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涌濤
摘 要 要實現(xiàn)國家認同,就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當下的高校而言,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就是為了增強大學生群體的國家認同。在本文的研究中,將在對當前高校開展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不足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建議,為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縱深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國家認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39
The Deficiency and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LI Yongtao
(Hun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8)
Abstract To realize national identity, we must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far as the cur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oncern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to enhanc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n this basis, we will put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countermeasures
1 思政在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推動大學生和社會成員國家認同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大學生而言,作為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尤其需要加強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國家認同。
第一,加強大學生國家認同,是適應全球化競爭的現(xiàn)實需要。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要贏得市場,最關鍵的就是要贏得人才競爭優(yōu)勢。先進的科技水平,可以讓國家在全球市場中處于不敗之地,而只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涌入和足夠的人才儲備,才能為保持這種優(yōu)勢提供有力支撐。這些人才,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在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他們對技術的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的布局都付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應當看到的是,相較于發(fā)達國家,中國在經(jīng)濟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些優(yōu)秀人才為了追求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也會選擇到不同的國家生活和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國家大力推行人才強國戰(zhàn)略和科教興國戰(zhàn)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讓人才為國家建設貢獻更大力量。而這其中,大學生是國家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沒有明確的、堅定的國家認同,直接影響了他們愿不愿意為國家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國家認同,可有效應對全球化競爭挑戰(zhàn)。
第二,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來提升大學生國家認同,能夠推動國家軟實力建設。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除黨的堅強領導、人民的團結一致等原因之外,強大的國家認同也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當代大學生有著更多、更豐富的思想追求,這本是好事,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群體沒有足夠的社會閱歷,甚至會為了自我的完美主義而走向極端,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不穩(wěn)定因素。假如沒有強大的國家認同支撐他們,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或者組織就會趁虛而入,蠱惑學生做出一些煽動性、極端性,甚至破壞性的行為,不僅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也對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起到負面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講,通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定國家認同,能夠有效增強“中國自信”,提升國家軟實力。
第三,提升國家認同,是大學生走向成功、成才之路的關鍵因素。對于大學生而言,只有思想根基足夠牢固,才能成長為高素質(zhì)的優(yōu)秀人才,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當今社會,國內(nèi)外形勢瞬息萬變,各種思潮的不斷涌現(xiàn)、社會矛盾的逐漸加深,都影響著大學生的國家認同。特別是近些年來,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等反對中國基本制度、抹黑中國發(fā)展模式的社會思想不斷涌入各大高校,無疑給對大學生的國家認同產(chǎn)生了沖擊,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應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自我和國家的關系,準確把握時代使命,實現(xiàn)自我健康成長。
2 當前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減弱。當今社會,和平發(fā)展是主流。對于我國而言,只有保持著和平的態(tài)勢,才能有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經(jīng)歷進行深化改革,推進發(fā)展。近些年來,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等取得巨大成就,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日漸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權高于主權等思想從國外不斷涌入中國,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認識,特別是一些大學生群體缺乏辨識能力,對這類思想深信不疑,弱化了他們自身的國家安全保護意識,自然也就削減了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
(2)學生的“政治信仰”出現(xiàn)淡化。在國家認同的所有支撐要素中,堅定的政治信仰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當前社會環(huán)境而言,受多元化思想的影響,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出現(xiàn)了動搖和淡化,甚至逐漸演變?yōu)榈膽B(tài)度。具體來講,西方文化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不斷涌向我國高校,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和信念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當代大學生普遍對國家大事、政策方針不夠關心和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夠重視培養(yǎng)政治信仰的培養(yǎng)與堅定。
(3)學生的“理想追求”面臨改變。當今社會,追求物質(zhì)的價值理念不斷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和追捧,集體主義觀念和思想正在被不斷侵蝕。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的理想追求發(fā)生了變化,不再看重思想和精神上的進步與提高,而是“純粹”地追求物質(zhì)和享受,這一現(xiàn)象無疑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追求與國家需要、時代發(fā)展相脫軌,對自身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升也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3 思政視角下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改進策略
3.1 創(chuàng)造國家認同教育環(huán)境
對于高校而言,大學生日常經(jīng)歷的學習、生活都會對自身的國家認同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以此為切入點,為大學生提升國家認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具體而言:一是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多向?qū)W生傳授國家認同方面的知識,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國家認同;二是組織學生參與能夠有效提升國家認同的實踐活動,如參觀博物館、革命紀念館、革命基地等,使學生實地感受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艱辛與偉大,增強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三是完善高校良好的配套建設,如設立廣告牌、懸掛標語等形式,在學校內(nèi)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四是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手段,創(chuàng)設良好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發(fā)揮微信、微博等客戶端的輿論導向作用,滾動式宣傳國家認同相關價值理念。
3.2 國家認同教育必須遵循大學生思想規(guī)律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自身的大學生政治思想尚未確定和堅定,在整個形成過程可能會受到自身經(jīng)歷的影響和外部環(huán)境的干擾而發(fā)生偏差,嚴重的還是徹底走向?qū)α⒚妗U沁@種不確定性和不穩(wěn)定性使得大學生發(fā)展為立場正確且堅定的“政治人”受到了阻力。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應當充分考慮影響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內(nèi)外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從思政視角出發(fā),最關鍵的就是要對大學生的政治態(tài)度進行強化,這就需要高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將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教育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并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當下的思想現(xiàn)狀相匹配。
3.3 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工作不是由自身自發(fā)完成的,而需要專業(yè)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對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承擔了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對于高校而言,應當將建設一批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為重點的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的培訓和考核,定期檢驗教學成果,以此衡量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是否受到實效。另一方面,要對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予以進一步明確,鼓勵和支持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及時掌握大學生思想狀況。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應當建立起良好的溝通聯(lián)動機制,對教學工作、學生思想現(xiàn)狀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以此為基礎,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教學課程,確保有效提升學生國家認同。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正在趨向穩(wěn)定但也會發(fā)生變化的關鍵階段,對于高校而言,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加強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引導大學生增強民族認同感、國家認同感,培養(yǎng)其成為信念堅定的優(yōu)秀人才。
4 結語
國家認同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沒有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很難讓大學生形成足夠堅定的國家認同。為此,對于高校而言,應當始終將提升大學生國家認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不斷探索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模式和機制,使學生在高校求學期間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引導其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使其成為政治信仰堅定、專業(yè)知識過硬的優(yōu)秀人才,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應有的力量。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一般課題《教育信息生態(tài)視角下高校公寓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編號:XJK18CZY025);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重點課題《基于社會協(xié)同視角的大學生虛擬網(wǎng)絡社會問題治理研究》(課題編號:XJK19AGD009);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基于臺賬管理的精準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編號:18F26)
參考文獻
[1]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M].臺北:臺北揚智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8:12.
[2] 杜蘭曉.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四維內(nèi)涵[N].光明日報,2014-2-26(7).
[3] 韓震.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06-113.
[4] 張岱年.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J].齊魯學刊,2003(5):5-8.
[5] 陳淑麗,柏楊.融入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訴求與實現(xiàn)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3(增刊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