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北安市第三中學)
德育是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心理調適等方面的素質教育活動。在課堂教學時,如果能將學生的思想覺悟提高,激發學生奮發圖強的學習精神,養成刻苦鉆研的優良品質,無論多么困難的知識也不愁學不到手了;如果能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正確的學生,那么他以后無論走到哪里,都將是社會的有用之才。俗話說得好,思想品德是善,科學知識是真,真和善是不可或缺、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在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以下主要探討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應針對學生的狀況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要區別對待。此外,還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德育因素,要防止牽強附會,生搬硬套,貼形式主義標簽。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切不可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培養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物理課程中有廣泛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能夠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介紹我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在學習“速度”時,可以介紹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和交通的改善;在學習“天體運動”時介紹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狀況和“神舟七號”升天及運行情況,以及我國著名火箭專家錢學森對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在講授“磁現象”中,可以介紹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它的發明與應用,不僅在我國古代軍事、導航、生產等領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促進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世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該項研究成果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自豪和驕傲。學習“能量的轉化與守恒”時,介紹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的工程項目。
對物理知識進行傳授時,注意將物理知識的情景置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知道學習知識是為了生產實踐和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向心力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回想“為什么國道的轉彎處路面總是不水平,一邊高一邊低”。在講解傳感器時我們可以提問:“樓道里的聲控燈在晚上為什么一有聲響就能自行亮起,而到了白天怎么響都不亮?”在講解光的衍射和折射的時候,我們可以放一段視頻,或者給學生看這樣的一幅圖像――2012年12月10日晚觀看月全食時,看到整個月亮是暗紅色的,將具體的天文現象與物理知識相聯系。在講解沖量和動量定理這一部分內容的同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雞蛋撞地球的比賽”,提高學生們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
通過對這些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進行講解,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這些科技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的意識,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改變過分注重知識傳授的現象,積極為學生創造主動探究的機會,將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通過探究、合作、交流、討論,最后得到正確的結論。例如,在講力的分解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我們提供了塑料直尺與物塊、鉛筆、細線與鉤碼,由學生自己動手設置實驗,來體驗分力的作用效果,學生們分組討論方案,相互交流感受,形成最終方案,最終選出代表演示給大家看。學生在共同協作的過程中培養了合作精神,激發了相互交流的愿望,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在用理論推導出動能定理之后,我們安排了實驗驗證這一環節,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實驗方案,讓大家一起討論每一組方案的優劣性,找出最優的方案,最后再由學生到前面進行操作,利用教師提供的器材進行操作,得到數據,大家再一起進行處理,從而驗證定理。同學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思維的火花不斷地碰撞,相互間的交流變得十分順暢,正確的觀點得到堅持,錯誤的想法得到修正,大家在不斷的提高中體會到團體思維的優越性,讓團隊精神也得到升華。
物理學在推動科學發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比如,牛頓的力學定律為航空航天提出了理論基礎,法拉第的磁生電讓人類步入電氣時代,小小的原子核所迸發出的能量竟然是那樣的巨大。在講解每一個與現代社會密切相關的問題時,我們都要加以挖掘、引申,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對社會發展所起到的巨大的貢獻。在講解能源與環境這一節時,我們用豐富的圖片、視頻,讓學生了解到我們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是多么的嚴重,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讓學生從小就開始關注環境,并力所能及地采取保護環境的舉動。我們通過圖片和數據告訴學生,全世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存儲量,以及照目前所能使用的年限。呼吁學生關注能源問題,生活中注意節約能源,并對常規能源的使用所帶來的一系列后果進行介紹,提高學生的低碳意識。同時對新能源的前景進行介紹,提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使學生樹立為全人類解決能源問題而終身奮斗的崇高理想。
在教學中關注學科內容與現代科技的聯系,比如在講解《萬有引力》這一章的航空與航天相關問題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尤其變軌、空間對接等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習超導現象時,可以介紹我國科學家對超導現象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制造出的雙面釔鋇銅氧超導薄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當然,也要告訴學生,我們國家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仍然很薄弱,科技發展水平仍然不高,所以要求我們學生要有提高民族科技素質的愿望,要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最終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
德育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我們物理教師做很多的工作,以上只是我在教學工作的一些措施和感悟,拿出來與大家交流。我所做的還很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是我想,只要我們全體物理教師都有這樣的意識,付諸于行動,我們的物理課定會讓學生越來越感興趣,我們的物理教學也會越來越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