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濤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歷來是高校非常重視的工作之一,藝術類大學生作為獨特的群體成為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關注的焦點。藝術類大學生普遍標新立異,個性突出,如何讓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率、創新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面臨的課題。要探索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與共性,從藝術類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一步做實做細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新形勢下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近年來,“藝考熱”持續發酵,催生了更多的藝術類大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階段,許多綜合性大學也相繼開設藝術類專業課程,藝術類大學生與非藝術類大學生有相似之處,但更引入注目的是藝術類大學生的個性,他們大多不太愿意接受規章制度的束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難管理、難教育”的特點。
藝術類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長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刀切”的管理體制沒有采取關注藝術生個性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近年深受商業化影響的藝術圈功利化價值觀、拜金主義泛濫的等道德失范現象在藝術類大學生中日漸突出,“藝術類學生難管理”已成為廣大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的焦點[1]。
1 有的放矢,加強工作針對性
在多數人眼中,藝術生給人的首因印象就是家庭經濟條件出眾,且都能歌善舞,充滿自信。實則不然,這是眾人的誤區,藝術類大學生并非都是充滿著自信,也有部分因家庭貧困、相貌平平等導致的自卑情緒,有個別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對此,輔導員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判斷、發現藝術類大學生的問題癥結,分辨到底是屬于思想政治方面的還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問題就需要特殊對待。因此就更要加強工作的針對性,把藝術類大學生的個性問題用個性化方式解決,對高校輔導員來說,要尤其注意不要把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品德問題來處理,那樣非但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還可能激化矛盾,給學生的心靈造成進一步的傷害[2]。因此在藝術類大學生的溝通過程中,要循序漸進,有的放矢,根據藝術類學生的敏感心理,加強工作的針對性。諸如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掌握藝術類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整體狀況,搭建多級工作機制,設立寢室心理聯絡員,班級心理委員,優化工作體系,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疏導負面情緒,促進和諧人格發展。[3]進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創造化地運用各種載體和方式,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 更新觀念,提升服務意識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目前我國大學生教育管理理念仍以替代父母式的管理模式為主,主要還是強調如何管理學生,強調服務學生的觀念比較少[4],藝術類大學生也不例外。誠然,大多數高校的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者強調學校的規章制度及管理,突出傳授國家意識、集體意識和政治思想意識,以致于出現了學生工作內容單調,管理水平層次低的問題,影響到藝術類大學生的個性、創新能力的發展,導致藝術類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況且藝術類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現象較為突出,并非按常規管理方式就能奏效。因此,面對藝術類大學生層出不窮的“公主”“王子”病,輔導員要及時轉變角色,全心全意做到為學生服務,在藝術類大學學生自我意識過于濃厚,并影響學習和人際關系后,要及時加以疏導,輔導員自身應該及時改變舊有的管理者身份,轉變為服務者身份,放低姿態,做一個服務意識突出的教育者,實實在在地把學生的問題當做自己的問題去解決。
3 掌握分寸,豐富表達藝術
“在他們看來‘藝術就是激情,他們比其他學科的青年學生更加好惡分明,對外界刺激敏感,情緒易受環境的干擾和影響。”[5]。據不完全統計,在大學生心理問題最突出的領域,人際關系排在前三位。在高校,人際關系不好是困擾很多大學生的重要問題之一,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因他們開朗活潑的性格反而受到忽略,這是亟待引起重視的。我們開展藝術類大學生工作,自身就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掌握說話的分寸、言語溝通技巧、說話的藝術,同時也要注意非言語溝通技巧的掌握,諸如目光溝通、面部表情溝通、體態語言溝通等,還要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藝術,能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交往方法。輔導員只有自己具備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能力,才能盡可能快的贏得學生的信任,解除學生的抵觸,真真正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并在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問題上給人以正確合理的指導。眾所周知,盡管藝術類大學生大多個性開朗,但是有著自負而又敏感的內心,一旦輔導員有些話語并不是很妥當,在言語上毫無保留,就犯了學生工作中的說話大忌,因此作為學生工作者,在面對藝術類大學生時,在表達和溝通方面,一定要謹言慎語,做一個穩重的育人者。
4 洞若觀火,保持觀察能力
輔導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對問題、對他人、自身都需要有足夠的洞察力。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大學也如同半個社會充斥著各類現象,藝術類大學生社交能力普遍較強,面對的社會挑戰也較多,定會出現思想困惑。作為輔導員,首先要能判斷藝術類大學生面臨的是什么性質的困惑,能否在學校的范圍內解決,是否需要家庭等方面的協助,要洞悉到情緒表現之后的原因是否有生理、社會等方面的因素?!懊芡苿邮挛锏陌l展,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內因?!盵6]??陀^而言,要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對問題透視的越清楚,越有利于掌握學生心理的癥結所在,也大大有利于解決實質問題。在對他人或學生的觀察方面,尤為重要的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交互交談的過程,在溝通的階段,能否捕捉到學生傳遞的有價值的信息,是關鍵所在。在與藝術類大學生的交流溝通過程中,常出現部分學生工作者以為自身工作干的不錯,但是治標不治本。在深層次來講,實際上還沒有找準切人點,將談話引向深入。因此輔導員要對癥下藥,洞察學生心理,及時幫助學生解除心理困惑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還需要有對自我剖析能力,自身的優勢弱勢,對什么方面敏感或是遲鈍等,都需要有宏觀的把握。大學四年中,隨著學業、生活目標的轉換,藝術類大學生面臨著的環境尤其是內部心理環境也發生著明顯的變化,輔導員要根據大學生成長規律和年級層次需要特點,因勢利導,加強教育的創新。
總而言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對國家和民族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工程,藝術類大學生作為獨特的群體,理應受到更具針對性的關注,對藝術類大學生而言,高校主要目的就是將他們培養成德藝雙馨的大學生。輔導員要從上述幾方面著手,樂于傾聽學生,緊跟時代潮流,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本領,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做到教書育人,又做到服務學生,推動藝術類大學生走好大學的藝術之路,使藝術類大學生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真真正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侯彥杰,吳景瑞.提高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10):91.
[2]王嘯天.高校輔導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44.
[3]徐海軍.關于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工作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8):28.
[4]饒進,簡思敏,唐玉海.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大學生實務管理工作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1):14.
[5]側丹,許洪范,李偉.藝術類專業學生思想特點和教育管理對策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4(3):127-128.
[6]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201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