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娟
摘 ?要:現代足球運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是一項主流且大眾參與度非常高的運動。把足球運動帶入到小學課堂教學里,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小學校園當中的文化生活內容以及體裁,培養學生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優秀品格,促使小學生能夠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盡管足球運動對于小學生有重要的作用以及意義,但是由于實際存在的諸多原因,會對小學校園的足球文化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文立足于實際,深入探討對于小學校園足球文化長遠發展造成影響的各種因素。
關鍵詞:小學校園 ?足球文化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84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134-02
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階段的教學模式發生了相應的轉變,文化課堂教學與體育課堂教學受到了相同的重視程度,在小學校園當中推廣足球文化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就目前的校園足球發展現狀來看影響其長遠良性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教學內容主要是足球運動相關的基本技術,學校投入的資金較少、學生參加足球比賽的機會比較少等,針對這些現存的弊端,進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進而為小學足球運動長久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小學足球課程教學分析
1.1 小學足球教學的課程安排
就小學階段的足球教學而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體育課與課外的實踐以及訓練課程安排,足球教學主要的手段是學生身體的不斷練習從而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積極地轉變教育理念,創建全新的足球教學課程,立足于學生自身能力不斷的提升,創建由足球技術相關教學內容為主,身體素質鍛煉輔助,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足球運用能力的完整科學的足球教學體系[1]。
1.2 足球運動的課程具體設置
在進行足球運動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應當使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相關理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充分地掌握關于足球的各種基礎性技能以及技術,利用多種有效的途徑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以及足球的基本戰術的相互協作。
2 ?小學足球文化發展現狀
2.1 教學課程模式單一,足球技術落后
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我國的大多數小學校園當中開設的足球運動課程的教學模式非常的單一且傳統。由足球運動的技術教學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是對于足球技術的教學以及學習過于看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沒有重視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以及足球運動存在的特征,教學模式過于死板,不利于足球運動長遠的發展,任何的教學以及學習都要建立在興趣之上,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過于程序化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興趣大大的喪失,甚至是產生了抵觸情緒,影響到了足球運動課程的質量以及效率。其次,現階段的小學足球課的教學內容大部分集中于足球基本技術方面,足球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消耗在了足球技術的大量練習以及記憶上。而國家有關部門的相關政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有關規定則表示在學生進行體育課的過程當中需要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能夠自主創新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在自主學習的氛圍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還有就是在開展足球課的相關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學的內容過于“紙上談兵”,重視基本技術以及基本技能的教學,但卻忽略了實踐的重要作用以及意義[2]。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任何一項課程的教學活動都要與實踐緊密結合,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而就目前的大部分足球課程而言,缺少實戰課的教學,從而嚴重地影響到了小學階段的學生整體足球運動的水平有效的提升。
2.2 配套設施不健全,教學場地器材欠缺
城市和農村的小學基礎建設就目前來看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一部分城市當中的小學配套有專門的足球課程教學所用的場地,而大部分的農村學校卻沒有設置專門的可供足球運動的場所。與此同時,在城市當中的小學由于學生較多,但是體育課的活動場地卻非常的有限,因此便影響到了足球課程的正常開展。而在偏遠地區的一些小學校園當中既沒有足球場地有沒有可供于練習用的足球,學生沒有接觸過相關的足球課程,也沒有專業的教師授課,這樣的情況便導致我國小學足球課程出現了“層次不齊”的現象,嚴重地制約了足球運動在我國的長遠發展。
3 ?促進足球運動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1 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要想小學足球課程長遠可持續發展,便要從學生對于足球的興趣入手,而培養學生對于足球的興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足球教師應當積極主動結合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模式,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學習的特性,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真正意義上認識足球,愛上足球[3]。摒棄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整合,例如足球的比賽規則“當隊員將球踢出時,同隊任何隊員站在球的前面較對方隊員更接近對方端線時,不得參加比賽接觸球,也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其他隊員接觸球”。體育老師在講解這條規則的時候,應當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對抗練習,在實際的練習過程當中讓學生能夠生動形象的了解以及掌握整條比賽規則,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的記憶點更加的深刻,對于規則的理解也更加透徹。而這樣的效果是傳統的以“講”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辦法做到的,而這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也大大的培養了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愛上了足球運動,提升了足球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3.2 完善配套設施,健全教學體系
足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與國家提倡的讓學生學會協同作業的理念是相互吻合的,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足球課程教學的意義是重大的。想要保障足球課程的正常開展,便必須要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健全教學體系。一般人認為足球運動的教學只需要足球即可,其實還需要其他的輔助器材。足球場地是非常大的,而在比賽的過程當中需要運動員跑動的距離較遠,因此便需要運動員有足夠的耐力、爆發力以及良好的身體素質[4]。在小學中的足球課程雖然不是專業的足球運動培訓,但是依舊需要進行肌肉、耐力、爆發力等相應的訓練,因此學校應當配備專業的相對應的器材,引進素質較高的體育教師,形成硬件到軟件都非常完善的教學體系,是學生能夠體會到系統學習的益處。一部分學校的教師對于足球運動是比較抵觸的,認為足球會影響到學生文化課的成績,因此,學校應當發揮出主導作用,使教師能夠真正地認識到足球對于學生的積極意義以及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生以及教師真正認識到了足球的益處,才會對足球文化的傳播產生積極的影響。
4 ?結語
綜上所述,就現階段小學足球課程教學的現狀而言,對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設施的不完善、教學模式的單一、傳統的教學理念等各個方面,因此,要想足球文化真正滲透到小學當中,便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建立健全教學體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真正地愛上足球運動,從而促進足球文化的傳播以及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薇,王慧.影響小學校園足球文化發展因素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93-194.
[2] 張奔.影響南京市校園足球特色小學開展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17.
[3] 伍君,阿迪拉·烏拉力卡依,崔永華.中小學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17(15):152-153.
[4] 方成.南京市初中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時空,2017(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