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旦 姜薪萍
當前,房地產投資與金融專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被認為是重要的專業科目之一,專業發展非常成熟。我國房地產專業人才培養的時間短,尚沒有成熟的培養模式。如何更好地培養適應我國房地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一直都是高校教師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從行業特點看,房地產業是最接近金融的行業,在國外,房地產被稱為第二金融。但是,目前我國高校房地產專業教育情況復雜,依托的學科背景差異大,學科體系分散,水平參差不齊,嚴重制約了房地產專業的發展。隨著加強專業交叉融合成為人才培養的新方向,高校抓住機會設立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應該是未來專業開拓發展的方向。本文擬結合新形勢下房地產行業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對財經類高校房地產金融本科交叉專業涉及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
目前,國內獨立開設房地產金融本科專業的高校非常少,普遍的做法是在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本科專業下面開設房地產金融與投資類課程,以此拓寬學生知識和能力范圍,拓寬學生就業方向。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圍繞房地產金融類課程開設必要性展開研究。張娟鋒、虞曉芬(2016)認為,金融化是房地產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通常將房地產專業納入商學院下的金融和財務學科,注重對于房地產金融與財務知識的傳授。劉旦(2017)認為,房地產企業新的發展趨勢要求大學的課程設置要從過去單一的專注于工程課或者財經課向交叉型課程設置轉型。二是圍繞相關房地產金融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展開研究。馬翠花(2017)在闡述房地產金融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核心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房地產金融課程的具體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并進一步提出了相關的教學建議。張秋娟(2011)討論了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房地產金融”課程建設。
歐美發達國家許多學校都開設了房地產金融本科專業,已有研究主要圍繞各校不動產金融培養特色展開比較研究。如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系本科生的核心課程都是經濟系的課程,該系引以為傲的Master of Science i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項目核心課程為金融課程。劍橋大學的房地產專業設在土地經濟學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房地產專業設置在哈斯商學院,康奈爾大學的房地產專業設置在約翰遜工商管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的房地產專業設置在哥大商學院。各個大學基于不同的學院歸類體現了房地產金融培養特色。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國內針對房地產金融本科交叉專業的系統研究幾乎是空白,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本科專業開設房地產金融與投資類課程的必要性和“房地產金融”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研究領域較窄,研究內容較為單薄。
1.房地產開發商正從傳統產銷模式向綜合性金融集團轉型。資金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血脈,自2009年開始,房地產企業就開始呈現金融化趨勢,如綠地、恒大、華潤置地、萬科、魯能等先后進入金融業。2015年底,恒大金融集團在深圳前海成立,標志恒大集團正式大力布局金融業務。2016年50強房地產企業更是進一步強化金融全牌照發展戰略,實現產融結合循環放大。
2.存量房時代,金融為器。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正進入更加深化的調整周期,在黨的十九大確立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策綱領后,如何從“增量”轉型“存量”已成新的難題。城市更新正成為“存量規劃”時代我國城市發展與規劃建設的核心議題。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更新研究報告》指出:與傳統的房地產“開發——銷售”方式相比,城市有機更新下的房地產鏈條多為“投資——建設——運營”,金融支持需要適應這個鏈條的每個環節,針對各環節的融資需求特點進行創新,形成適應城市有機更新的融資模式,即投資基金化、建設信貸化和運營證券化。城市更新的各個環節都運用恰當的金融模式,城市才能實現有機更新,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
3.資產證券化未來將風起云涌。自2014年政策調整以來,我國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快速增長。2016年,全國共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8420.51億元,同比增長37.32%。2017年共發行648單資產證券化產品,總發行量14378.69億元,同比增長64.25%,市場存量達17951.54億元。目前我國資產支持證券(ABS)、商業房地產抵押擔保證券(CMBS)等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持續擴大,可預計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s)在相關政策明朗后,亦將迎來爆發期。
目前,我國高校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比較混亂,以江西財經大學為例,在2014年修訂培養方案時,經系討論、學院批準,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調整為房地產投資與金融。但囿于和工程管理專業實行大類培養模式,學科基礎課程幾乎都以工程建筑類課程為主,房地產金融類課程幾乎沒有,嚴重制約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表1 2016年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本科專業學科大類平臺課程設置情況
