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的前一天晚上10點15分,“嫦娥四號月球車”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給大家發出預告——“現在馬上就要降落了,我正抓緊時間最后再看幾眼地球。以后我面對的,會是無限的星空了。”
咦?感覺萌萌噠的是怎么回事?
沒錯,這正是“嫦娥四號月球車”微博的特點。在這里,月球車不再是冰冷的科學儀器,她性別女,愛賣萌愛撒嬌,她擁有自己的個性與情感,她總是第一時間向地球發回自己在月球的感受,同時還認下了許多親戚——它管嫦娥四號叫“四姐”、稱中國探月工程的研發人員為“師父”;不僅如此,她還喜歡“運動”,常常要起身活動筋骨;它喜歡和網友們互動,“玉兔二號”就是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來的名字。當然,她最重要的任務,是給網友們科普——從月球的形成到人類探月的歷史,從月球背后的秘密到探測月背的意義,她總能找到最親民的講述方式。
事實上,“玉兔二號”并不是第一輛走紅的月球車。她的前輩“月球車玉兔”2013年12月1日上線,到2016年7月31日最后一次更新,一共發布了347條微博,吸引了73萬粉絲關注。此次“兔二號”登月,還有不少網友跑到“月球車玉兔”微博下面親切喊話:“嘿,兔子老大,你家老二去找你啦,記得一起回來哦!”
明明是探月的科普微博,卻收獲了這么大批真情實感的粉絲,走紅網絡的背后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去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微博上的“月球車玉兔二號”也發出了自己的第一條微博,“……我想看到更多的星星。同為月球著陸巡視探測器,我的任務是:飛往月球背面。現在四姐正帶著我飛向月球,祝我好運!”
不過,這個時候“玉兔二號”的粉絲可遠不及自己的前輩。
“玉兔二號”真正名揚天下,還是在成功實現軟著力的那一天。
這一天的“玉兔二號”一口氣發了四條微博,從人類的探月史到第一張月背圖,再到公布自己的新名字,興奮得不得了。微博下方的點贊評論數從原先的兩位數節節攀升,粉絲量也一路攀升到20萬,成為探月家族中粉絲僅次于“玉兔”的微博號,其中一條關于“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的科普文章甚至獲得了12萬+的點贊數,影響力驚人。
“今天又往前走了點。”“ 呀,開始熱起來了。”“ 以后,當小孩子再問“月亮上有什么”時,可以告訴他們,上面真的有“嫦娥”和兩只“玉兔”。”
“玉兔二號”和她的前輩一樣,喜歡分享自己在月亮上的感受,也喜歡給觀眾們講故事,底下的評論還是那么暖,“我們真的有玉兔了,而且還是兩只。”“我要告訴他們,讓他們把你們都接回來,聽你們講廣寒宮的故事。”
是的,現在月球上真的有兩只兔子了,今后,還會有許多兔兔!
“玉兔二號”在攀親戚方面的本事與“玉兔”如出一轍,而且功力更為深厚。除了嫦娥四號“四姐”須臾不離身邊之外,“玉兔二號”還會在提到師父時主動@中國探月工程,也常常主動cue自己的前輩“玉兔”混個臉熟。
此前,微博上有一只“月球車玉兔”,他就是“玉兔二號”的前輩,嫦娥家族的“兔老大”。“兔二號”在軟著陸后,對自己這位家族成員的介紹,恰好提到了這只“玉兔”最初走紅的契機:2014年1月25日,前輩@月球車玉兔說自己“遇到了一點問題”,大家都擔心壞了。

“啊,我壞掉了。”這是知道玉兔號月球車制動出現問題后發出的第一條微博。
之后的幾條微博,“玉兔”這樣安慰地球人,“大家不要難過……總結人類50年對太陽系的各種探索,其中成功很多,失敗也很多。在這個超級大圖中,我只會是小小的一個點。”
雖然是寬心的話語,但是網友的反應卻是出奇的不舍,月球車的命運牽動了無數人的心臟。幸好,當漫長的月夜過去后,玉兔號月球車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玉兔”也隨之發出一條“Hi,有人在嗎?”的平安信,最終引發了11萬的轉發。
接下來的時間里,“玉兔”就像是人類在月球上的朋友,插科打諢,賣萌有理。
直到2016年,“玉兔”真正向地球告別——“Hi!這次是真的晚安咯!!!還有好多問題想知道答案……但我已經是看過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如果以后你們去到更深更深的宇宙,一定要記得拍照片,幫我先存著。月球說為我準備了一個長長的夢,不知道夢里我會躍遷去火星,還是會回地球去找師父?”
簡單的措辭,卻有神奇的魔力,兩年過去,依然有網友堅持不懈地給“玉兔”留言,也會在新的探月成員上天時,提醒“玉兔”吃月餅,“每當想起這只兔砸,就會想起我們瓦力,一個被留在月球,一個被留在地球”,“每次看到‘月球是目的地,地球是家鄉的簡介,都會淚目”。

在“月球車玉兔二號”的關注列表中,記者發現“玉兔二號”除了關注中國探月工程以及航天科技集團的官方微博外,列表上還出現了未來事務管理局的官微以及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創始人姬少亭的微博。
在嫦娥四號升空時,未來事務管理局旗下的“不存在新聞”報道中提到,該司的科幻工作坊團隊運營的科普賬號團隊也被邀請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了全過程。
此前對姬少亭的訪問報道中,她曾提到公司已與中國科學院、探月中心、國際AI研究機構等國內科研機構展開合作。看起來,“玉兔二號”背后的執筆人正是未來事務管理局旗下的運營人員。
姬少亭,正是將兩只兔子連接起來的靈魂人物。
“月球車玉兔”退役后,媒體曾對賬號運營團隊進行深挖報道。直到那時,大家方才發現,“月球車玉兔”的微博是新華社對外部和果殼網合作實驗性的嘗試,時任新華社對外部記者的姬少亭是這個微博的最早策劃人。
作為一個科技迷,她為玉兔號月球車設計了一個人設,“玉兔他年紀很小,單純卻堅強了不起,充滿勇氣又很樂觀,他是個男孩子,他一定不是柔弱的。”為了將設想實現,姬少亭找到了果殼網的運營宗唯伊和另一位年輕記者。最先,這個微博由團隊輪流運營,但宗唯伊寫過一條后,她被認為是最合適的執筆人。
“玉兔”發生制動問題后,“月球車玉兔”微博走紅,影響力越來越大,盡管并非官方微博,但不少嫦娥三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設計者和親身參與者們都關注了“玉兔”。
兩年后,“玉兔二號”也上天了,相信在老朋友的帶領下,網紅兔子們還會從月球上給我們帶回來更多有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