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醫藥學院)
隨著我國高等學校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數量以及在校學生的數量都在不斷增加。輔導員是學生步入高校后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指導與心理疏通的重要人物,如何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更好地開展學生指導以及管理工作值得高校深入探索與思考。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額不斷改革,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規范性與靈活性不斷加強,學生除了傳統的學習任務外,也會利用更多的課余時間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與學生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許多高校輔導員在舉辦活動,指導學生的同時也逐漸開始注重如何更好的開展學生指導與管理工作。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學生組織建設與管理成為學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許多高校不斷提高輔導員的應聘要求,也在日常的管理中對學生管理工作上進行著持續的改進與創新,希望借助輔導員之手,為學生營造更加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更好的享受愉快的大學時光。然而,在某些高校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實踐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如學校現有的制度體系不夠完善,不能保證學生的權益,學生社團組織之間發展不平衡帶來矛盾沖突,難以調節,等等。因此,針對高校輔導員在指導、開展學生工作過程中面對的一系列問題,積極探討如何結合現實背景,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降低輔導員工作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個性日益突出,在學生工作上需要教師具有更多的耐心以及靈活性,而許多高校的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時所具備的觀點仍然較為傳統,無法適應學生的個性以及特殊需求。部分高校為了維持良好的管理秩序,輔導員一直采用命令式的口吻向學生傳遞學校的信息以及政策制度,導致某些學生抵觸情緒較為嚴重,不愿意配合學院以及學校進行相關的工作,也不利于輔導員自身實現良好的學生管理效果。盡管許多傳統的管理方式有諸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但很多觀念并不適合當今時代大學生的特色。近年來,許多高校開始強調以人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希望輔導員等輔導老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但實踐操作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如學生不配合,老師缺少威懾力等。部分高校的輔導員現有的學生管理觀念過于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由與發展。
高校學生的輔導員是從事學生管理活動的重點角色,因此,輔導員的素質高低、專業能力強弱以及溝通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直接決定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然而,許多高校從事學生輔導員工作的人員普遍是從本科生以及碩士生中提拔而來,主要要求具備學生會的參與經驗,是共產黨成員,但很多輔導人員的行事作風過于官腔話,輔導員們并沒有接受到完善的學生管理教育培訓,部分輔導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能力也不一定符合學生管理的標準,僅僅會一味地按照培訓方案進行學生的管理,在日常進行簽字、組織活動,但不能真正地融入到學生群體中,更無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問題,甚至有些輔導員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缺乏應對措施,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推進,也無法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安全。此外,許多年齡較大的學生工作從業人員與學生的接觸較少,并不擅長與高校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學生也不愿意將自己的心里想法透露給輔導員老師,這導致輔導員老師無法捕捉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難以落實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爭取學生的配合。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校學生具有越來越鮮明的個性化特征,輔導員在進行學生管理時,會面臨諸多不同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應當及時更新輔導員進行學生管理工作相關理念,推陳出新,保留傳統的學生學習生活管理方式中的合理之處,并結合現代管理手段對其進行創新運用,充分尊重學生的思考以及行動,靈活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以及交流。輔導員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管理不應當是一成不變的,在開學時,輔導員應該與每位同學進行短暫的談話,并通過學生檔案等記錄了解學生的大致背景情況,從而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提供有效的指導方案,同時,一個合格的輔導員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以及特點進行及時調整,通過提高學生自覺性,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實踐活動,在學習與生活中,逐漸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此外,輔導員也應該做好與學校以及學院的溝通反饋工作,例如,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利益,對學生組織開展的活動給予更大的支持與鼓勵,如提供用地優惠,提供財務支持等,帶領學生共同在課余時間開展有意義的活動。
輔導員是溝通學生與學院的重要橋梁,一方面,需要及時將學校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安排好課堂內外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將學生的需求反饋給學院,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因此,提高輔導員以及相關學生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力建設時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一方面,學校應當加強對輔導人員的基礎知識教育,例如,對各個學院的輔導員定期開展培訓,鼓勵輔導員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互相了解其他人遇到的問題并為自己的工作開展提供建議。此外,學校也要為輔導員提供相應管理理論以及心理輔導知識的講解,提高輔導員面對學生緊急突發情況時的應對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案例講解、學生管理工作大賽等方式為輔導員的工作提供獎勵。另一方面,學校應當提高輔導員從業人員的應聘門檻,通過專業、學歷、實踐活動、獎項等各大因素來確保輔導員具有相應的學生管理工作素質能力,同時加大優秀人才的引入力度,提升輔導人員團隊的整體質量。
21世紀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高校輔導員應該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生活的主體,在日常的教學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管理過程中,應該講主導權交還給學生,主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例如,在學生開展集體活動的過程中,以參謀的形式提供相關的場地、策劃信息,讓學生自主進行活動的策劃與設計,提高對自我與集體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更好地發揮輔導人員的指導作用。在學院以及學校進行活動設計以及制度制定時,輔導員需要給學生留有提出意見的余地,鼓勵學生在政策制度上增加自己的想法以及思路,從而讓學生逐步領悟到自己的獨特價值。
高校輔導員是溝通學生與學校的重要橋梁,輔導人員應該結合新時代下學生的個性特征,把握學生的情感以及生活需求,為學生的大學生活提供靈活的指導以及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