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洋
(棗莊市實驗學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華夏文明歷經滄桑變遷而逐漸演化匯集成的、能夠反映我國民族特質和民族風貌的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經歷大發展、大繁榮后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各種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將古代文明發揚光大,原因就在于固有的傳統文化能夠歷久彌新,催人奮進。教育青少年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個體意志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為他們將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駕護航。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崇尚道德、重視智能、強調文化藝術修養、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等思想,有助于新時期人的思想素質的提高?!鼻嗌倌觌A段是人生思想意識、文化積累最重要的時期,傳統文化教育對其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古詩詞中有“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幽靜,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等等。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一不以強大的人格力量感染人,以清新優美的意境美化人。
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有著無比豐富的知識資源等待我們發掘,語文教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必當發揮應有的價值。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努力營造教學的傳統文化氛圍,找準傳統文化和語文教學的契合點,讓語文教學動起來、活起來,進而深入挖掘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要切實落實新課標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用心挖掘漢字的文化背景,并結合學生年齡段的認知特點采用恰當的途徑開展自身的教學。
從文化背景來看,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不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和傳播文化的工具,其本身也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寶藏。每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都是一幅畫、一首詩。挖掘漢字的文化背景也是了解、體會、認識民族文化的過程。
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來看,培養學生對漢字的一種情感,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情感,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講解現代兒童詩《雨后》時,教師可以針對“雨”字展開生動的識字教學:
首先,教師通過幻燈片展示“雨”的甲骨文圖片。師:請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幾個圖像什么?學生(一眼就能看出) :像天上下著雨!師:剛才,老師展示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用圖畫的方式寫成的“雨”字。后來,經過不斷演化,又演變成了金文、篆文、隸書、楷書,(幻燈片展示)最后成為了現在這個樣子。(板書“雨”字,學生書空。)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對比一下,楷書的“雨”字和古人寫的其他字體的“雨”字有什么不同?由哪些筆畫構成?書寫筆順是怎樣的?
通過以上的識字教學,學生定會對“雨”字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通過挖掘漢字的文化背景,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漢字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具有生命的。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產物,具有其獨特的特點,語文教學應拉近傳統文化與學生的距離,可選擇部分內容進行趣味解讀,利用故事的形式學習古詩詞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崩纾诮虒W《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時,在學生讀懂了詩意之后,教師就要抓住機會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觸景生情,嘗試與文本中的詩人對話,進而體會情感,語文課堂傳統文化教育“陶冶場”的建構便在潛移默化中展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能僅僅拘泥于傳統意義上的說教,與學習有關的各種情境都可以作為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媒介。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合格語文教師,應當嘗試通過教學情境的創新來營造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達到預定目標。其中,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境就可以作為一個良好的范式:
1.空間情境。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或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學校的“墻廊”專門開辟出“傳統文化角”,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2.音樂情境。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有利于把漢語語言文字之美烘托出來。
3.影像情境。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華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為了達到將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的目的,引導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進行活學活用,教師在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模擬情境,幫助學生走入情境,進而切身感受文本意境的奧妙。例如,在學習《論語》(片段)時,可以模擬“孔子講學”的情境,讓學生扮演孔子、子路、顏回等。學生表演“講學”對答過程中,必然會用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些理論,諸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逝者如斯夫”“溫故而知新”,等等。
綜上所述,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講壇,更是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陣地。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語文教學之路將越發詩意盎然、古意芬芳。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引領作用,將其蘊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植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讓學生能夠從心底真正樂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全面提升人文素養,成為新時代全面發展的祖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