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周學利

【摘要】目的 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臨床特征及高危體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經我院乳腺外科檢查、確診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0例其臨床資料(觀察組),另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100例作為對照組。通過比較兩組實驗對象的臨床特征表現,總結高危體質因素。結果 在生育次數、初育年齡、哺乳時間、初潮年齡肥胖、乳頭內陷數據上的差異比較,組間數據比對判定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年齡、流產次數、懷孕次數、哺乳史、未婚和外界煙酒等因素上,組間數據比對判定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高危體質臨床特征有生育次數多、初潮年齡晚、肥胖等因素,初育年齡晚是降低該類女性患病的有力因素。
【關鍵詞】非哺乳期;乳腺炎;臨床特征;高危體質
【中圖分類號】R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3..02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成年女性在非哺乳期階段存在的一種炎癥,該病病理有多樣化的特點,因癥狀的不同,發病急緩也都各不相同,而疾病表現又因沒有絕對性,所以臨床有一定的誤診率[1]。本文就采用對比分析方法,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臨床特征及高危體質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經我院乳腺外科檢查、確診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0例其臨床資料,該組為觀察組,觀察組中乳腺導管擴張患者有60例、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患者有40例。入組實驗的患者皆經臨床診斷確診;另外排除掉乳腺惡性腫瘤者、特異性病變者。另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100例作為對照組,該組健康者經乳腺查體,并無其它乳腺疾病等特征。
1.2? 方法
對搜集到的兩組實驗對象其各項資料進行對比,指標包括年齡、體重、生育情況和家族病史等。
1.3? 統計檢驗
對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關于兩組受試者各項資料數據比較,使用t與x2分別檢驗計量與計數資料,相應的以例(n)、率(%)及(x±s)的模式闡述。統計學軟件使用SPSS 19.0,P<0.05認定為差異存在顯著性。
2 結 果
將所有數據匯總統計來看見表1、表2:在生育次數、初育年齡、哺乳時間、初潮年齡肥胖、乳頭內陷數據上的差異比較,組間數據比對判定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年齡、流產次數、懷孕次數、哺乳史、未婚和外界煙酒等因素上,組間數據比對判定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發生于非哺乳期階段的乳腺炎癥性病癥總稱。一般可將非哺乳期乳腺炎分成兩類:特異性乳腺炎與非特異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可能與下面幾個因素相關:①大乳管擴張與阻塞:受到異常激素刺激因素,會使導管上皮有異常分泌,導管顯著擴張,導管中大量聚集分泌物后,阻礙管腔順暢的排泄,繼發炎癥感染[2];②乳頭內陷或畸形:乳管開口異常、擴張或是狹長,局部不易清潔,易于繼發炎癥感染;③自身免疫性病癥:乳腺內免疫反應和局部超敏反應,會形成小葉內肉芽腫性病變[3]。
通過本次實驗數據結果來看,在生育次數、初育年齡、哺乳時間、初潮年齡肥胖、乳頭內陷數據上的差異比較,組間數據比對判定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體重是誘發女性在非哺乳期階段乳腺炎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另外在年齡、流產次數、懷孕次數、哺乳史、未婚和外界煙酒等因素上,組間數據比對判定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生育次數多、初潮年齡晚、肥胖是增加改變發生的主要高危體質因素,初育年齡晚則是降低該病發生的體質因素。
總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高危體質臨床特征有生育次數多、初潮年齡晚、肥胖等因素,初育年齡晚是降低該類女性患病的有力因素。
參考文獻
[1] 梁? ?歡,張董曉,孫宇建,等.從中醫"痰邪致病"理論看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發病[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41(10):808-811.
[2] 陸? ?清,季亞婕,薛曉紅,等.漿細胞性乳腺炎患者中醫體質類型分布特點的 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7,49(10):38-40.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