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文
【摘? ?要】? 教育改革是整個教育領域掀起的創新發展浪潮,并不局限在某個教學階段,而是體現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幼兒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當中的基礎環節更是應該得到高度關注,因為只有在啟蒙教育時期就滲透了正確的教育改革思想,并在正確思想引領之下調整了教育方案,才可以給幼兒的成長進步奠定堅實基礎,為今后的學習創造必要條件。幼兒教育改革的重點是把游戲作為基本教育活動,促進幼兒課程游戲化建設,關注課程與游戲的協調與融合,實現寓教于樂。特別是在《指南》頒布之后,在其精神的引導之下,教師更是要投入到幼兒課程游戲化的研究與實施當中,給幼兒提供一個創造性發展的學習環境,讓課程與游戲完美融合。
【關鍵詞】? 《指南》精神;幼兒;課程游戲化;實施方法
縱觀傳統的幼兒教育,因受到傳統文化影響比較深刻,通常只關注學習而忽視游戲,導致游戲長時間處在邊緣和配角地位,不能夠真正融入到幼兒園的課程建設當中,既降低了幼兒教育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又影響到了幼兒對于知識技巧的接受。在《指南》精神的引領之下,幼兒課程游戲化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和幼兒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這也為游戲融入幼兒課程提供了保障。幼兒教師要對《指南》精神進行認真學習,意識到游戲在幼兒學習成長當中的重要地位,積極采取多元化措施推動幼兒課程游戲化建設,為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支持。
一、幼兒課程游戲化的含義及實施意義
所謂課程游戲化就是提高幼兒園課程與幼兒的契合度,在課程實施進程當中用生動有趣的游戲促使幼兒收獲新經驗,學得新知識,累積新技巧,進而助推幼兒綜合成長。我們在對課程游戲化進行理解時,不能片面認為幼兒課程游戲化建設就是在教學活動當中增加一定數量的游戲環節,或者是增加游戲活動的時間。因為課程游戲化是課程全面建設和完善的過程,并非只是增加游戲環節和時間就可以達到目的的。當然課程游戲化也不是要將全部教學活動都轉化成游戲,而是在確保基本游戲活動的基礎之上,把多樣化的游戲精神落實到課程活動當中。這里所提到的游戲精神,包含自主、合作、創造等幼兒身心成長與綜合發展密切相關的精神和思想動力。課程游戲化的核心點是通過游戲化建設之后,讓課程更加貼近幼兒生活,更能滿足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成長需要,更能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不僅如此,教師還要不斷地靈活置換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逐步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并根據平時對幼兒活動特點的觀察和了解,進行相應地指導。教師通過觀察幼兒游戲,能夠及時地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的閃光點和成功經驗,及時地給予幼兒以積極的評價和肯定,鼓勵幼兒的自信心,調動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使游戲朝著好的方向繼續發展。教師能否正確指導游戲,是游戲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
傳統幼兒教育課堂把游戲放在了邊緣位置,只是將其作為一種配角作為課程教學活動的調劑品,缺少幼兒園課程和游戲活動的深度整合,導致幼兒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時也影響到幼兒活躍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這樣的做法與現代社會背道而馳,也違背了現代教育精神。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最最基本的活動,所以加快課程游戲化建設步伐,既能夠給幼兒開辟一個更加愉悅豐富的學習途徑,又能夠讓幼兒得到最為有效的學習和輔導,讓幼兒的綜合成長成為可能。所以幼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是把教育方法和游戲活動進行深入整合,不單單推動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成長進步,還拓展和完善幼兒思維,鍛煉幼兒自主能力,豐富幼兒學習經驗,彰顯教育多樣性和教育趣味化,從而確保幼兒教育的實施質量。
二、《指南》精神引領下幼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策略
1.轉變教師思想理念,促進課程游戲化實施。《指南》精神引領下的幼兒課程游戲化實施離不開教師的參與,而且教師是踐行課程游戲化理念,并將其轉化成為具體教學行動的堅實力量。從這一角度進行分析,教師的思想觀念會直接影響到課程游戲化的實施方向和落實效果。所以幼兒園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學思想,放棄傳統的教育行為方式,學會恰當處理課程游戲化背景之下產生的新問題,以便順利完成從理念到行為的轉化,進一步增強幼兒是主體的意識,推動課程游戲化的全面落實。第一,幼兒教師要注意站在幼兒視角來理解他們的學習,在組織開展游戲化學習活動時著重思考幼兒的學習特點以及要為幼兒提供的學習支持與幫助。具體來說,應該將觀察幼兒作為課程游戲化的起點,秉持正確的觀察思想,利用恰當的觀察方法解讀幼兒的行為,樹立正確兒童觀,并基于觀察結果做好反思,為教學支持提供必要依據。第二,幼兒教師需要轉變對師幼角色的認知,不能夠把教師作為灌輸知識的人,把幼兒作為知識容器,而是要將課程游戲化的整個實施過程當作是幼兒主動構建知識與經驗的過程,激勵幼兒自主探索。