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監察機關對職務犯罪的調查,與監察體制改革前檢察機關對職務犯罪的偵查實質相同。在對職務犯罪案件調查終結后,調查機關認為案件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移送檢察機關,啟動司法程序并開始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此監察機關與刑事訴訟專門機關在辦案銜接上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有很多情形涉及到二者制度與程序的銜接,本文對其中一些情形作以論述,并提出有關建議,以期為實現立法本意與司法操作的對接提供建議。
關鍵詞:監察委;檢察機關;辦案銜接
1 二者辦案銜接現狀
1.1 被調查人的辯護權
辯護權是每個人在訴訟程序中都擁有的最基本的權利。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任何人,包括涉嫌職務犯罪的公職人員,辯護權都始于偵查階段。職務犯罪調查作為由偵查程序轉隸而來的程序,其實質就相當于刑事偵查,因此沒有理由不適用刑事訴訟法關于律師介入的規定,更重要的是,這也是體現程序正義價值的一大環節之一??v觀新出臺的監察法全文,條文中雖無專條規定被調查人的辯護權,但筆者認為也應貫徹刑事訴訟法的精神。
1.2 留置措施
“留置”措施作為監察委員會特有的一項強制措施,適用于有違法犯罪嫌疑的公職人員。不同于刑事強制措施,啟動留置措施以后,其在程序中的后果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監察委員會經調查認為被調查人員僅存在一般性職務違法行為,不涉及職務犯罪,此時監察委員會就有可能對其采取政紀處分后解除留置措施,無需進入刑事訴訟程序;二是經調查發現該公職人員涉嫌職務犯罪,此時則將啟動刑事訴訟程序,在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例如拘留或提請批準逮捕決定后,則解除留置措施。因此留置措施在程序中與刑事強制措施必然會產生聯系,如何與其能夠規范有序的銜接則是后續立法和實踐中都要面對的問題,應當予以明確。
1.3 證據的收集與采用
在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前,由于沒有法律明確規定其可以在刑事訴訟中適用,紀檢監察機關收集到的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適用還存在很大問題,其收集到的證據一般都要經過司法轉化后才能作為定案依據。在過去的司法實踐中,紀委在對職務違法犯罪行為調查之后,認為案件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將其移送至檢察機關并啟動司法程序,檢察機關對于移送的一些言詞證據或實物證據需要重新收集,但這會加重監察機關的工作負擔。因此,為改善這一局面,2012年刑訴法就將此內容進行補充性規定,規定其收集到的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也可作為證據適用。
此次監察體制改革與監察立法,明確賦予了檢察機關予調查權,并且將代替檢察機關成為職務違法與職務犯罪的實際調查機關(即以往的偵察機關),因此在證據的收集和采用問題上更應該重視監察機關收集到的證據的適用問題。對此,監察法明確規定了監察機關依法規定收集的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并最終由司法機關根據刑事訴訟法其他規定進行審查。
2 關于二者辦案銜接完善的建議
2.1 立法層面完善二者銜接的法律規范
首先應當細化監察法中關于監察程序的部分規定。監察體制改革重新規定職務犯罪偵查為職務犯罪調查并適用監察法。而監察法所規定的幾種調查措施都與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偵查措施,諸如包括訊問、詢問、查詢、凍結、搜查、查封、扣押、勘驗檢查、鑒定等,方式與內容二者都無實質區別。由此可見,監察法的制度設計實際上基本沿用了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但經過對比前列調查措施,刑事訴訟法對每一項措施都作出了具體細化的規定,但是監察法對每項調查措施基本上僅以一個條款作了規定,并且僅僅對實施中的主要問題一句帶過。例如勘驗檢查,在刑事訴訟法中以一個小節、八個條文的篇幅具體規定了主要內容、實施方式等問題,而監察法僅將兩種措施并入一個條文中作出規定。這樣的制度設計,在相應的實踐具體操作中可能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并且未啟動司法程序時就無法援引刑事訴訟法類似條文,那么,辦案人員是否會因自由處置權影響程序正當呢。再比如在監察程序中被調查人辯護權也沒有規定,立法的空白會導致實踐操作的困難,因此筆者建議應當在立法層面細化完善監察制度。
2.2 實踐中明確二者辦案銜接的基本方式
在有了充分法律依據做好二者銜接工作的情況下,應當明確幾種銜接工作方式。筆者在此探討聯席會議制度與案件移送制度。聯席會議是架起檢察機關與監察機關工作聯系的橋梁,因此在實踐中,必須明確聯席會議的內容、時間等因素,確保其順利開展,讓聯席會議成為二者溝通、辦案銜接的良好平臺。在案件移送制度中,首先應當應該明確案件移送的標準。有學者認為,監察機關移送案件至檢察機關,移送標準不宜直接照搬刑事訴訟的定罪標準,而應當結合監察機關調查權的性質及監察程序的特殊性,制定更適宜的移送標準,對此,筆者同意該觀點。由于刑事訴訟中定罪司法標準適用于司法機關,若監察機關使用類似刑事訴訟的證據標準對案件進行審查,這樣過高的門檻可能與檢察機關的職能定位不符,因此筆者建議案件移送標準應低于刑事定罪標準。
2.3 檢察機關與監察委保持獨立并加強配合
良好的制度運行,在有完善的制度的前提下,還應當有運作者的執行與配合。作為國家新設立的機關,監察委在做好自身建設的前提下,應當與檢察機關相互獨立并且加強配合。監察委在當前的權威定位為“政治組織”,其在權力運行過程中更要依法依規辦案,在監察程序中應注重保護人權,貫徹刑事訴訟精神,不以刑訊逼供方式完成調查。在反腐敗斗爭中與檢察機關相互配合,為職務犯罪的訴訟程序清掃障礙。檢察機關在自身的偵查職能轉隸后,有兩方面的職能得以強化,首先是強化了其公訴職能,依據刑事訴訟法和監察法對不起訴的相關規定,檢察院審查起訴過程中,認為監察委員會提交的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退回補充調查,也可自行偵查。其次,其法律監督職能也有所加強。監察制度改革后,監察委調查部門擁有職務犯罪調查權,為防止其濫用權利,檢察機關更要發揮法律監督職責。
因此,檢察機關與監察委員會應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互相制約,共同推動國家反腐倡廉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陳光中,邵俊.我國監察體制改革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法學,2017(04):24-37.
[2]房清俠,王櫻娜.國家監察立法中的法律協調問題探究[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
[3]龍宗智.監察與司法協調銜接的法規范分析[J].政治與法律,2018(1).
[4]陳光中.刑事訴訟法學五十年[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司琪(1993-),女,漢族,甘肅天水,西北師范大學法學院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