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軍
小組合作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策略, 首先在歐美等國家興起并實施, 進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 我國許多教育學者在合作學習的背景、理論、目標和基本要素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系統性研究, 形成了合作學習理論的整體框架, 推進了合作學習在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 國內許多中小學也紛紛效仿,響應新課改的要求。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策略,我們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國家的實施方案,而要采取一種融合的方式,我們必須根據我國學生自身的基本情況, 對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加以調整,探索出一套合適的方案。 本文以初中語文課堂為例, 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探討小組合作的基本內容。
不同的學生,其自身就存在差異,而且不同的分組策略,都會導致最終的結果不同。 首先根據每位同學的性格、學習狀況、個人生活、學習習慣來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將具有相同情況的同學分為一組,這樣有助于他們共同合作。 其次,按成績排名劃分小組,單獨將學習成績最好的劃為一組,是為對比組。 學習成績次好的分到其他小組,擔任各組的組長,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同時也學習他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 然后按男女比例劃分,一個組不能全是男生或女生,要適當地做出調整,有助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對生活跟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 分組還必須考慮自愿原則,不能違背學生意愿,避免出現負面情緒,影響學生的合作積極性。 對小組中出現的任何矛盾與問題,老師需及時調整和解決。 因為相互理解和團結是合作的先決條件。 在學生合作中老師需注意小組是否出現分裂的現象,比如小組成員相互拆臺,故意不合作等,這將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問題一旦浮現,老師應當立即著手解決。 最后,對于小組的每個成員,按照實事求是原則,根據他們的自身優點,如良好的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賦予他們相應的職責與職務。 盡可能的發揮他們的優勢,互幫互助,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確保小組的成績達到最優。
雖然小組合作有許多優點, 但是所有的教學內容不一定都適合用這樣的方式教學。 比如對文言文的翻譯就不適合小組合作, 因為翻譯文言文是一個很乏味無趣的過程。 相反,對于一些詩歌的鑒賞或小說中人物形象的解讀就特別適合小組教學。 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有深度、有趣味、有價值。 比如臧克家對“聞一多先生的言行”中人物的分析,按“他是誰”“他做了什么事”“他的精神及品質”這樣的原則,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發揮他們的分析能力。 通過小組的合作,各抒己見,在眾多討論中就會使人物形象飽滿起來,這樣才能完全讀懂文章的主旨。 再如,女媧“造人”的傳說,就是中華民族先祖們對人類本源的一種大膽想象。 在古代,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對自然的認識也有限,人們對自然有著極大的畏懼。 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版本有很多,除了女媧創造的人類外,還有亞當和夏娃的童話故事、古埃及神的神話等等,這些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參考課后練習,再借助閱讀技巧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無論他們成績好壞,盡己所能地發揮想象力,表達自己對人類起源話題的看法。 不管是泥做的還是藤條灑的, 只要它是合理的,無論多么難以置信,都是可以的,這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
互動成果是否顯著, 老師的指導也是重要的決定方面。 因而在學習者開展互助學習的時候,教師也要積極參與, 可以和學習者進行互動以增加學習者的積極性。 老師可以對小組實施考察,記錄每個小組的合作狀況。 同時,當合作中有問題呈現時,教師要實時給予有效的引導, 提升學習者的互助技能, 以便順利完成任務。 例如,解釋任務不明確的團隊的操作流程,及時表揚表現良好的團隊, 對偏離主題或合作溝通遇到困難的團隊進行評分,并檢查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情況,監督合作成員的工作等。 學生的合作學習務必是在教師的參與下進行,以避免出現起哄、湊熱鬧等無效的實踐活動等。
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是培養的重中之重。 在課堂教學中組織一些競賽,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主動參與學習, 還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對彼此真誠的愛。 更重要的是,通過合作,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將得到同伴的幫助,他們的成績將慢慢提高。 同時,適當開展競爭活動,有利于引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增強合作的意識。 目前,小組合作作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 其高效的合作效率讓學生樂于參與到活動當中,不僅能從成功的喜悅中,培養合作精神,更能在彼此的競爭中提高競爭意識。
要有一個全面合理的評價標準來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進行劃分。 評價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認識自己,以最好的狀態進入小組學習中。 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 在評價學生時,必須在小組內部舉行,讓學生認識到團體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整體大于局部的意識。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團隊分子的凝集力,小組分子才能共同進步。
考核方式要多樣化、有針對性、準確及時、獎罰分明。 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不僅要給予口頭的鼓勵,更要有物質的獎勵,為了促進學生的相互學習和發展,應及時指出和糾正成績差的學生。 問題所在,如何改進,標準是什么,必須是明確的,有方向性、有針對性、有啟發性的,決不能片面、籠統地“一蹴而就”。
具體的評價方法可以與學習者自我評價、 小組內互相評價、小組間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用語要準確、真誠、注重口語。 評價結果必須最終落實到獎罰體制中,科學合理的獎罰,才能在群體里面和群體之間形成積極而熱烈的競爭氣氛, 更好地激發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通過“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 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積極性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 合作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學生必須趁早培養,通過此次實踐,他們的合作意識明顯的提高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或生活中, 他們必然會繼續加強這種意識, 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