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嵐
翻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我們發現古詩詞占了較重的分量。這些作品都是歷經錘煉和沉淀的名篇佳作。可是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卻不濃。微課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引入了一股清流。利用微課,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10分鐘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古詩詞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初中階段古詩詞教學內容可以從文學常識、朗讀涵詠、背誦默寫、翻譯理解、文本賞析等幾個角度進行,所以我們在微課的教學設計上,也應圍繞這幾個方面來展開。
初中學生在朗讀古詩詞課文時,經常出現字詞讀不準,遇到不認識的生僻字詞查看書下注釋,或猜測生字讀音,含糊帶過的現象。當然也有停頓不正確的情況,古詩詞朗讀講求節奏美,由于學生對于文本內容不熟悉,造成朗讀的障礙,僅僅依靠課上的齊讀和指名讀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建議“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而微課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正好有其長處。實際上,朗讀也是一種理解,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作者的情懷,走進作者的心靈。朗讀類微課可以加入專家對這篇課文的朗誦示范音頻,也可以是老師的示范朗讀,這樣既糾正和指導了學生的朗讀,又讓學生初步感知了美。同時還可以在微課中加入詩詞標注停頓的文字說明,來幫助學生準確停頓。最后教師可以設置幾首背景音樂供學生選擇,給學生搭建展示朗讀、把握情感的平臺。
傳統古詩詞背默已讓學生陷入了少慢差費的困境。所以,背誦教學應該通過微課的形式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首先,微課引導誦讀,形成語感,為下一步背誦奠定堅實基礎。其次,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出示首字,提醒填空來加強背誦。大部分同學背誦時常常背到一個地方就會突然卡住,下句怎么也想不起來,此時如果有人提醒下一句的第一個字,就又能接著背下去。對此,可用首字提示的方法,即把每句的第一個字放大顯示,作提醒之用。在微課設計時可以采取分層背誦法,即出現一層的首字在視頻中。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背誦,過幾秒后顯示答案,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另外,還可以通過想象法背誦古詩詞。微課設計時通過圖片與音樂的結合,營造詩歌呈現的畫面,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把詩句“翻譯”成圖像,再儲存到大腦里,然后閉著眼睛回憶,把這些圖像再轉化為詩句,邊想象,邊背誦。使自己如臨其境,如感其情,這樣既背得快,又記得牢。
很多學生認為背得出就能寫得對,事實并不是這樣。學生在考試中常因為書寫錯誤而丟分。微課設計時,教師還要在引導學生識錯、改錯上下功夫,具體來說,就是制作微課時要通過語音強調、字體加粗、顏色區分等多種方式辨析同音異義詞、同音異形詞,要留心語句順序,強化記憶生僻字。
古詩詞翻譯并不是簡單的文白直譯,詩詞高度凝練的語言特點,決定著老師要引導學生對詩歌內容與情感進行梳理與延展,用微課教會學生翻譯詩歌,對于學生真正理解詩歌的情感有很大的幫助。在微課設計中要根據不同詩歌的語言特點,因詩而宜設計不同的翻譯方法。如果因為關鍵字詞影響詩詞整體意思理解,那么微課就突出強調重點字詞;如果詩詞只是一些意象的排列組合,我們就要設計聯想和想象的問題,讓學生將意象通過聯想和想象翻譯成一幅畫面;如果詩詞為押韻而調換了字詞順序,那么就要引導學生寫出正確語序;如果詩句明顯省略,則要通過增補擴充的方法動態添加省略內容;如果詩詞引用典故,不妨拓展解釋典故出處及引申含義;如果詩詞上下對仗、互文對譯抑或使用特殊手法,微課就要突出顯示這些地方,引起學生高度注意。總之,詩詞翻譯類微課不能簡單做成上面原文,下面讀出譯文就一帶而過的片段展示。一定要從學生學情及心理需求的角度入手,披文入情,敲骨擊髓,讓學生真正讀懂詩。
這類微課的具體制作對設計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設計者必須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解讀,選取簡潔明了的形式來指導學生掌握作者通過某種技巧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歌賞析面臨的知識點非常多,教師運用微課將知識點進行分解,做到知識點各個擊破,利用多媒體手法,將詩歌賞析融入現代技術,將形、聲、色與古詩詞表達的意境結合起來,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教師可播放一些和古詩詞有關的典雅柔美的音樂視頻,展示一些圖景,讓學生在音樂和畫面中體會詩詞文字的美麗,進而捕捉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將抽象的知識點化為具象的微課形式,運用現代手法豐富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就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總之,微課的出現和使用,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而獨特新穎的微課設計必定能推動古詩詞教學高效開展,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開拓新的思路,提供新的源泉,從而更好地助力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