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長嶺
(齊齊哈爾市第一中學)
現代社會中擁有本科學歷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在本科學歷的人才中也是魚龍混雜,這樣也就導致了大學在篩選人才的時候也越來越嚴格,這就意味著高考的壓力越來越大。有心學習的高中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在高考中發揮出色的水平,可是很多的學生都會面臨著一種盡管很用功,但是就是沒效果的處境。這時候,就需要應用好的學習方法來輔助學習,思維導圖就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思維導圖又叫做心智導圖,是一種思維模式,能夠幫助人記憶、學習和思考。思維導圖總的來說其實就像一棵樹,以一個主體或者話題作為種子,生長出來的大叔。舉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的例子,假如我要就中國的氣候做一個思維導圖的話,那么中國的氣候就是思維導圖的主題也就是這棵樹的種子,長出一個樹干作為樹的主體,然后會長出五根樹枝分別是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然后,在五根樹枝上分別長出描述這些氣候特點的樹葉。例如,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就是全年高溫,分為旱季和雨季兩季,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就是夏季炎熱濕潤,冬季寒冷干燥。以上這個例子就是一個簡單又完整的思維導圖,但是這個思維導圖的形狀不一定是樹,只要你想得到的東西你都能夠作為你的思維導圖的外觀如北落師門的星座圖,自己學校的建筑分布圖等,一切能夠想到的東西都可以運用上去。思維導圖的制作是極為自由的,沒有層次的限制,知識點的層次和網絡的構架都是靠自己去設定,只要方便自己記憶就可以了。
因為思維導圖有自己特有的工作原理,所以比起直接記憶有更加強大的效果。舉個例子假如現在有八個詞語:北京、咖啡、相機、記事本、電話、出租車、溫泉和燕子要在一分鐘之內記住他們并且還要記住哪個詞語是第幾個,單純地死記硬背是很困難的。如果把他們聯系起來變成一個故事,如我和朋友去北京旅行,在火車上朋友請了我喝咖啡,到了北京站之后朋友給我用相機照了相片,然后我一邊看著記事本一邊打電話給旅館進行預約確認,然后我們坐著出租車去泡溫泉,進到溫泉之后結果發現里面發現有一只燕子。比起單純的死記硬背,使用故事記憶能夠更迅速地掌握要點。思維導圖正是運用這樣的原理,死記硬背不僅會使學生的復習工作量加大,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厭惡的情緒,但是如果我們把知識點聯系起來做成思維導圖,學生就能夠比較輕松地學習。思維導圖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要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制作這個思維導圖,如在上面畫一只哆啦A夢,畫一輛汽車都可以。因為我們的大腦能夠比較容易記住有關聯的事情,并且我們大腦分為兩邊,左腦是意識腦,能夠記住數學公式,理論,語言這些具體的東西,右腦是無意識腦,能夠記住繪畫、音樂這些抽象的東西。如果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左右腦不斷交換使用的話,能夠使記憶的效果事半功倍。
1.制作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進行聯想法復習
如果要求學生在高中地理復習的時候自己制作思維導圖來輔助復習,因為思維導圖的本身具有發散性思維特點的原因,能夠無意之間促使他們使用發散的思維去學習,用聯想法去進行記憶,可以充分借助多樣的圖形和色彩,將某一部分知識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表現出來然后再結合關鍵字詞出發聯想,實現重點知識聯想記憶,這樣子就能夠增加他們的記憶效率。舉個例子,如一個高三學生在復習地理的時候,復習到了中國農業時,一想到農業就會聯想到氣候、土壤、地形,假如中國的農業特點是高二的學習內容,而中國的氣候特征和地形地貌是高一的內容,當學生復習到農業這個板塊的時候,除了去回顧農業基本知識點外,還會發散地去思考為什么中國南方比較適合農業的發展,那是因為南方雨水多,雨熱同期,而之所以能夠出現這些優點,是因為南方大部分處于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這兩個季風帶就有全年高溫,有分旱季和雨季的特定而且南方還有濕潤地區,丹霞地貌等這樣的環境特點。這樣,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把高一和高二的知識無縫連接到一起。如果不用思維導圖的話,將知識點分開來記憶的做法是不利于學生去記憶,而且不能夠激活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不利于學生去做題的。因為高考需要篩選出來的人才不僅僅是記憶力好的人才,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更傾向于能夠靈活運用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的人才,只有明白了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才能夠更好地去解答高考的題目。
2.制作思維導圖能夠構建學習知識的框架
學生要掌握各門學科不計其數的知識點,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就拿地理來說,高中地理不僅需要了解地球的運動,氣候的變化,地形地貌的認識這些自然地理,還要學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城市簡單規劃這些人文地理。事實證明,即使課本的內容是圖文并茂,學生在不斷地看課本內容的時候,也會比較容易犯困出現厭惡的情緒,更重要的是課本的知識點網絡框架比較分散,通過看課本來學習的話,會出現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況出現。如果要求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話,就會有著不一樣的效果。因為要建構一個整個高中的地理思維導圖,需要學生瀏覽所有的知識點,這樣子能夠達到讓學生一個不漏地了解到所有的知識點。因為這個思維導圖過于龐大,所以一般是分成幾個模塊,慢慢地分開來制作思維導圖。這樣子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時候,就慢慢地意識到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在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斷將這些模塊構建在一起,最后能夠形成一個巨大的知識網絡。因為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工程,并且是學生自己查找書本,整理資料自己完成的,當學生完成了整個知識框架的構建的時候,不僅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能夠大幅度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培養他們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要知道,到了高考沖刺階段即高三學習的時候,實際上大多時候靠的都是自己的學習能力。而且當學生真正完成了思維導圖之后,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就會理清楚,不再是處于知識點混亂的狀態,學生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樣,整個成型的知識框架構建起來之后,運用知識點答題就會變得簡單和快捷。
好的學習方法能夠讓人事半功倍,如果運用不好的學習方法,則會出現相反效果,讓學生事倍功半。讓學生在地理復習中自己制作思維導圖,是一種十分不錯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構成完整的知識框架。這樣在運用知識去解答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加靈活和簡便。制作思維導圖,是一種使學生終生受益的技巧,不僅僅在以后的地理學習中,在以后的其他學習、工作和研究中,也會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