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治惠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極力推進倡導生態文明、共建美麗家園,號召人們在持續改進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建設符合生態要求的美麗鄉村。基于此,從統籌規劃美麗鄉村景觀建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設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態美麗鄉村、強化后期的養護與管理、提高村民對生態文明的認識等方面探討了基于生態文明的美麗鄉村建設措施,共建美麗鄉村。
關鍵詞 生態文明;美麗鄉村;鄉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51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相應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使我們的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祖國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薄吧綆n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依托。”[1]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展望與暢想,是對我國全面步入小康社會、建設美麗鄉村的號召。美麗鄉村建設與綠化工作息息相關,但是我國此前主要發展了城市綠化,鄉村綠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環節,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等主要資源,從規劃、養護、管理等角度入手,切實促進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在為村民帶來綠色舒適生活的同時,實現綠化經濟效益的提升,促使村民生活更加富裕。
1 統籌規劃美麗鄉村景觀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是近年才逐漸被提上日程的一項新的工作內容,是鄉村振興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符合新時代改善生態環境的要求。鄉村景觀建設工作并不是在農村周邊簡單種植不同的樹木,而是要結合鄉村的整體情況統籌規劃,整合鄉村文化內涵、一鄉一品等內容進行景觀建設。
1.1 鄉村景觀規劃需與鄉村整體規劃一致
鄉村景觀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農、林、水利、國資、畜牧、城市管理、民宗等各個部門共同作用,結合鄉村的經濟發展、氣候條件、群眾需求、鄉村規劃等多種因素統籌考慮,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景觀規劃方案。應充分將村落已有的農田區域、大小林網、水系、農戶庭院、公共場所、未來搬遷地點及村莊的外源(坡坎、道路、溝渠)等不同區域進行分類規劃,形成具有本村落自然特色、整齊劃一的鄉村景觀[2]。
1.2 鄉村景觀規劃應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寬廣,不同省市地區的鄉村也有著自身不同的歷史文化、人文特色、地域特點,鄉村景觀規劃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村落都一致,應該尊重當地已有的綠化基礎、地理特點,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如果不考慮鄉村已有的自然、人文景觀,為了達到與新時代鄉村規劃相一致的目的,直接將原有的資源舍棄,無形中會造成一定資源浪費,也會舍棄掉優良的文化習俗,不利于鄉村發展。因此,鄉村景觀規劃應保留地區特色,因地制宜進行規劃設計。
1.3 鄉村景觀規劃必須滿足造福于民的要求
無論是倡導生態文明,還是建設美麗鄉村,都是為了造福村民,給最基層群眾帶來切身實惠。因此,美麗鄉村從規劃到后期的養護與管理,自始至終都不應離開基層群眾的參與。一旦鄉村景觀規劃設計脫離了農民,就會導致美麗鄉村建設失去原有意義。
2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2.1 加大投資力度
鄉村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尤其是生態美麗鄉村建設,建設標準較高,對資金的需求量更大。目前,我國政府并沒有設置專項資金用于鄉村綠化、美化建設,現有資金主要來源于當地林業部門,杯水車薪,根本達不到要求。省、市級政府對鄉村建設重視不足,綠化資金撥付不足10%,只能購買少量苗木,根本無法有效進行工程設計、實施及后期養護,最終導致綠化工程流于形式,長期得不到專業維護,苗木大量死去,個別地方雜草叢生。因此,美麗鄉村建設需要爭取大量專項資金。省、市相關部門必須認真對待鄉村綠化工程問題,爭取拿到美麗鄉村國家建設資金,并且發動人民群眾出資出力。同時,可爭取以綠化工程為起點和落腳點,發展農村致富項目,將鄉村綠化與農村經濟聯系起來,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從而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促進美麗鄉村生態建設。
2.2 確保??顚S?/p>
在資金嚴重缺位的情況下,專項資金必須做到??顚S?,同時精打細算,盡可能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情,避免出現將美麗鄉村綠化建設資金用于其他方面工程的情況。就當前綠化工程而言,可采用招標和招商方式進行,招標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程質量,有效節約資金,而招商則可吸引資金,使更多資金參與建設[3]。
3 建設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態美麗鄉村
3.1 生態美麗鄉村建設要與城市綠化有所區別
鄉村景觀建設不完全是城市綠化建設,其主要方向是農業生產,應以一鄉一品、鄉村文化為主調,景觀建設僅為點睛之筆,起提升鄉村內涵,助推鄉村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以展示新時代、新中國大田園氣派。因此,美麗鄉村建設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鄉土人情、文化特色,設計相應的建設方案。目前,一些鄉村建設借鑒了園林綠化設計,在建設中失去了原有特色,景觀建設千篇一律。鄉村建設丟失了鄉村特色,從某種程度上講,就失去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傊?,建設美麗鄉村,要充分利用鄉村特有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特色,以維護生態環境為主,不可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造,應根據鄉村原有風貌,制定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打造美麗環保鄉村,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
3.2 以鄉土文化為內涵打造綠色鄉村
