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太友
(湖北省武漢市關山中學)
高中是學生培養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把握好這個時間段,對于以后的人生有極大的幫助。在高中所有的課程當中,化學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化學學習不同于其他科目,僅限于理論知識,它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化學以實驗為基礎,不僅僅在于枯燥的書本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解釋化學規律與檢驗化學理論的基礎手段,化學實驗可以更輕易地幫助人們去認識關于物質的化學性質。化學實驗是一個過程,需要學生參與其中。實驗中,學生需要準備正確的實驗條件去滿足實驗過程,并且仔細觀察化學實驗現象,得到或者驗證試驗結論。因此,化學實驗貫穿著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對于學生綜合實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
老師負責課堂教學,所以對于教學質量,不僅反映在學生的接受程度,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老師的教學理念會直接影響到這一結果。然而面對一些新的標準,他們的思想轉化起來很不容易,理念仍舊停留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這一點要得到教師的認可。有了這一方面的思想認知才可以更好地和學生成為朋友,更好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被逼迫,被灌輸的狀態。這種僅存在于理論上的認知雖然被教師們接受,但在實際操作方面卻不如人意。
由于傳統的刻板教育體制的制約,高中化學也深深淪陷在這種教育理念和教學體制下,教學模式單一枯燥,死板。很多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是一言堂,照本宣科,本來有意思的化學也變得單調而枯燥。學生并不能在教師的講述當中去更深一步理解書本上的化學知識,那些蘊含著化學思維的化學現象也沒辦法進一步表露出來。學生想要在學習探索過程中變成主體,就需要和傳統的教育模式相對抗,這種模式不僅僅磨滅了學生的熱情,也是對于化學教學的壓制,讓死板的氛圍很難改變。
學習要想事半功倍,需要提升學生的自主性。這就不僅需要老師進行培養,更重要的是學生把自己當作學習中的主體,這樣才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如何讓學生產生興趣對于學習來說十分重要,讓學生帶著積極性去學習,這樣不管是學習效率還是學習效果都是相當好的。但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生是被動者。他們習慣配合老師的知識灌輸,被動的成為知識的接收者,而不是依靠自身的興趣,去探索發現,往往結果也是事倍功半。要想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就不能拘泥于書本知識,讓學生通過實驗手段去理解知識,提高對于學習的熱情,這是教師需要注意并且加以引導的一點。
閱讀作為學習的一項基礎工作,一定要巧妙利用。作為一條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去自主思考。當學生愿意主動去接觸學習,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識。當他們學會了自主思考,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他們會更加傾向于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從而去進行更多的閱讀,如此良性循環,便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探索真理的源動力。學生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更加愿意去主動學習。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帶著興趣去學習,便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感,這種主動的參與探究比起被動接受知識不管從結果還是過程都要好。慢慢對化學實驗產生興趣,實驗探究的熱情帶動對于知識的理解,結果自然是提高了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探究鈉的性質時,可以準備酒精燈以及一小塊金屬鈉,很簡單的實驗道具,但是實驗得到的反響和書本肯定不同。提前在酒精燈燈芯上放一小塊金屬鈉,然后用膠頭滴管滴幾滴水,這時酒精燈被點燃。水能滅火,還能生火,像魔術一樣新奇,顛覆了認知的實驗可以瞬間點燃學生對于實驗的興趣,從而引起他們對鈉性質的探究意識。這樣一來,他們更愿意去自己探究事情的真相,而得到的結果自然也會銘記于心。
1.從矛盾揭示角度設置疑問
一個問題不只是簡單的對錯,對于問題應該辯證思考。在課堂教學時,首先設立有矛盾關系的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產生思想的參與感。比如,對于合成氨工業的問題。首先想到對化學反應速率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哪些。接著思考的是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如在反應過程中的速率以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學生對于這些問題有了思考以后,深層次地進行分析,運用化學平衡理念來選擇合成氨的工業條件,一步步地思考下來,讓學生的思維一直參與在問題當中。
2.從似是而非角度設置疑問
首先,拋出一個模棱兩可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一些判斷題的設置對于課堂來講是必要的。一些簡單的和化學有關的問題可以立馬得到學生的思考反饋。其次,學生可以在自主思考的情況下,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第三,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關于離子化合物的知識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培養提升他們思想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升華。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在生活中也同樣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構思一些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在生活里也可以體驗到化學帶來的樂趣。例如,學完鈉的化合物這一節之后,鼓勵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發酵粉加水能產生二氧化碳”來理解碳酸鈉、碳酸氫鈉與某些固體酸混合可以用來發饅頭的原理。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不僅很容易讓學生記得關于這方面的理論知識,還會大大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沃德在《非常教師》中說:“平庸的教師傳達知識,一般的教師解釋知識,良好的教師演示知識,偉大的教師則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學生在獲得人生的發展和成功時有我們所盡的綿薄之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會感到莫大的榮幸和驕傲,也會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欣慰感。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相較于傳統的只重視理論知識,我們還應該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養,以理論為基礎,加上實驗操作,去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于高中的其他課程,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單純的理論知識不足以完全填充化學的所有知識,實踐更加重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他們的實驗能力,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