2008年11月11日,在2008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華人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指出∶多學科交叉融合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當不同的學科、理論相互交叉結合,同時又有一種新技術達到成熟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理論上的突破和技術上的創新。交叉學科融合了不同學科的范式,推動了以往被專業學科所忽視的領域的研究,打破了專業化的壟斷現象,增加了各學科之間的交流,形成了許多新的學科,創造了以“問題解決”研究為中心的研究模式,推動了許多重要實踐問題的解決。房地產金融本身就是一個交叉學科,它自身的基礎理論其實很清晰。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提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指出:實習實訓難已成為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瓶頸。新常態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這將導致房地產行業和房地產企業的發展出現許多新的趨勢和面臨新的戰略選擇。面對新形勢,我國高等學校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也應適應行業的發展,關注企業需求,調整培養模式。
在國外,歐美發達國家許多學校都開設了房地產本科專業,培養方向基本以不動產金融方向為主流。包括房地產金融投資、金融理論、房地產經濟學和房地產資本市場等課程。
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在培養模式上應突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整合資源,交叉培養。目前財經類大學和綜合類高校基本都開設了金融學本科專業,房地產金融專業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金融學基礎知識,應聯合培養,師資打通。二是實施點對點式人才培養計劃,探索與行業聯合培養、訂單培養,通過引進行業精英對學生進行專業培訓或者采用集中訓練營的方式,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保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深化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各高校可在現有的校企合作框架下,通過外聘一批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房地產和金融專家,通過行業精英進課堂,聯合進行培養方案修訂,聯合指導學生實習、實訓,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等,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逐步探索訂單式培養。
首先,在課程設置指導思想上,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應該擯棄原有的房地產專業課程設置大雜燴的弊端,合理搭配房地產金融基礎課、主干課和專業方向課,厘清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按照模塊式課程體系的思路,通過建立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能力標準來設置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課程體系。其次,設置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職業能力知識模塊。當前房地產企業都在轉型發展,新常態下社會需要的房地產類人才更加多元化,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個性發展,根據校內師資情況和校外導師情況,增設職業能力課程模塊,配備專業導師,讓學生根據專業就業的意向和自身的能力選擇不同的知識模塊,為畢業后從事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再者,優化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大部分課程跨學科知識點多,教學內容涉及面廣、綜合性較強,必須明確各門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的側重點,同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增設專章進行特定講授,確保教學內容前沿,教學效果生動有趣。
首先,明確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教學方法與手段。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課程的綜合性、交叉性、邊緣性很強,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滿足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課程理論教學的要求,需要引入learning by doing現代教育方法;采用案例法和項目法教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積極實施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個性的發展;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促進網絡與計算機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的應用和普及。其次,夯實和擴大實習就業相結合的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房地產金融交叉專業課程實踐性較強,但由于時間安排嚴重不足,實踐教學針對性差,流于形式。搭建合理有效的實踐育人平臺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
首先,以培養現有青年教師為主、多種形式外聘高級人才為輔,積極培育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逐步建立一支有房地產金融閱歷、教學水平與學術造詣較高、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具體措施包括設立青年教師導師制、教學水平測試與競賽、教學內容與方法研討、教學研究項目立項扶持,繼續堅持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出臺鼓勵教師從事專業課程建設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研究的政策,通過制度約束,督促、引導廣大教師在專業建設和教學工作中投入足夠精力。其次,重視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學生科研課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讓學生了解本專業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和最新的行業業態。專業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吸收學生參加課題研究,指導學生學術論文及畢業論文的選題及寫作,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