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晶容
摘? ?要:精準扶貧是當前我國正在實行的戰略性國策,從總的情況來看,我國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需要進一步縮小當前的貧富差距,而精準扶貧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有效措施之一,為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承擔其精準扶貧的主要責任,積極投身于國家的精準扶貧大計之中。本文立足于當前我國精準扶貧的主要現狀,從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對高職院校精準扶貧的定位、模式的探究基礎上對精準扶貧的踐行途徑進行了進一步地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夠以此來促使國家的精準扶貧在高職院校的努力下取得較好的成績,為國家早日實現共同富裕而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 精準扶貧? 定位? 模式? 踐行思路
中圖分類號:D649?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9(c)-0226-02
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國民的富裕是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話題。職業教育作為國家提高一線人才綜合素養的主要教育途徑,作為國家貫徹執行扶貧扶志的有效扶貧方式,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也備受關注,但是從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定位不夠明確、模式比較單一、思路比較狹窄的問題,針對這些情況,高職院校應該積極主動從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對自身正在參與的精準扶貧進行重構,力求在根據國家致富發展要求的前提下來進行精準扶貧定位、精準扶貧模式的探究以及精準扶貧路徑的探索,為當前國家經濟的發展、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奠定堅實的基礎。
1? 高職院校精準扶貧的定位
1.1 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
高職院校精準扶貧的培養目標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定位:一是從長遠的培養目標來看應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讓職業人才在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均獲得發展。讓貧困地區民眾的綜合素養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實現扶貧扶志的目標。二是從當前的培養目標來看應該培養符合國家基礎產業發展的一線人才,為國家基礎建設提供更多的實用型人才,促進國家的基礎建設的發展,與此同時培養符合當地現代產業的對口人才,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地方經濟得到發展。
1.2 對精準扶貧對象進行定位
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扶誰?這是精準扶貧首要關注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精準扶貧在扶貧的過程中應該對精準扶貧的對象進行定位。首先,高職院校在招生的過程中應該將政策傾向于貧困家庭子女;其次,應該積極主動向貧困地區有著強烈致富意愿的群體進行重點技能培訓;再次,向返鄉青壯年人群提供精準技能培訓、科學培訓,以及提供相應的經濟支持等。
1.3 對精準扶貧的區域進行定位
職業教育在進行精準扶貧定位時應該從貧困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的地域情況進行定位。首先應該從國家經濟發展的整體情況來進行精準定位,選擇最具有代表意義或者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進行扶貧。其次,應該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均衡的原則針對經濟條件、地理條件等發展最薄弱的地區進行扶貧。
2? 高職院校精準扶貧的模式
2.1 助獎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針對貧困地區的高職學生而言,為即將入學或者已經入學的高職專業學生提供獎學金、助學金、免息貸款、生活補貼等方式,以確保貧困地區的高職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被基本生活所困擾,將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以便于其充分把握學習時間,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為國家的建設和自身發展做好準備。
2.2 技能培訓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針對沒有一技之長、有著強烈致富意愿、努力想要學習技能的青少年。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高職教育為其提供不同的技能培訓,讓其學得一門傍身的技術,為進入社會,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為實現自身價值做好準備。
2.3 科技扶貧模式
科技扶貧模式主要是針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而言,高職院校與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進行良好而有效的合作,為其提供必要的技能支持和培訓,幫助其解決技能方面的實際問題,促使科技項目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發展。
3? 高職院校精準扶貧踐行思路
3.1 精準招生
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實現精準招生。一是對扶貧地區的家庭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并從所收集到的數據中對扶貧地區的家庭貧困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歸類出重點人群,并將其作為重點招生的對象。二是改革招生制度,進一步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范圍,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有機會進入到職業院校中進行學習,幫助樹立從精神方面擺脫貧困的規劃;為他們提供精準的資料、信息需求等。三是制定優先招生原則,針對家庭貧困,且愿意在享受職業教育后為本地經濟服務的學生實施優先招生原則。
3.2 精準資助
教育精準扶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杜絕因為資源的分配不均而造成的浪費,因此,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中應該堅持精準資助的原則:一是要成立精準調查部門,對扶貧地區的貧困情況展開適時調查,然后積極確定和更新精準資助的對象;二是完善精準資助政策體系,積極構建“獎、助、貸、勤、補、免”六位一體的資助政策體系,讓真正的重點扶貧對象得到有效的資助,幫助更多的貧困家庭的學生真正學得起技能;三是針對特殊的行業進行學生精準資助,例如免除學費、精準補貼、發放頂崗資金,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特殊行業的學習之中,并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習技術、一方面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
3.3 精準培訓
精準培養的主要措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培訓對象進行界定。從扶貧區的基本家庭情況來看,大多數家庭都保持著內+外的組合結構,即家庭中一部分人為主要勞動力,在外謀取生活的基本費用;一部分人在家里操持家務,照顧老人和小孩。針對這種情況,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在進行精準培訓時就應該實現對所要培訓的對象進行精準的界定,讓貧困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學會實用技術,擁有一技之長,能夠為其養家糊口,實現收入增加而起到積極作用。二是要進行項目化的精準實戰,強化技能的精準訓練。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中切忌只有理論的傳授缺乏實訓的情況出現,所以,在精準教育扶貧中,職業教育要將項目化實戰貫穿始終,要確保所接受培訓的對象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有效的技能。
3.4 精準就業
一方面,應該積極聯系與專業相關的社會行業、相關企業進行全方位的頂崗、定崗實習,為學生的就業做好準備,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根據企業的人才需要來進行精準人才培養,確保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能夠及時走上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應該積極扶持自主創業,針對具有潛力的項目進行培訓,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為其提供一定的數量、一定時間的創業支持,力求其能夠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幫助實現脫貧致富。最后,應該對扶貧地區職業院校的校企結合進行進一步的開發,讓企業與職業院校形成有效的合作關系,讓學校成為企業進行培訓或者開展各項活動的基地,讓企業成為學校進行實踐教學的陣地,促使學術理論與實踐操作的無縫對接。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精準扶貧定位、模式以及踐行思路的探索關系著高職院校是否能夠在精準扶貧中充分發揮其作用,關系著我國精準扶貧策略能否在基層有效推進下去,因此,社會各界人士均應該就高職院校精準扶貧的基本情況進行更為全面的探索,以便于高職院校的精準扶貧能夠更好地為國家的精準扶貧戰略服務,最終促使全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 李勇.精準扶貧背景下高職院校農村學生“精準招生”研究[J].智庫時代,2019(31):62-63.
[2] 喻沛杰,張璽.高職院校精準扶貧工作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分析[J].農家參謀,2019(13):297.
[3] 張君第.高職院校精準扶貧路徑研究[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99-102.
[4] 黃濤,顧艷霞,李茲良.精準扶貧視域下高職貧困生精準認定的實踐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