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紅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愈演愈烈,教學的發展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特長兼具創新綜合能力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我校的體育特長生在進入學校以后,就具備了雙重身份,一方面是需要參加各種體育技能競賽的“運動員”,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學習文化知識的“學生”。運動員的這重身份決定了體校學生與普通學生的成長過程及學習環境具有顯著的差異。同時,正是由于體校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運動訓練,使得他們在語文閱讀方面所花費的時間較少,從而導致體校學生在體育專項技能發展的同時,卻存在文化素養較低、閱讀興趣不高及閱讀能力水平較低的現象。因此,針對這一現象,體校語文教學必須積極改革創新,在確保體校學生在正常訓練的同時,能夠逐漸提升閱讀能力,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從而適應素質教育和特長發展的雙重需要,使得他們的成長質量最優化,是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閱讀教學目標作為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決定教師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然而,在體校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能夠根據體校學生實際自行設計科學有效教學目標的教師并不多,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完全照教參上的課堂教學目標,未能根據各個不同體育專業的學生設計促使他們都能獲得不程度發展的教學目標,嚴重缺乏個人積極主動的思考;
2.缺乏對教學目標的優化,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希望能夠面面俱到,導致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各方面的學習與閱讀都只能淺嘗輒止,未能深入理解并運用;
3.在教學目標開發時,嚴重忽視了體校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充分調動所有體校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在人才全面培養背景下,體校學生教學目標的設計除了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外,還應結合體校學生的實際,在保障體校學生正常訓練的同時,還應以語文為載體,培養體校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及逼到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受到價值觀培養和人文熏陶。
1.明確閱讀能力整體訓練目標
對于體校學生而言,語文閱讀教學首先需要明確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體校學生文學功底薄弱、理解能力不高及閱讀興趣缺乏等現狀,結合體校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及閱讀能力,選擇一些較為容易理解、欣賞性較強且頗具趣味性的文章作為閱讀的重點,以此激發體校生對閱讀的興趣。
(2)針對體校學生閱讀缺乏深度的現狀,在深入挖掘體校語文教材的基礎上,采取點面結合的教學方式,首先利用“面”的教學幫助學生首先形成對文章的整體認知,然后通過“點”的方式,圍繞某一主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研讀與欣賞,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提高他們對于美的欣賞能力,以此來強化體校生的閱讀深度,激發他們對于作品的興趣與理解。
(3)針對體校學生閱讀模式單一的現狀,通過創新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比如利用誦讀活動,拓展體校生的閱讀時間,讓他們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利用古詩詞的改編,強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同時激發他們對于美的感受,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利用小組討論活動,通過對閱讀內容的分析與欣賞,培養體校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激發他們的文學潛力與創造力。
2.關注各個不同體育專業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目前,我校體育學生主要分為田徑、籃球、足球、舉重、摔跤、柔道、拳擊等多個專業,不同體育專業的學生的思維特點及學習能力同樣具有顯著的差異,
為此,在體校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每個體育專業學生的學情,找準每個體育專業學生閱讀時存在的難點,將閱讀難點分散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為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搭建一個臺階,同時,還可以利用各個體育專業學生所具有的技能優勢,將體育訓練與閱讀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讓他們在擅長的體育運動中激發閱讀的興趣。
3.訓練學生語感——閱讀教學關鍵目標
學生閱讀的過程,實際上將文章中的語言描繪轉化為一種形象思維的過程中,對于體校學生而言,跳水的要有水感,打球要有球感,同樣的,語文閱讀也需要具備語感,只有具備了準確的語感,才能在閱讀過程中領略到文章中的韻味及語言的優美,才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這對于日常以體育訓練為主,尤其缺乏閱讀的體校學生而言,顯得尤其重要,只有通過閱讀材料的語言訓練,有意識的強化他們的語感,才能真正的品味到文字中所表達的各種內涵和種種妙不可言的意味,進而激發他們自主閱讀的意識,這樣才能調動他們對閱讀的興趣,進而形成閱讀教學的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迫切要求,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為此,閱讀教學的目標開發要依據課程標準、語文教材和體校學生特點,在凸顯語文學科特點的同時,做到合理、科學,也有梯度,滿足體校學生對閱讀的需求,并最終促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