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習題練習起到檢驗、鞏固學習成果的作用,因而要重視小學數學習題的設計。本文從確定習題設計的層次、優化習題設計的質量和充實習題運用的內容三方面闡述提高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提高;有效性;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們欣喜地看到小學數學課程呈現出和諧、開放、探索、積極的良好面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遺憾地看到,有的小學數學教師過分地關注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把絕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交給了學生自己。雖然學生的數學學習與探究活動時間很充足,可是在課堂練習以及課后練習的跟進上就做得很不夠了,有的課堂甚至連基本的練習都沒有。還有一些教師未能根據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練習,練習顯得生硬、缺乏應有的針對性。要知道,不管是課堂練習還是課后練習,起到的是檢驗乃至鞏固學習成果的功能。缺乏了練習這一環節,我們就無法很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確定正確的教學方向,促進學生的知識掌握以及能力的形成。特別是沒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而進行的低效的練習,結果只能是搞題海戰術,練習的效果既達不到目的,又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因如此,加強對小學數學習題設計的研究,提高習題設計的實效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此,我的建議是:
一、 關注差異,確定習題設計的層次
新課改的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盡可能地兼顧到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對班級學情的高度掌控,既要清楚地了解學生知識掌握不善的共性,又要顧及學生的差異發展,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總而言之,就是要更多地面向全體,爭取學生的共同進步。
記得幾年前,我新接了一班五年級,這是一個“小有名氣”“語數雙科料”的后進班,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在數學教學中,讓我無所適從——平時單元檢測中就有一半學生考試不及格,其中還有6人完全不會做作業,成了課堂上的“陪客”。我覺得對待后進生要持之以恒去關愛他們。要轉化后進生,首先用耐心去改變他們對數學的恐懼;其次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促其轉化。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絕不會有不愿意學習的孩子。”后進生知識基礎薄弱,無法完成作業,他們的煩惱更需要老師的理解和幫助。因此,我很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感情,多鼓勵,莫諷刺,盡力為后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在教學中我采用減少練習量的方法(我發現后進生在匆忙中慌亂地做完練習,結果錯誤百出,不能達到練習的目的)。比如,《創新學習》天天練習的作業,我把學生作業分成三種:優等生完成作業后增加作業量,指導他們閱讀并做一些課外習題;中等生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好作業;后進生允許只做兩題或一題,但卻嚴格要求他們必須力求所做都正確無誤。雖然沒有完成全部題目,只要正確地完成指定的題目,我都給評上“優”。采取這一措施,極大地激勵了后進生學好數學的愿望,使他們也愛上數學課,同時也不耽誤優等生的培養。這樣的話,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較好地做到了既讓優秀學生“吃好”,又讓后進生能“吃好”,達成了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 變化練習,優化習題設計的質量
要做到優化習題設計的質量,就要抓住學習重點下功夫。進一步而言,就是要把新知納入學生的認知體系,幫助他們完成認知結構的構建。而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賴于適量、有效習題的促進。這樣,學生才能通過練習題完成自主學習以及合作探究,進而完成對學習重點與難點的突破。
例如,在教學《用連乘解決問題》這一章節時,我就結合班級學情和章節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了下面一組練習:①金典牛奶每箱4行,每行3瓶,6箱牛奶有多少瓶?②小玉家與超市相距200米,小玉分3次把6箱牛奶全部搬到家。她一共走了多少米?③估一估、算一算,有300本圖書,每個書柜有4層,每層能裝14本圖書,5個書柜能裝得下嗎?
以上三道練習題由淺入深。第一題為基本練習,適合全體的學生;第二題為變式練習,難度稍有提升,要求本班70%左右的學生完成;第三題為拓展練習,難度較大,鼓勵本班30%左右的學生盡力完成。這樣一來,在練習中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使得練習有了針對性。事實證明,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可以加強對連乘知識應用題數量關系的理解,也促進了知識間的溝通與融合,利于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
三、 巧設練習,充實習題運用的內容
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習題的時候一定要秉承這一原則,引導他們利用所學知識去解釋身邊的數學問題,爭取建立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去學習數學,從而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負數》的章節內容“實踐拓展”部分的時候。我就這樣引導學生進行總結:開動腦筋,仔細尋找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用“正負數”概念來解釋,設計相關的情形,在下節課上做交流展示。
通過這樣的課后練習,很好地引導學生建立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他們深入地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并且促使他們更深入地去理解“正負數”的概念,做到對數學知識的整合、提升,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在第二節課的交流展示過程中,我欣喜地發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因此形成了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看出,學生們是喜歡這樣的課后練習的,既促進了他們學習能力的轉化,又達成了“學以致用”。
總之,習題的設計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并且在練習設計的過程中既兼顧到整體,又不疏漏個體。同時又要從班級具體學情出發,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合理的處理,使得練習更具有針對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高效地完成教學的任務。
參考文獻:
[1]薛峰.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07.
[2]牟晨娣.新課改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淺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
[3]楊幫武.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4.
作者簡介:
葉彩蓉,福建省漳州市,漳州臺商投資區鴻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