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州市商州區幼兒園)
1.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
在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中,生活管理是一大重頭戲,是幼兒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構成了班級管理的基礎。如果教師工作做的不細致,那孩子鬧,家長怨就會屢屢出現,教師雖然忙的焦頭爛額卻常事倍功半。所以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尤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其實是幼兒不僅能做,而且能做好,可老師們卻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或者怕麻煩,不敢放手讓幼兒去做,常常吃力不討好地全包辦代替了,結果是把自己累得喘不上氣,班級卻管理的人仰馬翻,往往是出力不討好。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工作負擔重,壓力大,因此,必須學會在工作中,善于開動腦筋,努力探索巧妙的工作方法。
2.抓住幼兒心理,選擇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
形象性思維是幼兒的主要特點,特別是小中班的孩子對擬人化的語言、外形可愛、顏色鮮艷的物品尤其感興趣。作為小中班的老師只要抓住幼兒的心理,運用一些生動有趣擬人化、游戲化教學手段,讓孩子們在快樂無壓力的氛圍中掌握做事要領,并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針對幼兒午休時總是將脫下的衣服到處亂扔的情況,我改變了以往說教的單一做法,采取游戲化的手段,讓幼兒根據老師的口令讓衣服、褲子做早操,這樣幼兒很快學習疊衣服、疊褲子,而且疊的又快又好。
1.要努力發現幼兒的潛能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常會遇到許多調皮搗蛋難于管教的“問題幼兒”。此時,作為教師如果不注重觀察和認真思考,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使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如以前我班有一個淘氣鬼小凱,天天打人,搶別人的玩具、畫筆等,惹的班上的家長天天來告狀,我也天天批評他,告訴家長讓她配合我教育,可總是效果不佳,這讓我很頭疼,后來經我仔細觀察,發現這個幼兒其實身上有很多閃光點,為人熱心、思維敏捷、生活自理能力強,有號召力,語言表達能力很好。故事講得特別好,繪聲繪色。我想:我何不改變策略呢?我決定采用以長補短的計策,來改變他,以他的優點為契機,幫助他改正錯誤。一個學期下來,漸漸的小朋友都很喜歡他,他變成了老師的小幫手。因為幼兒的心是很敏感的,我們作為他們的老師,應該多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時犯了錯誤也少斥責他們,應該循循善誘,這樣會更有利于他們的成長。在實施班級管理時老師要常設想如果自己是個孩子,會如何看待周圍的一切,會怎樣理解老師的話。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兒接受,我們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體驗、理解,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去實踐。
2.充分了解幼兒,注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幼兒會因年齡、生活經驗、健康狀況等而導致不同的發展水平。如果我們教師總用整齊劃一的標準去要求,難免會出現教育效果不佳的結果。如在班級集體教學中,無論我用何種辦法組織教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總有那么幾個孩子總是不舉手,不參與,提不起興趣,為此我苦思找不到原因,后來在教學中我就這個問題注意觀察,并和家長及時聯系,讓家長配合老師找出孩子不舉手的原因,并在教學中區別對待,效果甚好。
1.讓幼兒學習分工和合作
分工和合作是幼兒適應集體生活必須學會的一個方面,也是現代社會每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與同伴一起合作勞動,是一種培養合作能力的好機會。如在班級管理中,我采用責任到人的做法,每周一評選若干位“小管家”,讓小管家幫助老師監督幼兒排隊、如廁、喝水、督促檢查物品擺放等。這樣一來幼兒在活動中就學會了分工合作、增強了責任心,同時還使班級秩序井井有條,緩解了老師的管理壓力。不過實施這一制度并不是讓老師“放假”,無事做,而是加重了擔子,需要動更多的腦筋。既要了解班級情況,又要掌握各位小管家開展工作的情形及他們的思想波動,適時加以引導啟發
2.讓幼兒參與班級常規制定,讓幼兒享有平等的權利
引導幼兒遵守和制定班級常規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一環。班規的制定應該考慮對象,最好讓幼兒自己參與常規的制定,幫助幼兒逐步學會遵守規則,學會自我管理。實踐證明在規則執行方面,幼兒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師提的意見更有影響,更容易遵守。所以只要老師讓每個幼兒有機會參與制定規則,享有平等權利,孩子們一般都會樂意遵守班級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