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洋
摘 要 新時期,高校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反映高校教師的軟實力,更反映高校長遠發展的內在潛力。因此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作為高校的基礎性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教師隊伍的職業信念教育、師德師風教育、品德修養教育等。高校也應當為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教育機制,加強平臺建設,創新工作機制。本文就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展開論述,分析了高校加強機制建設,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鑄就高水平教師人才隊伍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 高校 教師隊伍 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31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CHEN Youya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Jiangsu 2155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of college teachers directly reflects the soft power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more reflects the internal potential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must be the basic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thoroughly study and implement Xi Jinping's new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belief educa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charact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improve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achers, strengthen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e the work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analyz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eachers and build a high level of teachers' talents.
Keywords college; teaching staf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1 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
(1)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習近平強調,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新型教育理念倡導以人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能直接影響到高校學生未來的就業、人生規劃、個人品德修養等。因此加強高校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不僅可以保障和提高教師隊伍高水平的教學狀態和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教師對學生的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2)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師德,是新時代教師堅守崗位,加強道德操守,進行自我約束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信息時代,高校教師更應當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注重自身思想政治建設,加強道德和文化學習,提升個人品格和政治修養,不僅能堅守好教師崗位,履行好教書育人的職責,更應當塑造教師隊伍良好的社會形象,向公眾和社區傳播健康正面積極信息,推動高級知識分子形象建設。[1]
(3)高校長遠發展的需要。高校教師隊伍培養是高校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高校長遠發展的內在需要。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對教師的職業素養、執教能力、科研水平以及社會形象都有極深的影響作用,一支優秀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能有效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增強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對高校的長遠發展有積極作用。
2 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點
2.1 從薄弱點入手,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提高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就必須立足實際,分析現狀,從薄弱點入手,深刻了解教師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和漏洞,制定針對性的工作計劃。新時期,高校應當堅持以立德樹人,以人為本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涵,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日常課程教學體系融合在一起,實現全方位育人。而分析當前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現狀,我們不得不承認,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給教師綜合素養的培養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是信息技術時代,教師了解世界的渠道增多,越來越多的教師走出國門,增強海外工作和留學背景,受到西方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部分教師出現了政治信念不堅定、道德標準降低、職業素養不高,追求享樂、奢靡物質生活的現象,極少數教師甚至出現了道德敗壞、違法違紀現象,不僅對高校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更是影響了高校教師的整體形象。
因此立足現實,以薄弱點為出發點,高校首先應當加強教師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對教師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強化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個人人生和事業的燈塔,是個人行動的方向和目標,高校針對教師隊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則要強化教師這一職業崗位的特殊性,深化教師的使命感、神圣感和責任感。[2]
新時期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教師要深刻理解教師的時代使命,要立足新時代,堅持立德樹人,把握教師這一群體在強國之路上的重大作用,堅定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審視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發展之路,從而督促教師自覺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復興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堅定教書育人的職業信念。