美麗鄉村建設要展現鄉村的自然生態之美,突顯地域特色,將傳承下來的本土文化充分釋放出來,提升鄉村文化內涵,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質化現象。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還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古老民居、名貴樹木等,在建設美麗鄉村時,完全可以將這些文化遺產利用起來,再融合相應的綠化設計,打造出更具地方特色的鄉村景觀,彰顯人文特色[4]。
4 強化后期的養護與管理
4.1 建立長效機制
在養護與管理方面,要建立長期管理機制。對于建設達標的鄉村,不能在達標之后就置之不理,還要提高綠化管理水平,具體可參照城市綠化管理辦法,建立長效的管護機制,使每一條道路、每一棵樹木都得到養護??梢詫⒕唧w的養護管理工作落實到人,每一位村民管理一方土地,形成庭院群眾管護、集體專人管護的長效管理機制。在一些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鄉村,可考慮成立養護隊,專門對綠植進行管理;經濟條件較差的鄉村可采取靈活的養護管理辦法,盡可能使綠植得到有效管理。
4.2 制定村規民約
鄉村可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積極發動人民群眾,鼓勵村民愛護來之不易的綠化建設,共建共享勞動成果。鄉村綠化建設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凝聚了大量工作人員的心血,應采取有效舉措,對其進行合理管護。1)制定并落實村規民約和綠化管護制度。村委會要與村民或其他責任主體簽訂栽植和經營管護合同,落實栽植責任、所有權和管護權,將每一片林、每一棵樹的管護責任落實到戶、到人,加強日常養護管理。2)要加大保護力度,嚴厲打擊破壞鄉村綠植的不法之徒,有效制止各種不文明行為,保護綠化成果[5]。
4.3 提高養護人員技術水平
很多鄉鎮在綠化養護與管理方面都存在較多不足,如沒有定期修剪控制樹勢、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和養分、沒有及時防治病蟲害等,導致鄉村綠化工程實施后,不能長期保持綠化效果。鑒于鄉村在綠化管理方面經驗欠缺,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管理方式,邀請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養護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定期組織代表去其他地區學習先進的養護經驗,以提高養護人員技術水平,盡可能保證綠化工程順利實施。可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調動養護人員積極性,提升養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
5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對生態文明的認識
此前,很多村落都有大片林木,而且很多村民喜歡在屋前屋后栽種樹木,如北方地區人們喜歡在路邊栽種楊樹,在庭院里栽種杏樹、桃樹、柿子樹、核桃樹、香椿樹等,起到了綠化庭院的效果。隨著我國不斷發展,很多鄉村都主抓經濟發展,大量農民外出務工,逐漸忽略了家中祖輩相傳種植樹木的傳統,也對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植樹造林任務不予重視,很多年輕一輩都只砍伐不種植。整體而言,當前基層群眾普遍對生態文明、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1)在鄉村內部加強綠化知識宣傳,使村民認識到綠化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更是倡導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鄉村的公共綠化關系到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鄉鎮政府、村委會可通過廣播宣傳、召開座談會、入戶宣傳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鄉村綠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村民對鄉村綠化的認識,了解綠化對于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并引導教育村民不可隨意破壞已有的綠植,對于部分村民破壞綠地的行為應主動制止,引導每一位村民積極自發參與到愛護綠地的行動中[6]。2)通過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活動,切實改善鄉村綠化狀況,引導村民感知到生態環境的變化,增強村民主動參與生態文明綠化建設的意識。
6 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
很多美麗鄉村綠化建設的參與者都是本地村民,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因此,應提高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1)美麗鄉村建設部門必須認識到美麗鄉村綠化建設后期養護與管理的重要性。2)基層政府在進行美麗鄉村綠化工程建設時,應根據施工人員、種植人員、養護人員、管理人員等工作崗位的不同,及時組織不同類型的課程
培訓或講座,鼓勵技術人員參與培訓,并學習相應的技術。同時,針對鄉村綠化工程中易出現的問題,應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應對方案等。培訓時應重點幫助技術人員辨別綠植的品種、不同品種綠植的水分和養分需求量、在養護過程中易出現的病蟲害及防治措施等。要確保經過培訓,每一位工作在一線的技術人員都可以對自己負責領域內綠植樹木的品種、肥水需求、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等了如指掌。
7 結語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建設美麗鄉村是新時代賦予的重大課題。綠化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重視鄉村綠化的發展。當前鄉村綠化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通過基層政府的引導與扶持,才能逐步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需要村民積極參與。只有村民熱愛環境、共謀發展,與當地政府一起努力提升當地的生態文明,才會給美麗鄉村建設事業的發展增添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真熠.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J].鄉村科技,2019(7):51-52.
[2] 遲為飛.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美麗鄉村規劃研究[J].低碳世界,2019(9):216-217.
[3] 陳冬生,符正林,符康.鄉村振興景觀綠化建設存在問題和建議[J].農村實用技術,2019(7):14-15.
[4] 潘玉娟.美麗鄉村建設與綠化樹種選擇探討[J].綠色科技,2019(9):64-65.
[5] 李左霞.基于新農村環境綠化探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1):51-52.
[6] 王相丁,張帆.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路徑選擇[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89-9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