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娟 楊賢房
公共服務設施是保障生產、生活的各類公共服務的物質載體,包括行政辦公、商貿、經融、教育、衛生、體育等機構和設施,[1]是影響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是國內外社會和科學研究關注的重要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國家開始關注公共服務設施相關研究,早期研究主要為公共服務設施選址[2]、空間公平[3]、空間分析[4]等,近年開始關注社會學視角下不同人群偏好和公共服務社動態調整[5]。國內公共服務設施研究主要集中在單種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分布特征研究[6]、公共服務設施城鄉均等化[7]和公平性研究[8]、可達性研究[9]、供需協調和配置評價[10]等方面。綜觀國內外研究,公共服務設施研究更多集中在單類設施選址、可達性以及空間公平等方面。然而,城市是綜合、復雜的整體系統,城市功能正常運轉需要不同設施協同配合,并且公共服務設施用地①與城市其他功能用地具有時間與空間的關聯性[11],所以,單一討論某類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往往容易忽視公共服務設施與其他用地的耦合性。因此,不同種類公共服務設施的協同布局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與其他用地的協同性影響著整個城市功能的有序運轉。此外,城市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公共服務設施不同空間布局會影響城市功能運轉的效率,同時公共服務設施不同建設時序也會影響城市功能合理性。因此,本文從空間協同和時間協同兩個方面分析贛州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協同布局特征,以期對贛州市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及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本文研究范圍主要為贛州市中心城區,包括河套老城區、城市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校區等。主要研究的公共服務設施為醫院、中學、小學、幼兒園等,考慮到數據可獲取性,本研究在分析小學教育設施與住宅建筑協同關系時,主要以贛州市章江新區為主。
本研究主要數據為現狀道路網、中小學、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等相關數據。首先,對贛州市現狀圖、規劃圖進行GIS矢量化,并進行配準。其次,對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屬性數據表,同時通過實地調查獲取贛州市章江新區已經建成和在建的住宅建筑的容積率、建筑面積、綠化率等數據,用以估算章江新區小學座位需求量。通過去相關部門獲取章江新區已經建成和在建的小學班級、規模等。

圖1 贛州市主要公共設施核密度圖

圖2 贛州市優質教育資源同商業中心關系

圖3 贛州市大型醫院與商業中心的關系
本文采用核密度估計法的空間平滑法分析贛州市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空間分布密度,旨在揭示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分布特征。該方法對顯示和分析點狀要素極為有用。同時本文也運用了服務區分析法,在道路網絡條件下,基于時間或距離計算每個服務設施的服務范圍,創建一系列的多邊形,表示在指定時間內可以從某個設施到達的距離,這些多邊形被稱為服務區多邊形。本研究通過服務區分析反映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與其他用地之間的空間臨近關系。此外,本文運用了空間句法理論對贛州市主中心城區道路整合度進行分析,得到贛州市中心城區的道路可達度,進而探討公辦醫院、中小學、商業中心用地布局與道路之間的協同布局關系。
贛州市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呈圈層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老城區,而章江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布密度?。ㄒ妶D1),章江新區建筑居民容量為50萬人,超過了城市老城區,但城市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卻比老城區少很多,公共服務設施分布極不均衡。尤其是教育和醫療設施:中心城區共20所小學,城市新區僅有4所,老城區有15所;大型公辦醫院共13家,城市新區僅1家,老城區共有11家。
1.小學同商業中心的空間協同關系。從贛州市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來看,贛州市綜合性商業中心與重點初中、小學布局聯系緊密,專業性商業中心與重點初中、小學布局臨近性差(見圖2)。贛州市4個綜合性商業中心有3個同重點初中、小學臨近,空間距離平均在1公里范圍內。2個專業商業中心(建材市場、批發市場)周邊并無優質教育資源。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能夠吸引城市人口聚集,提高城市人口聚居的密度;另一方面,城市綜合性商業中心選址傾向于人口密度較高的地點。因此,綜合性商業中心同優質教育資源協同布局。此外,專業商業中心如建材市場和批發市場等服務范圍不局限于本區域的人口,因此其選址更多地考慮交通的通達性。
2.醫院同商業中心的關系。通過對贛州市主要大型公辦醫院同商業中心空間關系分析,發現贛州市醫院同商業中心空間距離離散,贛州市13家公辦醫院僅有1家與商業中心空間距離較近,主要原因是醫院選址要求環境比較清靜,而商業中心人流量大,對醫院干擾大,因此兩者在空間上處于離散狀態(見圖3)。
3.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同道路交通布局的關系。通過空間句法軟件對贛州市主中心城區道路整合度進行分析,道路顏色由紅色到藍色,道路整合度逐漸降低,即道路交通的可達性逐漸降低。通過空間句法軟件對公辦醫院、中小學、商業中心用地布局與道路協同布局關系進行分析,如圖4、圖5、圖6所示,贛州市商業中心(綜合商業中心和專業商業中心)對道路通達性依賴最大,8個商業中心均布局在城市道路便捷性較好的路段,13家公辦醫院中有8家醫院布局在道路便捷性較好的路段。在33所中小學布局中,有20所選擇在道路交通便捷性較好的地段。由此可見,主要公辦醫院、中小學及商業中心對道路可達性依賴性強,其中商業中心對道路通達性依賴性最強。
調查贛州市章江新區已建和在建的160余個住宅小區和小學(見表1、表2),可知住宅建筑總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其中少部分住宅用地通過建筑估算。建成或在建的學校共8所。根據人均建筑面積進行估算,贛州章江新區目前已建和在建住宅建筑可容納居民40萬人,而依據小學生千人指標40‰-70‰,按上限計算,章江新區小學需要容納的人數達到2.8萬座位,按下限計算需要1.6萬座位。通過實際調查,贛州市章江新區小學總數為8所,其中水南長塘小學、黃金實驗小學贊賢路校區、紅旗大道第二小學三明路校區等3個為在建小學,尚未正式投入使用,厚德外國語學校為私立小學,面向全市招生,8所小學實際可容納學生數為12000人,其中文清路小學豪德校區、文清路小學葉坪路校區班級人數按超標規模計算,與估算小學座位需求量差距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與住宅建筑用地在建設時序上不協同,導致贛州市章江新區小學班級規模嚴重超標。

圖4 公辦醫院同道路整合度的關系

圖5 中小學與道路整合度的關系

圖6 商業中心與道路整合度的關系

表1 贛州市章江新區部分小學規模表(2016年)

表2 贛州市章江新區部分已建小區面積統計表(2016年) 面積單位:平方米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是城市用地布局規劃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設施協同性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本文從空間協同和時間協同兩個方面分析了贛州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分布特征,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從空間協同特征上看,雖然贛州市公共服務設施密度老城區要遠高于新城區,分布有待進一步均衡化,但優質中小學布局與次級商業中心空間距離近,協同布局較好,此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對道路便捷性依賴大;第二,在時間協同性上,贛州市章江新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明顯滯后于住宅建設,公共服務設施與住宅建設時間協同性差,這直接導致贛州市新區主要公共服務設施不堪重負,出現章江新區小學上學難、小學班級人數嚴重超標等問題。因此,建議在城市新區規劃建設過程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時序上應適度超前,以引導城市新區健康、合理發展。
公共服務設施是城市功能正常運轉的核心,城市發展又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與其他用地有著密切的聯系,研究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其他用地之間空間協同和時間協同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但公共服務設施種類較多,考慮到數據獲取有一定難度,只選擇了其中數量多、與市民生活密切聯系的學校、醫院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尚未分析,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