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泓孜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生產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子商務也在飛速的發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于電子商務的應用也日益廣泛。但是在電子商務不斷普及發展的同時,電子商務的數據安全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數據安全問題正在不斷增多,其影響也愈加惡劣。電子商務數據的泄露以及不正當使用將會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人民群眾的各種權益,也會為國家的發展和戰略安全帶來惡劣影響。本文重點對我國電子商務法中的數據保護立法路徑進行分析,據此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法;數據保護;立法路徑
1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涉及到的消費者數據保護問題分析
1.1 消費者數據不受保護亂象
1)非法收集電子商務數據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無良企業為了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并在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甚至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運用非法手段竊取、收集商業數據,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其他一些公司的商業隱私甚至直接通過不法手段收集顧客信息,造成了市場惡性競爭,還侵犯了顧客個人的隱私和其他各種合法權益,影響了電子商務市場的平衡,阻礙了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2)企業不能正確使用電子商務數據。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交易的普及程度不斷擴大,虛擬市場的形成也逐步完善,大量的客戶交易信息和記錄被企業輕易掌握。企業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深層數據挖掘可以獲得更加具有商業價值的信息,如果企業不注重保密可能會使客戶數據遭到泄露,甚至還有企業以買賣方式兜售客戶信息,使顧客的個人隱私和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顧客信息被泄露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可能會使顧客的合法權益遭到嚴重侵害,也會對企業信譽造成極大損害。
3)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數據管理難度不斷增加。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也直接帶動了大數據分析的發展,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程度越來越大,電子商務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難度不斷攀升,企業也在發展中不斷擴大著客戶個人數據的收集范圍,這給個人商業數據儲存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大數據頻頻遭受黑客入侵,企業安全系統自顧不暇,新時代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數據安全管理工作已成為高難度問題,值得引起廣大相關工作者的重視。
4)傳統法律管轄遭到限制。在我國國內仍存在一些沒有公開的外資、合資企業服務器地址,政府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管理,甚至有一些企業的服務器地址并不在中國,中國法律很難對其進行管制,甚至有一些如比特幣一樣的高風險無機構互聯網運作方式存在,這對國家的法律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
5)商業數據權利人的利益容易收到損害。顧客的個人信息和企業的商業隱私作為不法分子的入侵對象面臨著極大的危險。而顧客作為這些數據的權利主體,其利益和各種合法權益都會間接甚至直接受到侵害。對于企業而言,數據的商業價值就會降低,企業在數據失去商業價值后將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這對于電子商務和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消極影響。
6)網絡安全保障體制不夠健全。我國各個企業對于網絡安全保障體制的建設仍有待加強,網絡的安全保障仍較為脆弱。在電子商務的運行中,互聯網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媒介,而通過互聯網所傳遞的信息面臨著極大的危險性,極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們普遍缺少網絡安全意識,而網絡安全保障體制建設十分落后,難以應對互聯網信息數據傳輸中的風險。
1.2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曾明確規定,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應當得到法律上的保護,這是消費者應有的權利,企業如果想要收集和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就必須遵守正當、合法、必要的基本原則,且要將一切信息的使用信息面向消費者公開,企業在使用消費者信息時必須得到消費者的同意并確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外泄,且在丟失泄露使必須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此外,未經消費者允許,企業不得向其發送具有商業性的信息。
2 數據保護立法中關于處理消費者數據保護問題的基本路徑探討
2.1 消費者數據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構架
關于電子商務法中對于數據保護方面的立法應當基于我國原有法律的基礎之上,保持維護電子商務數據安全的初衷,最大限度的保障電子商務企業和人民的信息數據安全,確保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另外,數據保護立法應當逐步探究逐步改進,構建數據保護立法的基本法律構架,確保立法的初衷和方向不發生根本性錯誤。
2.2 消費者個人數據信息的范圍界定
明確數據信息所有者所擁有數據的范圍,確保數據信息所有者的所有權擁有明確界限不被侵犯,將客戶個人信息與企業大數據分類管理,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和條理性。限制企業對于客戶信息的濫用,同時保護了企業和客戶的信譽,使其合法數據權益得到可靠保障。
2.3 消費者個人數據信息的收集原則
嚴格把控信息數據來源,確保數據收集的合法性,堅持電子商務在收集客戶信息時的合法原則,在收集、使用客戶信息時要預先得到消費者的同意,告知消費者信息使用和收集的詳細細節,不能侵犯消費者的實際選擇權利。不能以欺詐方式獲取信息使用權限。
2.4 消費者對于個人數據信息的支配權
消費者擁有在合法范圍內對自己的信息進行查詢、修改、補充的權利,企業在收集消費者信息后應當開放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渠道,當消費者對自己的信息有要求時應當仔細核對消費者身份并為消費者提供相應的查詢、修改服務,當消費者對錯誤的信息提出了修改要求后,企業方面信息收集者應當及時進行修改。
3 消費者數據保護的合法做法
3.1 消費者個人數據信息的利用和處理
在保護消費者數據信息安全這一基礎之上,電子商務應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對消費者的數據信息進行正當的處理和使用,尊重消費者基本的選擇權與知情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企業應當在合法范圍內收集、使用、處理消費者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3.2 消費者個人數據信息的安全
企業在合法收集消費者信息后應當進行嚴格的安全保護,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護系統,避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泄露,且企業應當通過正當渠道調用消費者信息且要獲得消費者的同意,不得將消費者信息進行兜售,保護消費者信息不被泄露。如果發生意外事故造成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或丟失,應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避免消費者的隱私與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害。
3.3 消費者個人數據信息的提供
由于網絡的廣泛應用,政府需要由電子商務經營者提供一些消費者的個人數據,在這一情況下,電子商務經營者承擔著很大的風險,一旦出現泄露或不當使用,電子商務經營者將直接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政府執法部門應當對此重點分析,確保風險觸發后的問責,合理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貫徹法律的落實性。
3.4 公共數據信息的共享
國家應采取相應的有力措施推動公共數據共享,配合電子商務的健康持續發展來提高交易效率,開拓電子商務發展前景,降低交易風險,保障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與此同時,政府也應適時推出相應的原則性政策,配合電子商務經營者進行具體實施。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網民規模正在不斷擴大,網絡普及速率快速攀升,尤其是手機的使用被廣泛普及,在此形勢下,電子商務的發展進步尤為突出,我國應當行使政府職能,通過立法來保護電子商務數據,遏制危害數據安全的一系列不法行為,保護電子商務企業和網絡使用者的各項權益。這樣不僅有助于保護企業與個人的合法權益,還可以保證法律的全面性和權威性,使人民群眾和企業的權益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促進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兆平.中國電子商務法立法基本問題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6(05):62-68.
[2]喬新生.電子商務法如何保護消費者信息[N].人民法院報,2017-02-13(002).
[3]龔立飛.基于推理的電子商務隱私數據保護技術研究[D].湖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