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陽
延續多年的高考江蘇卷,現代文閱讀占據38分,70分的作文寫作, 其分數的高低幾乎就是閱讀視野和閱讀能力的體現, 語言文字運用與古詩文閱讀其實也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間接考查, 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始終是高三語文教學的重心,也是語文核心素養能力提升最重要的要求。
江蘇本屆高三正處在高考江蘇卷向全國卷的過渡時期,從2019年語文高考考試說明來看,雖然閱讀的分值沒有減少,但閱讀的字數卻明顯增加。 隨著實用類文本的增加,加之閱讀后選擇題的增加,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量增加了約2000字, 這對學生閱讀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讀得準,讀得透,還要讀得快。
為了適應新的閱讀需求,筆者將從下面三個方面,具體闡釋本校語文組制定的2019屆學生閱讀規劃與實施策略,并對實施情況加以總結反思,以希尋求更好的閱讀突破。
每周兩節閱讀課(周四1節,周六1節),每天晚讀時間20分鐘。每天自選時間20分鐘。確保平均每天閱讀時間不低于50分鐘。
1.教師編制(主要有三個系列,每周至少各一份,每次排版控制在六頁)
(1)學生佳作
學生佳作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其一是高考佳作,其二是本年級學生佳作。
精選高考佳作,特別是近5年江蘇考場佳作,先按照作文命題,再按照文體進行分類編輯,每次五篇,設置賞析專欄。
操作案例:編排主要分為文題再現、名家解題、佳作欣賞(主體)、點明亮點四個模塊。
學生佳作, 主要來源于每次作文訓練中的優秀佳作。 按照文體精選四篇文章,并配有相應的旁批與尾評空間,既讓學生點明優點,也讓學生敢于質疑與批評,引導學生提出修改建議。
操作案例:編排主要分為文題再現、審題立意、佳作欣賞(主體)、欣賞助力四個模塊。
(2)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其一是名家經典,其二是專題經典。
名家經典,以名家為核心進行選材,主要是名家的散文、隨筆,輔以短篇小說與詩歌。 高三這一年,主要選擇了二十位經典名家,具體安排如下:魯迅、廢名、汪曾祺、宗白華、余秋雨、張大春、余華、張煒、王岳川、房龍、屠格涅夫、莫泊桑等。
專題經典,以專題為核心詞進行選材,文章依然以名家為主。 這樣做既是為了拓展學生視野,也是為了配合作文教學需要,這一年我們主要以必修五本教材模塊為主要依據,輔以配套讀本模塊,確立了二十個專題閱讀,具體專題安排如下:青春之歌、家園之思、走進自然、生死對話、和平祈禱、歷史回聲、靈魂深處、底層光芒、對話文明、人性美麗、科學之光、直面人生、如歌行板等。
(3)時事評論
作為新時代新思想的新青年, 不僅要時時關注天下大事,更要學會“指點江山”,要對當下的重大事件、熱點事件持有自己正確的看法, 并在與經典新聞媒體對話的同時,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褒獎和針砭的能力,從而逐步培養起自己正確的價值導向。
內容來源主要是這一年熱點事件以及相關的精彩時評。
操作案例:編排主要分為四大板塊:一是事件呈現、二是你說他說(主體)、三是資料鏈接、四是有一說一。
例如:
事件呈現:9月25日,山東菏澤市開發區交警大隊聯合菏澤市開發區丹陽路小學開展“交通安全進校園”活動時,菏澤萬達廣場及菏澤市廣播電臺工作人員現場發放了印有“菏澤萬達廣場,11月16日盛大開業”字樣的小黃帽和紅領巾,性質惡劣。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此事進行了嚴肅查處。各地要從中吸取深刻教訓,舉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堅決禁止任何形式的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和幼兒園。
你說他說:教育部——《萬達事件性質惡劣商業廣告禁入中小學幼兒園》;新浪網——《校園是凈土,廣告不能進》;中國青年網——《堅決杜絕任何商業行為侵蝕校園》;青鋒時評——《先烈的血豈能讓銅臭玷污》;河北新聞網——《紅領巾上印廣告,國旗一角怎容褻瀆》。
資料鏈接:與熱點事件本質相關聯的現象、事件或評論。 如光明時評——《請日本藝人戴紅領巾? 嚴肅文化不容消費》。
有一說一:此處留出空白,以備學生閱讀之后發表看法。
2.創辦閱覽室
報紙雜志是學生了解外界最為迅捷的紙質媒介,也是拓展學生視野, 增加學生閱讀厚度最為有效的媒介。 為此,專門設置了配套的閱覽室,以五個班為一個單元。 閱覽室以最新的報刊為主,長期堅持訂閱的報刊有50種, 如 《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萌芽》《散文百家》《青年文學家》《短篇小說》《電影文學》《長江叢刊》《作家》《咬文嚼字》《中國作家》《小說月刊》《名作欣賞》《散文》《中華詩詞》《青年文學》《詩刊》《漢字文化》《中國美術》《思維與智慧》《藝術百家》《文史知識》《建筑與文化》《魅力中國》《中國科技成果》《大眾科技》《當代傳播》《科技縱覽》等。
3.推薦購買
為了增大學生的閱讀量,為了形成個性化閱讀,也為了避免學生盲目的挑選,筆者精挑細選,推薦如下書目供學生參考。
(1)上海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寂寞圣哲》《夾縫中的歷史》《把欄桿拍遍》《悵望千秋》《湮沒的輝煌》《古典幽夢》《宋詞之旅》等。
(2)小說:余華《活著》,霍達《穆斯林的葬禮》,劉慈欣《三體》,毛姆《月亮與六便士》,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加繆《鼠疫》等。
(3)散文:高爾泰《尋找家園》,南帆《歷史盲腸》,林清玄《你心柔軟,卻有力量》,周國平《各自的朝圣路》,余秋雨《中國文脈》,王開嶺《古典之殤》,鐵凝《山中少年今何在》,筱敏《涉過忘川》等。
(4)報告文學:霍達《國殤》。
(5)評論:劉瑜《觀念的水位》。
(6)詩歌: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7)哲學:陳劍瀾《缺席與偶在》。
