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農民文化素養是關鍵。旺蒼縣作為全國先進文化縣、國定貧困縣,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將提升全民整體文化素質與扶貧扶智、脫貧奔康有機結合;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活動,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全縣先后有3個單位被評為全省“全民閱讀先進集體”。
1 加強領導,建立全民閱讀長效機制
閱讀既是一種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社會風氣,從一定意義上講,全民閱讀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推廣全民閱讀,政府責無旁貸。一是建立組織機構。2012年以來,旺蒼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縣委、縣政府辦分管副主任及縣文明辦、文廣新局、教科局等13個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民閱讀活動指導委員會。每年初,全民閱讀活動指導委員會下發全民閱讀活動總體方案,明確年度閱讀活動主題和具體要求。二是強化經費保障。每年5-8月常態化舉辦“鄉村文化藝術節暨讀書節”,以活動為抓手,推進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持續開展。所需經費納入文化事業發展經費予以保證,將全民閱讀活動納入納入縣委、縣政府對鄉鎮及部門的年度績效目標考核內容。三是強化督導考核。全民閱讀活動指導委員會,根據活動開展情況,定期召開協調小組會議,以工作簡報、情況通報等形式,確保全民閱讀活動的落到實處,有序開展。目前,全縣“鄉村文化藝術節暨讀書節”已連續舉辦7屆,成為旺蒼四大品牌文化活動之一,共吸引40余萬人次參與,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巨大反響。
2 科學規劃,建強全民閱讀服務陣地
充分發揮圖書在推動脫貧攻堅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科學規劃,固本強基,強化縣、鄉、村三級全民閱讀服務陣地建設。一是高標準打造縣級圖書館。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服務的原則,先后投入資金近1000萬元,建成總面積2830平米,館藏圖書25萬多冊,資源豐富、功能完善,零門檻、零障礙,集借、閱、文化休閑為一體的現代綜合圖書信息中心。2013年一舉創建成國家一級圖書館,2017年順利通過國家文化部復查驗收。二是建強基層圖書服務陣地。按照鄉鎮(管理辦)圖書室藏書5000冊,閱覽座位30坐;農家(社區)書屋藏書1500冊以上,閱覽座位8坐的標準,在全縣建成38個鄉鎮(管理辦)圖書室、389個農家(社區)書屋、60個“文化驛站”“文化之家”圖書角。形成了以縣圖書館為龍頭,鄉鎮(管理辦)文化站圖書室為骨架,農家(社區)書屋為支撐,“文化(驛站、之家、茶園)”為細胞的圖書服務網絡。圖書服務網絡資源,全部免費為農村群眾開放。三是保證圖書資源的持續補給。積極向上爭取文化扶持專項資金,加大地方配套資金投入。縣圖書館每年補充圖書5000冊、報刊200種;每個農家(社區)書屋每年更新圖書70冊、報刊4種以上。在縣圖書館建設計算機50臺的多媒體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在鄉鎮(街道辦)建設計算機10臺以上的電子閱覽室38個,在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建設電子書屋10個,出版物發行網點1個。開通了移動圖書館、微信圖書館、手機報等數字化服務平臺,線上線下書香滿溢,城鄉群眾閱讀需求不斷滿足。
3 創新方式,提升全民閱讀服務效能
