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宇
摘要:當今社會下,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戰略規劃和合理的投資決策,而投資決策和財務狀況密切相關。文章首介紹了財務分析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作用,然后闡述了利用財務分析優化企業投資決策的方法,最后指出目前財務分析工作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分析;投資決策;作用;方法;改進措施
財務分析,就是以財務報告為依據,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進行綜合分析,為企業管理和發展提供支持。具體來看,財務分析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獲利能力、發展能力、綜合能力[1]。在企業投資決策中,利用財務分析結果,可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推動企業健康長遠發展。
一、財務分析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作用
(一)防范財務風險
所有投資項目均具有一定風險,如果投資決策時沒有及時識別并防范,后期就可能帶來經濟損失,影響企業的財務運行,甚至面臨破產。新形勢下,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改變,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面對投資項目時,通過財務分析能對企業的資金、業務有全面了解,發現潛在性的財務風險。
(二)提供決策支持
企業運營中,每個重大決策均會影響發展前景。在項目投資前,企業必須分析市場環境,產業政策,明確自身定位,避免盲目決策。通過財務分析,可以幫助決策者了解企業現狀和前景,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保證決策的科學性。
(三)規劃企業發展
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可以通過財務分析,了解企業的償債、運營、獲利、發展能力。一方面,財務分析結果,反映出企業的經濟實力,是進行投資決策的必要參考因素;另一方面,投資項目開展后,可以反饋決策中的不足以及執行中的偏差,為后續的運營方向調整、決策修正提供經驗,推動企業良好發展。
(四)促進財務管理
財務分析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要求對財務數據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結論[2]。在此過程中,既要采用創新的理念和專業的手段,又要具備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財務分析結果的質量,也是促進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的過程。
二、利用財務分析優化企業投資決策的方法
(一)利用現金流量評價投資合理性
現金流量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全部資金收入數量。曾經有一種說法,認為財務報表中利潤表是面子,資產負債表是里子,現金流量表是過日子。不管是對企業的內在價值進行測算,還是衡量投資項目風險大小,現金流量都是一個重要指標。可以說,企業的估價高低,取決于未來的現金流量,以及投資報酬率。企業具有充足的現金流量,特別是經營性現金流,有助于降低投資風險,提高內在價值。
(二)利用經營成果分析盈利合理性
利潤表,反映出企業一定時段的經營成果,分析利潤表能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例如收入、成本、費用控制等,為后面的銷售、預算控制、經營決策提供依據[3]。對產品設計及制造階段的成本控制,可有效提高產品盈利能力;對各項費用進行定額預算控制,可減少期間費用的支出,雖然不能創造收益,但能提高營業利潤。投資項目運行后,盈利指標與投資評估時偏差大,必然在某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此時企業就必須對投資項目的可執行性重新評估,預測未來發展趨勢,調整相關策略,做出合理的決策。
(三)利用財務杠桿優化資產結構
資產結構,指的是企業不同狀態資產的分配情況和比例大小,是影響資產流動性、收益、經營風險的重要因素。通過財務分析,利用財務杠桿效應,可以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金的周轉速度,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其中,資產占用的資金,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原始積累和股東投入,二是負債。風險型企業偏好高負債,保守型企業依賴于自有資金。負債和權益的配比合理,產權結構才能平衡,此時財務運營處于良好狀態,有利于防范財務風險。通過財務分析,企業能找到一種最佳的投資決策模式,既可以發揮出財務杠桿效應,又能保證產權結構合理。
三、目前財務分析工作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措施
(一)不足之處
第一,宏觀政策影響。企業在財務分析時,大多將目光集中在企業內部因素上,忽視了宏觀經濟的變化對企業經營、成本、稅收、利率和行業政策的影響。調查發現,很多企業財務分析很少和宏觀政策掛鉤,沒有充分關注分析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
第二,管理層不夠重視。提到財務分析,部分領導將其等同于利潤指標測算,認為企業的效益和發展是依靠生產和銷售支撐,貨有銷路企業有利潤就盲目擴大規模,這種認知是淺顯的。財務賬面的利潤數據會讓企業放松警惕,忽略風險,不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
第三,分析方法單一。目前,可用的財務分析方法較多,但每種方法各具優點和缺點,無法全面反映企業的運營情況。在一些企業內,財務分析依然從靜態指標出發,得到的分析結果是片面的。
第四,財務數據局限。財務分析主要依靠財務報表,財務報表的編制,依賴于歷史信息,且編制過程需要一定時間,可能導致報表上的信息滯后,無法準確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而財務核算的復雜性也影響了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因此,財務報表數據滯后性及數據的全面完整性,對財務分析結果影響較大。
(二)改進措施
第一,健全財務分析制度。擁有完善的財務分析制度,是企業進行財務分析的基礎,避免操作上存在盲目性、隨意性。為不同項目選定合適的財務評價指標和標準,并通過不同的外部條件變化測算不同的敏感性結果,能為財務人員指明統一的方向,抓住工作重點,分析結果能切實反映企業的整體運營情況,并為生產、銷售、投資決策等提供支持。
第二,財務數據準確完整。上文已經提及,財務數據準確完整,才能提高財務分析工作質量。以生產數據、統計數據為例,是財務分析的主要數據類型,對于財務人員而言,不能只關注賬面數據,還要了解其他部門的數據[4]。因為,有時候賬面數據是片面的,必須了解數據的來源和走向。對此一方面要注重數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統一口徑和標準,樹立系統化思維;另一方面要減少跨期收入、跨期費用,提高數據信息的時效性。財務和業務部門的充分融合,才能為項目為業務提供前瞻性決策意見。
第三,創新財務分析方法。常用的財務分析法,有比率法、比較法、因素法等。其中,比率法是對同一期間的數據進行比較,了解財務活動的變動情況;比較法是對兩期或多期財務數據進行比較,明確增減變動情況;因素法從分析指標、影響因素入手,評價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5]。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生產、經營、投資的側重點不同,創新財務分析方法,就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必要時將兩種、多種方法聯合起來,保證分析結果的全面性。
第四,提高人員綜合素質。財務人員是財務分析的落腳點,即使有真實完整的數據,有科學的分析方法,有完善的分析制度,財務人員的能力和素質不足,也會影響財務分析結果。對此,其一應適當提高人才準入門檻,優先選擇有知識、有經驗的復合型人才,熟練掌握專業技能,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其二落實技能培訓,參考國內外企業的成功經驗,通過外出進修、專家講座、技能比武等形式,提高個人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滿足新形勢下的財務分析工作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投資決策中,利用財務分析結果,可以防范財務風險、提供決策支持、規劃企業發展、促進財務管理。相關調查發現,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只有健全財務分析制度,財務數據準確完整,創新財務分析方法,提高人員綜合素質,才能保證分析結果的質量,助力企業作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
參考文獻:
[1]蔣世兒.如何通過利用財務分析優化企業投資決策[J].中國商論,2018 (3):137-138.
[2]李星睿.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控現狀及對策研究[J].財訊,2019 (2):80-82.
[3]歐陽霞.論財務分析在企業項目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J].財訊,2018 (23):97-98.
[4]宋曉紅.持續優化的非效率投資抑制方法研究——以內部財務控制為視角[J].會計之友,2018 (8):43-47.
[5]歐映虹.分析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知識經濟,2018 (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