻為例,徐靜、王璐璐、范玢、司冬歌、梁留科、侯文亮、曹新向、瞿鴻模、高玉寬等以開封城墻為例,張照紅以平遙城墻為例,聶國平、田盼等以荊州城墻為例,裴露、趙菡以壽縣城墻為例,李強、呂俊超以張掖城墻為例,馮海霞等以臨海城墻為例,戚紅年、戴軍以山西左云古城為例。
2)對比研究。部分學者通過綜合比較,分析古城墻及城墻所在城市各自的特點,進而探索特色利用開發,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其中常少丹以中國明清古城墻中影響較大的開封、西安、南京三個古城墻為對象,李文墨選取平遙、荊州、壽縣、興城這四座保存完整的古城墻為對象,朱劍剛、陶莉、吳蘊慧分別選取平遙、荊州、襄陽古城墻與蘇州古城墻對比進行研究,劉喜珍對比借鑒北京、南京、西安等古城墻開發利用較好經驗探索保定古城墻的旅游開發。
2 古城墻旅游利用原則研究
張亞楠《我國古城墻旅游開發研究——以開封古城墻為例》一文詳細闡釋了開封古城開發需要堅持的原則,包括整體保護分段開發原則、原真性原則、游客參與性原則、可持續開發原則[1]。徐靜、王璐璐、范玢在《開封古城墻旅游開發探析》[2]。常少丹在《古城墻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以開封、西安、南京為例》中提出古城開發要保護為主、開發為輔,重點保護、合理開發,注重保護與開發相促進[3]。張樹霞《壽春古城墻及歷史建筑的保護與開發》中要求堅持原真性,整體性,可讀性,可持續性;保護與開發相統一,保護與開發得雙贏原則。
在古城墻利用原則上,學者們基本達成一致:古城墻的利用與保護是對立而統一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古城墻的社會經濟價值實現最大化最優化。古城墻的保護探索是其開發利用的基礎,開發利用又為保護探索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和技術支持。于此同時,開發利用還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在科學合理規劃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利用,才能對古城墻的保護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需要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古城墻利用也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
3 古城墻旅游利用措施研究
古城墻具有十分得天獨厚的旅游利用價值,如自然風景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商業集聚價值等等,具有巨大的潛力,能帶來間接或直接的社會經濟價值。通過充分利用古城墻資源,促進地方旅游發展,推動社會經濟快速增長,已成為當前我國不少地方普遍的做法。根據利用開發內容的不同,相關論述著作可分為下面幾類:
1)探討開發古城墻資源的自然景區效益。李強、呂俊超《張掖古城墻遺址開發建設構想》和呂春華《南京明城墻保護和利用的思考》都論述了立足古城墻建設主題公園風景區可行性;高玉寬、曹新向在《開封古城墻及其開發利用》一文中闡述了“環城墻風光帶”的開發的構思,張亞楠在《我國古城墻旅游開發研究——以開封古城墻為例》中提出建設“空中花園”立體景觀項目;叢安琪《古城墻歷史文化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研究——以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古城墻遺址公園設計為例》更是倡導建設生態長廊。
2)探討開發古城墻資源的人文景觀效益。以古城墻為載體的文化遺產,蘊含著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所獨有的精神價值,也包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研究古城墻的學者們無比重視以古城墻為載體的人文開發。
一是注重文化藝術開發,如《南京明城墻保護和利用的思考》《張掖古城墻遺址開發建設構想》《城市古城墻旅游開發的設想》《壽春古城墻及歷史建筑的保護與開發》提出建設古城墻博物館或城墻遺址公園;《我國古城墻旅游開發研究——以開封古城墻為例》主張策劃啟動開封古城墻大宋文化年活動;《古城保護與開發的辯證關系——對涿州古城的調查研究》《古城墻歷史文化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研究》分別提出打造歷史文化景觀區和遺產長廊; 曹新向、瞿鴻模、梁留科《開封古城墻旅游開發的設想》建議依托城墻進行古城堡開發;陳愛玲在《濰縣古城墻的保護與開發》中提出原真陳列展示,再現古城風貌想法。
二是注重科學技術開發,徐靜、王璐璐、范玢在《開封古城墻旅游開發探析》倡議運用3D科技多媒體技術、燈光舞臺技術打造穿越古韻之地,暢游現世之所的意境;裴露、趙菡在《壽縣古城墻旅游發展現狀及開發必要性分析》主張借助現代技術突出歷史文化,推出創新文化之旅。
三是注重教育體育開發,如王全昌在《對西安古城墻健身長廊體育文化亮點的解析》;司冬歌、梁留科、侯文亮在《開封古城墻旅游開發路徑解析》中號召攜手體育,舞動汴京。
3)探討開發古城墻資源的商業運作經濟效益。張皛在《西安城墻旅游資源開發問題及對策》中建議根據客戶的目標市場進行細分設計出不同的客戶群體所喜愛的旅游紀念品,進而形成產業化發展;張亞楠《我國古城墻旅游開發研究——以開封古城墻為例》倡導建設甕城廊道餐廳,達到開發古城墻墻體目的;徐靜、王璐璐、范玢在《開封古城墻旅游開發探析》和邊繼云在《古城保護與開發的辯證關系——對涿州古城的調查研究》認為可利用古城景區修建開發商業街。
從以上學者的文章成果看,我國現有的古城墻旅游開發研究具有十分明顯的特征:第一,學界逐漸廣泛關注古城墻的開發和利用。在探究如何保護的基礎上,開始注重以經濟效益為出發點對古城墻資源展開市場化及產業化開發利用的探究。第二,在古城旅游開發利用中,對宏觀和中觀層面的探索相對較少。個案研究立足個體實際,作用直觀明顯,但站在全國古城墻研究全局上掌握旅游發展現狀,探求宏觀開發舉措,也是古城墻開發中不可小覷的問題。第三,探討研究古城墻資源非物質文化社會效益的文章相對較少。古城墻資源既是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形態的古城墻價值具有不同的社會效用,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同時,某些古城墻也極具非物質文化正面引導的社會功用。第四,目前古城墻開發利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市縣等中心城市,學者對基層組織鎮村級古城墻缺乏足夠的關注,論及鄉鎮城墻者罕見至極,關于如何開發利用其價值的研究還大有可為之處。
總之,我國的古城墻旅游開發研究探索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傮w還處于摸索階段,相比于其他課題而言,探索研究尚不夠系統深入,關于保護的文章較多,涉及利用的專門性文章較少,尤其是市場需求方面的定量研究比較缺乏。
參考文獻
[1]張亞楠.我國古城墻旅游開發研究——以開封古城墻為例[D].河南大學,2016.
[2]徐靜,王璐璐,范玢.開封古城墻旅游開發探析[J].旅游經濟,2015,01:138-201.
[3]常少丹.古城墻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以開封,西安,南京為例[D].河南大學,2016.
作者簡介
朱忠敏(1990-),男,湖北荊門人,長江大學專門史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