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第一中學)
“微課”概念最開始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戴維·彭羅斯秉承了構建主義理論,開發出了以教學為目標的短視頻課程。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微課能夠實現更加情景化的表達,并且因其建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上,所以在資源儲備、靈活性、便捷性、操作性上都有很大優勢,在實際應用中得到良好反饋。
早在20世紀80年代,北京大學已經開始將課程內容進行合理拆分,將難點、重點內容整合成較為直觀、清晰的碎片式影音教材。之后在孟加拉國的可汗學院,網絡視頻教學模式順應推出,從此以后“微課”就開始正式進入教育行業,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投入使用微課教學,如廣東佛山教育網絡中心等。當前微課已經被定義為,利用微小、簡短的視頻來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在視頻中,固有知識難點、邏輯性較強的內容都能以更加直觀、清晰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一般情況下,結合學生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思維動態管理能力來看,微課時長控制在5-10分鐘,教學效果較好。在這個時間范圍內,無論是注意力還是積極性都能最大程度上被調動起來。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微課更加精悍,動態性更強,將其應用在化學教學當中,對提高學習成績、優化課堂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高中化學內容涉及到很多實驗過程與結果判斷,并且在高考中也占據較大比例?;瘜W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事件分析能力等,并引導學生了解客觀事實發生,樹立其用嚴謹、科學、規范的眼光看待問題。但是目前我國高中化學課程中,實驗內容較少,尤其是基礎設施配置有缺陷,所以不能做到每個人都清晰直觀地觀察到實驗發生的全過程。例如教師在講臺上做實驗,后排的同學就很難觀察。但是“微課”自身的特點就能很好地彌補這一缺陷,配合多媒體投影,可以實現對實驗過程中的全方面、近距離、重復觀看。例如在學習金屬鈉特性時,教師在講臺上進行實驗演示的過程中,將教材中的坩堝替換成了更加容易觀察的石棉網,但盡管如此,還有很多學生沒有全程觀看到燃燒現象,不能全面記錄實驗內容。但是利用微課就可以彌補實驗的缺陷,燃燒過程可以實現慢速播放,過程、結果都能得到更直觀的觀察,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從目前教學模式上來看,課前導入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的導入能夠為學生學習新化學內容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還能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系統化復習。高中化學知識涉及面比較廣泛,其中涵蓋了很多元素、公式,這也導致很多學生每次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就會對上一階段學習內容出現遺忘、疏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制作微視頻,將時長控制在8-15分鐘左右,避免占據整個課堂較大比重,視頻內容一定要短小、精悍,直擊主題,避免出現一些與學習內容無關的冗長理念。通過視頻學習,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節點,從而構建出清晰、明確的知識結構。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視頻時一定要將重點內容進行細節化處理,一切內容都要貼合課本內容,利用網絡資源,拓寬知識面和認知。例如,在講解“混合物的分離”課程時,很多人會出現對“過濾”“分離”概念認知不清的情況,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挑選兩段有關過濾、分離的視頻,通過直觀對比,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二者區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采用的基本是“填鴨式”教學,課堂上往往是學生在臺下聽,教師在臺上講,知識傳達方式較單一,很容易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現理解疏漏。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多門學科內容,所以僅靠單一的教學方式,課堂凝聚力較低。微課具有短小精悍、內容豐滿、便于操作等優勢,能夠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疏漏。而且微課不受地區、時間、空間的約束,生動的視頻、靈活的方式都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例如,在學習摩爾質量相關內容時,由于其知識點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抽象性,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通過人物傳記、歷史發展,以及聯系阿伏伽羅常數與摩爾之間的關系,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構建出一個完整、全面的知識樹狀圖,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在思考中加深對內容的印象。另外,在開發微課時還可以加入相關插件,例如微課測驗小程序、微課問卷等,通過答題,學生可以找出自己學習的薄弱部分,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最終結果制定下一步教學方案。
雖然很多同學都認為化學反應、元素知識與實際生活相差甚遠,但其實化學與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當前學生培養已經不能局限在知識的引導,更多要重視其素質教育、實踐能力的加強。傳統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固定,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僅僅把邏輯知識進行堆疊,沒有更加系統、深入地講解化學反應發生的原因,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僅僅是靠死記硬背掌握了相關內容,這樣的知識經不起考核,一旦遇到靈活性比較強的題目,就很容易失誤。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補充說明化學與生活的聯系,例如,氧化還原是高中化學的重點知識,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加入蘋果氧化過程的視頻,來加深學生對“氧化”概念的理解。
高中化學內容繁多且比較瑣碎,很多課程之間并不存在明顯聯系,因此教師在構建整個知識結構的時候也比較困難。微課中獨有的“動態化”優勢能夠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突出重點、難點的核心內容,且內容靈活,簡明精悍。高中階段,受到個人興趣、理解能力、學習方式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化學內容時會表現出很明顯的差異性,統一概念學習往往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結果,因此就需要借助微課的動態化特點開展教學。例如,在課程中加入難易程度闖關模式,只有掌握初級內容才能打開中級內容,以此類推,在闖關的過程中學生好勝心、求知欲、積極性都被最大程度地調動起來,從而實現對統一目標的分層化學習。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也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做出創新和改變。信息技術的成熟讓“微時代”應運而出,微課也因為自身的準確性、高效性、便捷性而受到廣泛關注,通過分析其特點與定義,以及其在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能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幫助教師創新改革教學手段,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