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初中階段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維發展較差,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所以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實驗教學內容,通過正確的引導與幫助,才能夠使學生真正地理解物理概念與相關原理。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并提出具體的實驗教學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情境創設;新課程標準
一、 引言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應當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所以在此背景下,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教師應當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以活動探究為主線,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加強問題探討和專題研究。創設豐富的物理實驗教學情境,能夠實現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換為主動探究,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近階段的知識掌握情況,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好奇欲望的物理教學情境,有助于構建高效物理課堂。
二、 物理情境創設原則
著名心理學家馬洛斯認為,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心理活動即智力與非智力基礎上。所以開發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必須創新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情境,能夠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與平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且創新問題的能力。
(一) 情境創設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雖然并未形成完善的思維模式,但是卻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對于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創設出耐人尋味且創新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 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平時喜歡提感興趣的問題,但是學生的思維較為膚淺幼稚,所以初中教師在創設物理教學情境時,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切實保護并鼓勵學生的好問積極性。
(三) 情境創設應具有高效性
根據教育心理學提出的,學生的內在需求在外部因素的誘導下能夠有效實現。所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應當符合學生的智力發展情況,才能夠確保學生的物理思維進行跳躍,學生并未建立起新結構認知前,創設物理教學情境才更具效果。
三、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具體方式
創設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學媒體與教學方式,呈現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但是應當緊密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物理環境中獲取知識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物理實驗熱情。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如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情境:
(一) 結合生活進行物理實驗情境創設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重要學科,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主要是教師演示實驗進行驗證性實驗,部分學生的實驗技能與思維雖然能夠得到提高,但是卻無法實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初中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從眾心理,設置物理實驗情境,能夠使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物理教學過程,通過親身探究能夠感受物理概念與規律的發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例如教師在講解慣性這節知識點時,可以應用生雞蛋代替鋼球放在硬紙片上,將裝有紙的玻璃杯換成慣性演示儀,一邊用手扶著杯子,一邊抽去紙片,出具紙片的一瞬間,學生都會為雞蛋的命運而擔心,但是當學生發現雞蛋安全落在玻璃杯時便如釋重負,也感覺到慣性實驗的有趣。
(二) 運用問題設計物理實驗情境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主要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教學目的不僅要驗證物理定律,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也進一步強化學生理解并應用物理概念的能力。思維源自于矛盾,所以在物理演示實驗中,學生會產生各類問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聯想,創設良好的物理實驗情境。物理問題的設計應當圍繞學生開展,引導學生思考為何要進行這類實驗,進行這類實驗達到的目的是什么?以此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考,學生的想象力與好奇心不斷地跳躍,以小組探討形式交流,學生能夠獲取答案,最后教師在實驗演示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實驗討論結果的認知,從而加強高層次的學習。教師可以運用彈簧秤,掛起同體積的鋁塊和鐵塊,同時浸入水中,要求學生觀察彈簧秤的指數,并且提問為什么?掛有鐵塊的彈簧,稱進入水中,學生觀察彈簧秤的變化,當鐵塊全部浸入水中,并且置于不同深度再次提問學生觀察到了什么?將上一實驗中的水換成酒精或煤油,重復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回答液體密度不同,彈簧秤的示數有什么不同呢?再進行其他實驗時,也可以提出對應的問題,并且以實驗過程進行驗證。將問題與生活相結合,也為物理實驗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興趣,從而構建高效的物理實驗課堂。
(三) 揭示物理實驗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隨著實驗教學的深入發展,學生要具備豐富的史料以及問題啟示,教師可以借助物理實驗揭示知識體系間的關聯性,這也是物理學實驗的認知基礎。例如在物理教學中,電磁感應這節內容,教師可以展示電磁感應現象,總結出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演示“磁鐵不動,線圈運動有感應電流產生”然后以此為中心,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使學生分析相對運動的知識點,再次進行推理演示實驗。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和豐富的實驗展示,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進入豐富的想象空間。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教材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創設良好的物理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現象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孟璐.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情境創設策略[J].北方教育,2009(3).
[2]王范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情境創設探究[J].物理教學,2003:126.
[3]孫麗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發展[J].物理研究,2001(1).
[4]劉石.基于新課標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情境的創設[J].初中物理,2004(4).
作者簡介:
呂福生,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嶺下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