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波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中央、省市各項惠農支農政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推進農村各項改革,農村工作取得較大成效,農業發展平穩健康、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村環境不斷改善。尤其在組織建設方面,我縣持續推進基層黨建“1+2+3”工作體系,先后實施“規范提升年”、“重點突破年”、“標準化建設年”、“全面達標年”活動,組織設置上多達71個黨總支調整成黨委,大力推進“紅色基點”工程,建成78個“黨小組之家”,整頓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32個;制度建設上扎實推進村級后備干部“四個一百”行動計劃,強化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儲備達433人,健全村干部職務退出機制,推進村干部專職化管理;品牌建設上,開展“一領域一主題、一領域一品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示范點創建活動,培育探索黨建品牌10個,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總體來看,我縣在農村基層黨建方面投入力度大、創新舉措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領導不力、組織松散、政治功能體現不明顯等問題,制約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
1 當前我縣農村黨組織組織力建設中的問題
1.1 政治建設不突出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但實際工作中黨建工作談起來重要、抓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仍然屢見不鮮。客觀上看,繁忙的農村工作尤其是形式復雜多樣的考核使得一些農村干部疲于應對;從主觀上看,部分農村黨員干部對政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認為農村基層事務繁忙,政治建設無關民生、可有可無;或認為農村黨員文化素質不高,政治建設難開展更難有實效;或認為政治建設是對上級黨組織的要求,農村只要抓好中心工作就可以交差。這些錯誤認識導致部分黨組織政治建設不力,政治功能缺失,政治引領缺位。
1.2 組織建設不健全
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等方面仍然存在問題,黨員教育上對本地干部的往往形式大于質量,對異地黨員的教育則基本放攤;黨員管理方面組織生活會召開次數少、間隔周期長、內容空洞;日常監督方面則存在礙于人情、面子,對犯錯黨員問責的板子“高舉輕放”、“下不為例”。
1.3 隊伍建設不理想
當前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和本領,;一些黨組織在黨員發展上不夠重視,習慣性地搞論資排輩,導致農村黨員隊伍老化、青黃不接;一些黨組織在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上起步晚、進度慢,常以缺乏資金支持為“擋箭牌”,對培養本地人才隊伍無耐性、對吸引能人回鄉創業無前瞻。
1.4 活動開展不得力
當前一些黨組織在有效組織群眾方面缺乏經驗,對村民自治、民主協商、群眾參與探索不夠,導致群眾有事往往想著“跑關系”、“走后門”,對黨組織缺乏信任;一些黨組織在宣傳教育群眾方面“老辦法不靈、新辦法不會”,難以有效引導黨員群眾破除陳規陋俗、抵制封建迷信;一些黨組織與群眾聯系不夠密切,難以引導群眾配合工作。
2 加強組織力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的建議
2.1 抓實政治建設,提高黨組織領導力
政治建設是當前一切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尤其在農村政治建設是明顯的薄弱環節,更應抓實抓牢。一要堅持黨管農村的基本原則,以提升組織力為導向強化政治功能,各鄉鎮黨委要發揮龍頭作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同時加強自身建設,壓實黨建責任,推動工作力量下沉,縣委聯系鄉鎮、鄉鎮聯系村部,自上到下營造濃厚的黨建氛圍;二要提高農村黨員的黨性修養和黨員意識,要經常開展黨性教育,著力解決部分黨員理想信念動搖、宗旨觀念淡薄、態度消極懈怠等問題;三要嚴格落實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紅黃榜等制度,推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以教育黨員嚴守黨規黨紀,自覺地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2.2 加強組織建設,提高黨組織覆蓋力
組織建設是基層黨組織能否有效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一要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圍繞發展、改革、維穩、民生等各項任務有效覆蓋各類群體,明確黨建責任、靈活組建方式,著力消除空白點和盲區;二要通過創新區域化黨建聯盟、跨區域黨組聯建等形式,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從有形覆蓋轉變為有效覆蓋;三要推進組織標準化建設,致力清除“空殼支部”,大力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在先打造少量精品示范黨組織的基礎上實行動態管理,形成排位爭優、良性競爭的局面;四要健全日常管理考核機制,加強數據化動態管理,縣委對鄉鎮、鄉鎮對村部的組織建設情況要及時跟蹤。
2.3 完善隊伍建設,提高黨組織戰斗力
發展的核心因素還是在人,在于能否上下齊心、同心同德。一要加強班子建設,尤其要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從優秀村干部、致富能手、退伍轉業軍人、返鄉創業人員等群體中選拔優秀人才擔任農村黨組織書記,發揮“領頭雁”作用;二要創新黨員發展機制,嚴格黨員發展程序,嚴把“入口關”;三要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不斷完善清退機制的“出口關”,優進劣出。
2.4 創新活動開展,提高黨組織號召力
當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加強黨群聯系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平臺。一要積極借助網絡平臺征集黨員、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工作的意見建議,接受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網絡監督;二要利用好QQ群和微信公眾號,及時將黨組織工作予以公開,并與群眾進行互動交流;三要向江浙發達地區取經,對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服務村級事務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技術要積極探索運用到本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