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護理職業學院)
國家對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從政策層面保障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推進和落實,也對創業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隨著學分制改革的深化,各高校須合理的對于創新創業的學分進行進一步的設置,并確保其合理性,而且各個高校需要對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制度轉化進行進一步的確定,以便保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彈性。從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分析學分制改革的優勢,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學分制改革進行有效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都在進行創業教育,也積極參與創業教育對于學生進行培養,最近這幾年因為教育事業在不斷地改革,在創業教育基礎之上演化出創新創業教育。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在我國北京召開了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議,并在此次會議當中首次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而一直以來,創業教育也被稱之為第三個教育護照,因此被各個領域奉為經典,并也提升到了學術性和教育性的重要地位上。到上個世紀末,清華大學也舉辦了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成功地領導了國內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實踐。本世紀初,清華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院校經教育部的批準,認定為創新創業教育的試點,之后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開始步入政府引導的新的階段。高職院校進行學分制改革尚還處于初步階段,在學分制背景之下高職如何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不失為一個新課題。
創新創業教育在落實的過程中以學生為基礎,并尊重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對于我國而言,也是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升華的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是事業心和開拓性教育,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避免單純地進行創業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是通過邊做邊學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培養,這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作。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課程理念的設置、師資力量的投入、產學研合作機制的確立、實踐平臺的確定和扶持體系的建設等相關角度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
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在目前也是時代的需要,現如今大學生面臨就業難,開始成為沉重的現實。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改革,也是國家進行創新驅動的發展策略,它能夠促進并刺激經濟的發展,也有助于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改革,對于促進我國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創業具有重要價值。而國務院在相關意見當中也提出,需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進一步的強化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以便于完成學生知識能力的儲備,確保大學生成為現如今社會大眾創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
很多本科高校在持續性地落實學分制改革,落實過程中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是選課課程資源相對不匹配,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的專業存在著結合不貼切的情況,創新創業活動的學分并沒有統一認定的標準,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培養效果等都存在著實質性的制約。分析當前高等本科院校學分制下創新創業教育狀況,研究學分制改革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發展應注意的問題是一個必然的重要任務。
學分制是主要以學分的方式,對學業和教學管理制度進行計量的一種手段。創新創業教育本著將成才的選擇權交付給學生的原則,所以核心是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過程當中,重視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這也和學分制的自由教育思想能夠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一些高職院校現如今施行的學分制是以學年學分制為基礎的,學分只是一個計量單位,而學分也是學生是否能夠合格畢業并取得畢業證的一個資格,因此這種學分制和學年制之間并沒有本質性差異。因不具備對學分制本質的認識,所以很多高職院校僅僅是實現學分制的計量功能,卻沒有達到學分制應有的個性化功能和流通功能,在進行自由學習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方面,也難以落實,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意識都不具備作用。
因為選課資源存在不足,這會使得很難滿足創業教育個性化需求的情況發生。現如今的學年學分制是在專業培養方案之下,以學期為單位進行開展,所以不同專業之間的界限存在差異,學生很難自由開展選課,基本上只有任意選修課存在有選擇的余地,所以靈活性還不夠,這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自覺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因為教學資源有限,所以有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學分制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中,存在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因為存在和專業教育無法緊密結合的狀況,使得很難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綜合素質提升。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以創新為基礎,而創業是一種實踐教育模式,同時也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獵的部門較多。創新創業教育現如今不能擺脫創業理論教育和專業教育,但其同樣也不是這兩者的結合,需要和這兩者進行深入聯系,并深入融合進行進一步的開拓。大學生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特長生培養,創業計劃大賽和技能競賽和專業教育之間的接合緊密,又因為數量的限制,所以只適合在少數學生群體當中使用,很難滿足大眾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應該上升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對所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重視和培養,避免只對少數精英學生進行培養。
現如今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統一的認定標準,所以很難進行合理的評價,主要因為創新創業活動內容比較豐富,所以學分在認定方面存在著較為復雜的機制,很難進行科學合理的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
1.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完善
在進行學分制改革促進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時候,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歸入到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的教學體系當中,盡量進行分層次,立體化的創新教育。作為高職院校,需要對一級學科和專業類相近的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進行打造,同時需要對于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進行開設,能夠在學校當中建立起院系之間的跨越,并且需要有跨學科和跨專業交叉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這樣能夠促使相關人才從單一朝著多學科融合型進行轉變。還需要依次建立遞進和有機結合、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專門課程,有效地打通各專業的邊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所以創新創業課程并不具備統一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存在有較大的差異,除了創新創業課程以外,相關專業課程的創新原則也相對不足,創新教育資源存在進一步的挖掘和充實。高職院校需要基于自身的公共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進行專業的增設,并且盡可能地走在行業的前沿,將創新創業資源融入到專業課程當中,進一步的對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進行完善,編制合理的教材,方便學生進行更多自由性的選擇。
2.對于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的創建
需要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轉換制度。對于學生開展新實驗的狀況進行探索,合理的對于學生所發表的論文進行統籌,還要調查學生獲得的專利狀況和自主創業的情況,并將這些情況折合成為相對應的學分。有效地對學分進行規范,使學分能夠準確地對所學知識的質量加以反映,同時也將學分作為學生和大學之間進行知識交換的有效憑據,真正地實現學分銀行的儲存功能。有效通過學生對于學分的存儲和兌換,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轉換。作為高職院校,需要以學分銀行作為運行載體,在此基礎之上確立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認證和學分認證制度,通過學生進行學分的積累和認證轉換,實現不同類型的學習成果的互換和銜接,這樣能夠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可行的幫助。與此同時,學分轉換也需要從學分認證和互認到兌換進行轉換。創新創業學分的折算,需要兼顧激勵機制和公平機制,設置合理的兌換原則,并且要確定合乎標準的折合原則,以便于能夠和現有的學分制度進行銜接。
3.確定學生選課指導體系和創業支持機制
以學習自由為基礎的學分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學生對于課程的選擇,課程的選擇實質就是學分制的核心內容,能夠實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但學分制并非是完全放任學生自己對課程選擇和自己負責學習,其中需要進行相關的統籌。學分制的落實應建立在完善學生選課指導體系的原則之上,導師對于學分制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配套制度。可通過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選課指導和學習支持,塑造新型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效果。學分制需要有一定的彈性,可以按照學分注冊、按照學分繳費,也按照學分畢業,學分制不應該受到學習時間的限制,可以使學生提前畢業,也可以延遲畢業,實行彈性學制。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了通過學分制改革促進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觀點。如何在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下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現如今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完善,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確定學生選課指導體系和創業支持機制,營造創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有效地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高職合格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