2.2 完善高校黨建工作,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工作的政治性教育
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堅持黨的領導,健全高校黨組織工作,將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到黨建工作體系中。當前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不斷提高,進一步加強“三會一課”制度的常態化建設,積極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同時加強對“學習強國”的規定要求學習,有的高校還建立了體制內的黨委教師工作部,進一步加強工作機制來補短板。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機制能為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服務和引導,讓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形成體系化、制度化,讓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實踐過程中素質上得到提高,情感上得到升華,意識上得到強化。加強組織工作,完善頂層設計,才能確保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
完善高校黨建組織建設,要借助組織建設加強對高校教師的政治理論培養,幫助教師隊伍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尤其是高校黨組織可以依托優秀豐富的教育資源,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作為高校教師隊伍思政工作的重要內容,借助完善的思政課程體系和課程思政來幫助教師隊伍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3]不同專業、院校的基層黨組織可以依托學科優勢,組織教師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加強對國際國內形勢、黨和國家政策的學習,并積極組織各種思政學習活動,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將思政理論貫徹和運用到教學、科研中。
除此外,基層黨組織也可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引導教師增強“四個意識”,進一步做出應有的表率和貢獻;建立不同院系、專業的教師交流平臺,加強思想政治交流;開展院系師德師風評選和優秀教師評比活動,激發教師的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激勵教師保持健康向上、努力拼搏的心態,消除教學中的惰性。
2.3 疏通節點,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加強人文關懷
新時期,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做到以人為本,尊重教師的意愿和情感,將教師放在首位,順應時代的變化,疏通教師思想意識上的節點,對教師給予全方位的關懷和照顧。
尤其是隨著時代的演變,教師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出現了巨大變化,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都有可能對教師的思想觀念造成影響,社會上不良風氣、拜金思潮也會對教師的人生信念形成沖擊。因此高校相關組織機構應當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加強人文關懷,走進教師隊伍中,綜合考量教師隊伍面臨的經濟、心理雙重壓力。
一方面,在工作中形成完善科學的教師激勵機制,對當前高校教師中出現的唯論文、唯學歷、唯職稱現象進行有效引導,重視教師的思想政治和綜合素養培養,重視教師教學中的道德表現,適當弱化資歷、學歷和論文等在教師競職、評價中的權重。
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關心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成長,對于資歷較低的教師建立生活關懷機制,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經濟上的壓力,給他們提供良好的提升自我空間。同時高校也可以開展多種教師活動,幫助教師群體保持積極向上、良性競爭的心態,注重對教師的心理疏導,讓學校的教師隊伍培養體系回歸到教書育人上來,在學校內宣傳和弘揚教育強國理念,適當弱化大學排名、教師職稱競爭和科研指標產出等,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創新能力納入到教師評價體系中。
最后,建立合理的評價標準,確定擇優、擇賢教師聘用指標。高校在選聘教師時應當堅持業務水平和道德水平兩手抓的標準,將道德水平作為評價衡量教師的一個硬指標,對于業務水平高而道德有污點,或有違法違紀行為的教師進行嚴格把關,堅決杜絕害群之馬破壞高校教師整體形象。[3]同時對已經聘用的教師建立思想政治動態評價體系,將思思想政治水平、道德水平、核心素養等納入到教師年終考核中,將思想政治考核和教師績效掛鉤才能確保教師隊伍自覺抵制歪風邪氣的侵蝕,自覺約束自身言行舉止。
2.4 加強人文教育,重塑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和校園文化
高校的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要立足內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隊伍加強自我約束,提高自身修養,磨練個人意志品質,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社會形象,更要借助高校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在校內開展尊師活動,培養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群眾的尊師意識,在校外也可以開展相關的教育公益活動,不僅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豐富教師課余生活,更加強外界對高校教師群體的了解,帶動社會群眾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讓高校教師感受到職業特殊性和榮譽感。[4]高校也可以借助數字和網絡技術,借助新媒體的影響力擴大尊師重教教育活動的影響力,增強活動的時代感和吸引力,開展教師思政教育工作,健全校內輿情監控體系,加強教師工作的理念思路創新,培養健康網絡文化,以網絡文化帶動社會良好風尚。
另外,高校要堅持文化育人,文化創校,將中國尊師重教的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創造格調高雅、風格鮮明、底蘊深厚的高校文化,加強校規校訓宣傳,重視校園景觀文化開發,借助校園文化活動涵養師德師風,增強教師對本職工作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總之,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做到以人為本、以德立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校應當加強校內黨組織建設,不斷豐富思想政治工作活動,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前提,構建完善的教師培育、聘用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臺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能力、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乾坤.新形勢下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點分析[J].現代交際,2019(4):171-172.
[2] 黃存金.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選擇[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5):36-38.
[3] 徐卿.關于新時期全面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3):106-107.
[4] 孫紅靈.關于新時期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J].法制博覽,2018(34):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