例如,在磨豆子的游戲化課程實施當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回想自己吃的豆腐,然后引導幼兒思考豆腐是如何做出來的,然后提供一定的工具,讓幼兒親自參與到磨豆子和制作豆腐的主題實踐活動當中,在親身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驗證猜想,累積知識與經驗,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果。第三,幼兒教師要轉變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打破單一的知識信息傳遞方法,賦予幼兒最大的主動權,強調師幼之間的良性互動,用互動教育思想指導課程游戲化活動的順利實施。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和支持,給幼兒提供一個在互動溝通當中表達思維和自主表現的平臺,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
2.營造良好游戲環境,滿足多樣化游戲需求。對于課程游戲化的實施來說,要保證課程與游戲活動的深度融合,踐行寓教于樂,就必須將打造良好的游戲環境作為基礎。而良好游戲環境的創設,既要包括物質環境,又要包括精神環境。首先在物質環境的創設方面,教師需要在環境設計方法上進行一定的轉變,把裝飾性環境變成學習性環境,不是一味追求環境的華麗和豐富,也不再過度強調裝飾性作用,而是讓幼兒在良好的學習環境當中進行知識的吸收與經驗的交互;把模擬環境轉變為真實環境,目的是讓幼兒得到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將游戲活動和課程學習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幼兒的實踐應用能力。在建設物質環境時,教師需要根據游戲活動的需求和幼兒的興趣愛好,保證環境創設的豐富性。比如在戶外游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自由玩耍和發展動作的具體需要,合理安排滑梯、鉆洞、秋千、攀登架等游戲設施,滿足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實際需要。另外,在區域活動當中,為了保證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需要積極投放和區域活動主題相關的游戲材料,讓游戲環境更加豐富。比如,在建構游戲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投放樂高游戲材料,讓幼兒大膽發揮想象,積極創造。
3.組織多種游戲活動,提高課程游戲化質量。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能夠滿足幼兒對于趣味游戲的參與需求,也能夠給幼兒帶來愉悅的學習享受,這對于他們養成良好學習和實踐習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游戲活動本身就具備多樣化和豐富性的特征,這也是游戲能夠為幼兒多方面能力發展提供必要保障的原因,所以幼兒教師在課程游戲化實施過程當中要注意根據差異化的教學要求安排多種類型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學有所獲。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音樂游戲活動,對幼兒進行節奏和韻律感的培養,初步引導幼兒形成音樂意識。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喜歡兒歌的特點,組織兒歌學唱的競賽游戲,哪個幼兒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學唱兒歌就可以獲得勝利,并且得到一定的獎勵。教師可以組織體育游戲活動用來發展和鍛煉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和多元化的體育素質。在體育活動當中可以引入老鷹捉小雞、沙包游戲等趣味性活動,促進幼兒體育素質的發展。教師還應鼓勵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這不僅能增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而且使幼兒間有更多交流的機會,通過集體和個人、自評和他評的形式,讓幼兒清楚了解自己和同伴遵守規則和活動的能力情況,互相交流、互相反饋,知道好在哪里,還有哪些不足,樹立榜樣或改掉缺點,使幼兒在評價環節中共同進步,提高積極性,提高合作交往意識。
游戲在幼兒成長當中有著非常獨特的價值,能夠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引導幼兒形成積極情感,培育優良的意志品質,并給幼兒的身心綜合發展提供穩固平臺。重視游戲價值,并把游戲作為基本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幼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要求,更是踐行《指南》精神的有效舉措。為了保證課程游戲化的實施效果,必須對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進行綜合分析,同時認清目前游戲化課程實施當中的不足,以便從多角度著手拓寬課程游戲化空間,讓游戲精神融入到幼兒課程建設,保證課程專業化和趣味性。
【參考文獻】
[1]俞佳順.將游戲有機融于幼兒園課程之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232.
[2]馬靈君,李玲玲,閆曉琳.形成性評價在幼兒園課程實踐中的應用[J].學前教育研究,2019(09):85-88.
[3]施彥宇.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探討[J].成才之路,2019(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