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娥 吳夢倩 劉麗娟 戶克玲
摘 要 引進博士可快速提高高職院校科研實力,但網絡調查顯示單純經濟補償對策還不足以吸引足夠的博士,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職院科研基礎方面存在不足,博士教師還面臨著教學壓力大制約著科研投入、缺乏長期發展職業規劃以及其它諸多困難。幫助博士教師快速完成教師角色轉換、建設良好科研環境、打造博士教師職業教育體系等措施可以激勵引進博士快速突破職業發展瓶頸,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的職業吸引力。
關鍵詞 博士引進 發展困境 激勵對策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08
Research on the Incentive Countermeasures of Doctoral Teachers'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 E, WU Mengqian, LIU Lijuan, HU Kel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Abstract Doctors introduction can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owe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uickly, but network survey shows that single economic compensation is not enough.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hortcomings in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doctoral teachers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teaching pressure restric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put, lacks long-term career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others. Helping doctors to quickly complete the teacher role transformation, building a good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a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for doctoral teachers can encourage the introduction doctors to break through the career development bottleneck quickly, thereby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attrac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doctors'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dilemma; incentive measu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國制造2025”推動了智能制造產業的高速發展,機器人、無人機、機器視覺等新興技術崗位出現了較大人才缺口,促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進行技術革新,并且越來越重視科研服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引進博士,以提高學校的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但高職院校科研環境相對薄弱、難以吸引人才,引進博士能否發揮實效受科研投入、實驗設施、科研氛圍等多種因素影響,學校必須從引進與發展多方入手,實施有效的激勵對策來實現引進博士服務企業技術研究和產品升級的根本目標。
1 高職院校博士引進現狀分析
引進博士是快速提高科研實力的有效方法。從互聯網招聘信息來看:高職院校師資引進以碩士畢業生為主,選擇引進高層次人才(高級職稱和博士研究生)的學校集中在中東部發達地區;從歷年給出的待遇來看,安家費有所提高,如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重點和緊缺專業博士安家費20萬,2019年為20~30萬;科研啟動經費漲幅較大,如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開始將6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漲至15萬,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將5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改為5~20萬元;此外,還有提供過渡性公寓、解決配偶工作和子女安置、解決戶口(僅限落戶困難的大城市)等激勵措施。可見高職院校博士引進并不容易,且雙方都有發展科研的需求,也反映出單一經濟補償的吸引力不足。2019年教育部發布職教20條,強調職業院校專業教師2020年起不再接收應屆畢業生,但“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可以預測博士仍是人才引進的重要部分,在當前供需關系下,高職院校還需建設良好的科研環境來提高競爭力。
2 高職院校引進博士管理與發展現狀
單一地經濟補償是吸引人才的常用戰術,但科研基礎方面存在不足。雖然招聘不限定具體研究方向可以擴大選擇范圍,但同一專業的不同研究方向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試驗條件(主要針對理工科而言),而當前高職院校用于科研的實驗室普遍不足,科研硬件基礎薄弱,限制了引進博士教師在科研上的發展。
博士教師教學壓力大,反作用于科研發展。前人研究都提到,青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是一種普遍困境,制約了其職業發展。[1-2]我國的研究生培養階段并不包括教學技能培養,教學經驗普遍不足,常常會聽到博士不擅教學的說法。Kozleski(2017)[3]等認為博士生想要從事教師職業必須先將學術世界角色轉換為教師候選人,學會在課堂上協調學習和社會關系,而當前這種教育是缺乏的。博士教師在職業教育系統中還未獲得必要的認可,在組織中的安全需求和歸屬需求還未得到滿足。
缺乏長期職業發展規劃。在組織機構中獲得穩定位置通常是新人的首要需求,博士教師在入職之初,普遍會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教學技能提升和環境適應上,目標是獲得“教師資格”和工作認可,用于科研的時間和精力被大幅壓縮,這對其長期職業發展是不利的,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博士教師焦慮更少,時間分配更合理、抗壓能力也更強。
博士研究生進入高職院校還會面臨許多其它困難,如Haapakorpi(2017)[4]研究指出:博士群體在從事教師等專業工作時會被要求進行特殊的、苛刻的任務,在組織中的專業地位有待提高。幫助解決引進博士的困難,對于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引進成效和吸引力都至關重要。
3 高職院校引進博士職業發展激勵對策
引進博士是提高高職院校長期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的必要條件,這不僅表現在提高科研競爭力上,還體現在更廣泛的層面,Kowalczuk-Waledziak(2016)[5]等指出:“博士學位對教師專業實踐的改變有很強的積極影響,對學生學習成果、以及某種程度上對工作環境都有積極影響,這種影響主要來自于個人的變化,與學校的系統改進政策無關”。有效激勵引進博士發揮作用是關鍵,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通過完善的崗前培訓和管理服務幫助引進博士快速完成角色轉換。首先提高其教學技能。目前高校初入職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升普遍通過崗前培訓和教學實踐逐漸積累,能否成為合格乃至優秀教師極度依賴個人認知,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不僅影響科研工作,甚至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學技能可以幫助博士教師快速獲得組織認可,這種教學技能不僅有關課件制作、信息化教學、教學設計等技術技能,更包括教學對象研究、授課經驗和教師角色理解等;其次建立并完善新教師服務管理體系,通過培訓、比賽、教工活動等傳輸職業教育理念和學校獨特的教育文化和管理制度,幫助引進博士快速融入工作環境。
二是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打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從學校層面加強科研服務頂層設計,鼓勵博士教師開展科研工作、優化科研啟動基金使用管理、打造公開透明的競爭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支持力度、完善科研激勵制度,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建立科研工作者活動機制,建立博士研討會培養學術認同感,鼓勵教師參與學術會議,拓寬新進博士教師的交流渠道,產生良好科研群體和團隊。
三是加強博士教師的職業教育,及早確定長期職業發展規劃。為引進博士打造完整的繼續教育培訓體系,通過新教師技能培訓提高教學能力、通過專業新技術培訓拓展專業技能、通過職業教育理念培訓提高職業教育意識水平;激勵博士教師組成科研團體,借助學校提供的科研平臺盡快照準科研方向、做出科研成果,形成良好地科研自信;敦促博士教師及早確定職業理想,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高職院校博士青年教師成長與激勵機制研究”(項目編號:C-b/2018/03/02)
參考文獻
[1] 李婉芝,楊業華.高校青年博士教師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湖北社會科學,2015(2):172-176.
[2] 羅堯成,朱孟君.高校新進博士青年教師面臨的困境與職業發展[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1):105-109.
[3] Kozleski, Elizabeth B.; Handy, Tamara. The Cultural Work of Teacher Education[J].2017.56(3):205-213.
[4] Haapakorpi A. Doctorate holders outside the academy in Finland: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industry-specific competence[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17.30(1):53-68.
[5] Kowalczuk-Wal?dziak M, Lopes A, Menezes I, et al. Teachers pursuing a doctoral degree: motivations and perceived impact[J]. Educational Research,2017.59(3):33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