(8)宗教與藝術:蔣勛《肉身供養》。
(9)美學:李澤厚《美的歷程》,宗白華《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
(10)心理學: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
(11)傳統文化解讀:北大幽雅閱讀系列,例如朱良志《生命清供》,譚帆、徐坤《梨花帶雨》,韋榮慧《云想衣裳》,馬守仁《無風荷動》,霍華《恰如燈下故人》,王毅《翳然林水》,楊振良《水遠山長》,王其鈞《雨中春樹人家》等。
另外網絡與電視也是非常好的閱讀欣賞平臺。
(1)知乎網站。 知乎是中國社交問答網站的先行者,聚集了中國互聯網各個領域里最具創造力的人群,將有價值的高質量內容通過人的節點來成規模地生產和分享, 從而在數億中文互聯網用戶群體中構建高質量知識社區和高價值人際關系網絡。
(2)電視:張國立主持的《國家寶藏》,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羅振宇主講的《邏輯思維》。
1.閱讀與積累相結合(每兩天摘抄300字)
高三時間緊,積累是否有必要? 筆者認為只要積累的內容有價值,積累就有必要,且必需。 積累的內容主要從下面五個方面來考慮:
(1)核心詞:價值觀的體現,生命的體驗,智慧的頓悟:如圓融;憫恕;生命的零度;生命的彈性。
(2)關鍵句:觀點句,思想句,哲思與禪理句。
(3)好段落:記敘類:細節細膩,場景逼真;議論類:剖析深刻,邏輯嚴密。
(4)獨特素材:利于喚醒自己獨特記憶與獨特認知的素材。 如:《在酒樓上》油豆腐;《麥天》漿水面。
(5)精彩圍觀:例如柳巖事件(包貝爾婚禮上鬧伴娘)。 “知乎”上的精彩圍觀角度梳理如下:真,赤誠;粗魯和斯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人生的選擇;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尊重個人意愿;朋友的內涵與界線;習俗;多管閑事與見義勇為;國人的女性意識;女權;對社會態度的反思;公眾人物;個人的自由與集體的煞風景;惡行的鏈條;思維誤區;衡量自己幸福的標準。
不同的觀點適合不同的立意,眾多的立意都可以透過柳巖事件來剖析,從而達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這樣堅持閱讀積累,既能拓展學生視野,又能發散學生思維。
今年4月,云南稅務部門深化稅務、銀行信息互通,將“銀稅互動”從“線下”拓展了“線上”,推出“云稅貸”“稅易貸”等產品,基于小企業納稅信息,運用大數據分析,采取線上自助操作的純信用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從申請到貸款到賬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高效、快速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2.閱讀與對話相結合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 理解、 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因此對話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閱讀方式。
(1)學生與作品對話(每次閱讀,要堅持點評,堅持寫獨特感悟)。
(2)學生與學生對話(組內學生互相交換點評或獨特感悟,求同存異,再發表看法)。
(3)教師與學生對話(學生的每次閱讀感悟,教師要及時閱讀,鼓勵與引導相結合,給予中肯的評價)。
3.閱讀與分享相結合
(2)班級學生閱讀推薦(課前4分鐘,推薦一本書或一篇美文,語文科代表按照學生學號安排)。
(3)教師閱讀推薦(每周兩次,推薦學生佳作或名作中經典篇章,如果篇幅過長,可以總括式介紹,欣賞最精彩的段落,重要的是提煉他們的觀點和構詞。 教師安排,既是引領,又是激趣)。
4.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引用名家語錄,增加文化氣息;模仿優美語段,增加語言美感;化用哲思語言,點亮文章眼睛;借用文章思路,構建寫作框架;感知文章素材,尋找個性素材;揣摩文章風格,形成自我風格。
經過一年的精心準備,經過一年的閱讀實踐,學生的視野得到明顯拓展, 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了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閱讀”與“寫作”的素養明顯提升,學生的閱讀習慣已經完全養成,這為以后的終身閱讀打下了扎實基礎。
當然在操作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困惑,現將反思總結如下:
1.功利化和趣味性始終是一組難以適配的矛盾,高三的學生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堅持閱讀, 但是我們常發現他們讀得不快樂,甚至堅持得很痛苦。
2.共性化閱讀內容的有序推進,共性化閱讀量的充分保證,個性化閱讀如何擁有更多自由支配時間,以及個性化閱讀如何跟進與指導。
3.教師忙于材料的準備、備課與上課,缺乏靜下心來細讀文本的時間, 導致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跟不上學生的閱讀步伐,閱讀指導缺少個性化的解讀。
4.江蘇高考命題方向有了新的變化,增加了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材料的編排必然要涉及歷史(文物)、前沿(科技)與超前(科幻)三個方面知識,在學生閱讀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在閱讀材料編排上到底該如何取舍。
5.在各科作業包括語文自身預習復習作業紛至沓來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學生一天的閱讀量、積累量與對話量。
6.指向寫作能力提升的閱讀,怎樣能更快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