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媛婷
【摘 要】本文從審計學的課程定位出發,分析審計學教學現狀,探討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教學過程中的改革與創新。通過對審計學教學改革的探索,改變目前審計學教學中的不足,推進審計人才的培養與審計學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審計學;教學改革;應用型
一、審計學教學課程定位
審計學課程是本科會計學專業的必修課,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操作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牢固掌握審計基礎知識理論與實務操作方法,提高學生在未來的審計實務工作中的問題判斷分析能力、事務處理能力以及審計職業適應發展能力。但是,目前審計學教學過程中主要以灌輸式教學為主,缺乏審計實務操作能力的鍛煉與提升,嚴格限制了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所以,有必要對目前應用型本科審計學教學進行創新與改革,切實考察我國本科審計學教學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并且針對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實現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創新,對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人才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二、審計學教學改革現狀
(一)審計學教學模式單一,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依舊占據主導地位
目前的審計學教學改革模式難以適應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養,過分注重對學生的審計基礎理論與方法的課堂灌輸,教學方法基本以教師的課堂授課為主,教學的方法也相對單一,審計學的內容又是比較枯燥的,在整個審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與學很難融為一體。這影響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力以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發展。
而且,現在的應用性本科高校基本沒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水平的針對性教材。教學中實際利用而教材基本以注冊會計師《審計》教材為參考,進行一定的改編,內容難度大,學生難以再短暫的課程學習中掌握審計學課程的要點。
(二)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實務操作經驗不足
審計學課程本身的專業性與實踐性要求比較高,這也就對審計學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具備扎實與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儲備,還需要具備審計實務操作經驗。而目前高校的審計學教師基本是從學校畢業之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所以缺乏相應的審計實務工作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又由于教學任務以及科研壓力,難以通過掛職鍛煉等形式提升審計實務工作經驗,導致教師本身也存在實務操作經驗不足的問題。審計學課程內容的枯燥乏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審計教學效果不如人意。
(三)審計學教學內容與模式缺乏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
目前大數據、區塊鏈的發展,對應用型審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審計也面臨巨大的發展挑戰。審計學以傳統的審計理論作為教學的重點,顯然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計人才的培養會與時代脫軌。
三、審計學教學改革探索
(一)改變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
在審計學的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樹立牢固的應用性本科高校審計人才培養理念,明確審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審計學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手段,需要教師革新與突破。可以將案例教學引入審計學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幫助學生拓展審計學的學習思維與方式,提升審計懷疑與審計判斷能力。案例式教學使得枯燥的審計學知識生動形象,通過教師對案例的循序漸進講解,同時結合學生對案例內容的思考與討論,層層突破,打下扎實的審計理論基礎,為將來的審計實踐操作做好知識儲備。
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教師可以嘗試編制適合本校學生學習能力與水平的針對性審計教材,注重審計學的基礎知識傳授,消除學生對審計學課程學習的恐懼。
(二)加強雙師型審計學教師隊伍建設
鼓勵審計學專業教師到會計師事務所等掛職鍛煉,確保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首先得到提升,或者是可以引進具有實務操作經驗的審計專業人才,負責學生審計實訓模塊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要做到對審計理論知識與審計相關法規的密切關注,及時關注審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動向,便于審計的教學內容與實務需求相銜接。學校可以定期對審計教學團隊進行考核,促進教師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強化大數據分析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審計要求的不僅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預防風險,這對審計人才的數據分析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在數字化時代,審計學的教學可以聯合學校其他相關系部,增設數據分析課程,強化學生的數據敏感性與分析能力。當然,就審計學課程本身而言,在教學的內容上可以加入更多的分析案例。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培養學生從財務以及其他與公司經營相關的信息中分析并發現問題的能力。在審計學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分組討論與討論結果的展示,作為審計學課程的平時成績構成,以硬性的要求,強化學生對審計知識的吸收與運用,尤其是審計方法中的分析程序的熟練掌握,通過數據之間的趨勢變化、比例結構等找出審計的重點。
四、審計學教學改革的意義
自從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一致面臨著比較大的就業壓力,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畢業生自身的競爭力尤為重要。審計專業學生能否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就業難易程度。通過審計學教學改革,希望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具備全面的實踐能力,并且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對接未來市場對審計人才的具體需求。教學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學生的就業鴻溝問題,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海龍.應用型大學審計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經貿實踐,2017(17):276.
[2]李娜.關于改進《審計學》教學的探討[J].智庫時代,2019(28):166-167.
[3]陳雪林.基于應用型本科建設的審計學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金融,2016(2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