為滿足不同讀者群的需求,除縣級圖書館注重綜合性服務外,根據鄉鎮、村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配置出版物資源,提升全民閱讀服務效能。一是鄉鎮圖書室體現區域性。鄉鎮圖書(室)建設,根據各地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產業發展實際,圖書資源配置上體現其功能特色。公鐵路沿線鄉鎮除普通書報刊物外,主要配置以企業經營、管理和種養殖業技術方面的書籍報刊;南北兩山的鄉鎮則以茶葉、核桃、獼猴桃、中藥等種植業技術方面的書籍報刊為主。既滿足了鄉鎮各類讀者的需求,又為鄉鎮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二是村農家書屋突出實用性。農家(社區)書屋圖書資源補充更新,按照發展所需,群眾點單的原則,突出實用性,主要補充以法律知識、致富信息和經驗、務工技能、種養殖科技、農作物和家畜家禽病蟲害防治、鄉村旅游等實用性書報刊物。三是圖書借閱突出方便性。旺蒼在圖書資源整合、管理、方便讀者借閱方面,創新實施“互聯網+圖書”模式。從2013年開始,率先在全市實行圖書“一卡通”借閱管理模式,并在全縣推廣。目前,全縣38個鄉鎮(街道辦)的讀者僅憑一張卡,就可在縣內圖書館(室)通借通還。整合全縣圖書資源80余萬種,實現了縣級圖書館與鄉鎮、村(社區)圖書室之間資源共享,消除了城鄉圖書資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為全縣貧困人口脫貧奔康提供了智力幫扶。《人民日報》《四川農村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宣傳報道。
4 豐富載體,打造全民閱讀活動品牌
堅持以活動引領為主要抓手,打造旺蒼“全民閱讀·書香紅城”活動品牌,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持續廣泛深入開展。一是持續開展主題活動。圍繞“世界讀書日”,先后開展簽名閱讀萬人簽名,本土作家簽名贈書、“綠書簽”優惠售書、圖書漂流、“閱讀經典·書香校園”師生演講比賽,“我愛我家·書香伴我成長”手拉手親子閱讀活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年“世界讀書日”期間,全縣組織開展各類閱讀活動10多場次,參與人數3萬人次以上。二是不斷豐富讀書節內容。自2012年以來,連續七屆的“旺蒼鄉村文化藝術節暨讀書節”,一年一個主題,先后開展“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讀書征文,“助力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發展”征文比賽,經典詩文吟誦與賞析,“經典美文大家誦”廣場大賽,“閱讀之星”優秀讀者評選等系列活動近200場次,年參加人數達6萬多人次以上。七屆讀書征文活動中,共收到經各層選送的來自不同領域的主題征文近3000多篇,其中農民讀者征文作品1200多篇。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參加范圍不斷擴展,活動特色更加鮮明,品牌效應不斷凸顯。三扎實開展“圖書七進”活動。把以特色活動吸引更多更廣泛的群眾參與作為工作重點,廣泛組織社會各界開展讀書、用書活動,形成了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專門機構策劃推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良好工作局面。
5 全民閱讀,助力脫貧攻堅奔小康
全民閱讀,全民參加,全民受益。旺蒼為加快推進文化扶貧進程,積極倡導全民閱讀習慣,大力營造全民閱讀氛圍,推進扶貧與扶智(志)的有機結合。一是“三下鄉”送圖書到農家。借文化、法律、醫療三下鄉活動之機,主動將農村群眾急需的種養殖技術、科技致富經驗和信息等方面的書籍、刊物送到農戶手中,為農村群眾開辟出一條獲取脫貧致富知識和信息的綠色通道。全縣每年開展三下鄉活動20多場次,每年向農村群眾贈送農業科技圖書5000多種,發放農業科技宣傳資料20000多份。二開展農業技術培訓。針對農村產業發展的實際,利用農家書屋陣地,開展學習交流、信息交流和專業知識培訓等系列活動,有針對性地將一些先進的科學理論以輔導的方式傳輸給農民群眾。三是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萬家鄉西陵村村民通過在農家書屋學到的種養技術已發展魔芋400余畝、種植黑木耳3萬余棒、養殖大鯢近100尾,全村人平增收500元。石橋村村民通過在“農家書屋”篩選“致富經”,學到了產業發展技術,確定了產業發展模式。全村發展種藕大戶30多戶,草莓種植大戶10多戶,搞建筑的3戶,還有其他經營的10多戶,不僅甩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成為了省級“四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