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低學段階段的學生有著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特點,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保障教學效果,是每個小學教育工作者都關注的課題。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證明,運用學具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筆者針對使用學具教學的優勢有什么,以及如何具體使用學具教學,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學具;低學段;教學
小學低學段學生由于年齡和認知特點,在課堂上保證40分鐘的集中精力學習是比較困難的。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使用學具教學有著其獨特的意義和作用。當前,國家對應教材提供了一些學具,但是遠遠滿足不了教學需求,制作一些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省時、省力、省財的隨手學具運用于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學具教學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
低學段的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身認知能力有限。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不能有效的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傳統教育方式使得學生對教師的教學依賴性很強,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難以發揮和鍛煉,而數學知識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低級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呆板無趣。在教學中加入學具配合施教,抓住低學段學生的眼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通過學具的合理運用,激發低學段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輕松愉快,促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我要學的主動性。與此同時,學具也可以由學生來自己制作或者參與制作中,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創新意識應該從小進行培養,在教學中引入學具輔助教學,正是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小學低學段學生相較于幼兒園的孩子,接受知識和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相較于高年級的思維定式,低學段的孩子的思維發展有著更廣闊的空間。因此,在小學低學段的教學中,使用學具教學,引導學生將實際操作與思維方式聯系起來,為學生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提供機會,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意識。
(三)?有助于培養實踐能力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能思考”。人們都說,手腦相連,動手也就是動腦,當人的手指在進行協調運動的時候,人類的大腦也在進行著快速的運轉。增強動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增加了大腦的鍛煉,對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有所提高。而增強動手能力離不開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低學段的教學中,鼓勵和提倡學生們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學具,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比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讓學生們準備不同顏色的卡紙、剪刀和直尺,在課堂上,通過折、剪、拼、量等示范活動,帶領學生們剪出不同顏色和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長方形。同時,引導學生在教室里、生活中,找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實物都有什么,比如引導學生,課桌是什么形狀,跟它形狀相同的還有什么,讓學生踴躍地參與進來。將教學同學具聯系起來,同真真切切的生活聯系起來,拉近知識同生活的距離,增強學生們的興趣。
(四)?有助于培養合作能力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當今的社會里,人的才能總是有限的,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而合作能力也是個人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具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是符合新課改關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的。例如,在教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時,選取楊桃作為學具來進行授課,大家知道,楊桃在特定角度下,是五角星形狀的,這個作為物體的觀察,我覺得很有代表性意義。于是,在課堂中,先將學生進行分組,7人一組,分別站在楊桃的不同方位進行觀察,然后將自己看到的形狀說出來,在小組里進行交流。然后學生們自己會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通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楊桃是不一樣的,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們會知道其他的物體也一樣,在不同的角度下,呈現的是不同的樣子,所以不能從一個側面去確定一個物體的整體形狀,要綜合各種角度來看。整個活動過程中,需要小組里的隊員不斷的相互配合,交流溝通,既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也要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從而完成活動任務。在這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交流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五)?有助于培養學習能力
低學段學生具有很強的探索意識,正是“十萬個為什么”階段,對事情正處于強烈的好奇心。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使用學具進行教學,并對學生進行引導,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加強學具與學習之間的互動,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想知道為什么,想去探索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在三年級數學上冊的《平行四邊形》教學中,平行四邊形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其易變形,它與三角形的穩定性是截然相反的。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我們可以把硬紙箱剪成硬紙條,然后將硬紙條用訂書器訂成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通過來回移動三角形的兩條邊,我們發現,三角形的形狀是不會改變的,而來回移動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邊時,平行四邊形的形狀是會改變的,不具有穩定性。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們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具有易變形的特性。結合現實生活,樓梯扶手、推拉門等正是利用了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由此可知,當把數學思維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并結合實際生活的應用中去,有助于學生對于數學這一抽象思維的理解,也實現了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
二、?學具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學具設計要符合低學段學生特性
低學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控力較弱,在課堂上的學習中,難以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相反,對于新鮮的事物或者是活動和游戲,卻有著十足的勁頭和興趣。在課堂中引入學具進行教學,正是利用了學生們的這一特點。同時,在學具的選擇上,一方面要易于制作,或者易于取材,讓學生們參與進來一起制作,增強參與感,另一方面要增強其趣味性,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興趣。比如在學習“數的組成”這一課時,我們拿“數字7”舉例,首先,要求學生們拿7個小木棍,可以是牙簽也可以是火柴,用司空見慣的物品,方便學生們易于取材。然后,讓學生們對這7根木棍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們先選擇1根,那么另外的就是6根,如果選擇2根,那么另外的就是5根,如果選擇3根的話,那么另外的就是4根。通過這種不同的分法,可以看到,數字7可以由1和6組成,可以由2和5組成,也可以由3和4組成,這幾種方式綜合出來都是“數字7”。通過學具的配合教學,既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數字7”的概念和含義,同時,也讓學生對“數字7”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準確把握學具使用時間和時機
俗話說,好刀用在刀刃上。教師教學中,對學具的使用也要講究時間和時機,只有將學具的展示和使用安排在合理的時間段,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10分鐘的課間活動,學生們的心情進行了放松,注意力難以快速集中起來,因此,課堂的前十多分鐘不適合拿出學具,而是應該進行知識的導入,通過知識由淺入深的講解,慢慢地將學生們的思路帶回到課堂,同步跟上老師的教學。隨著學生們思路的回歸,在課堂的中間時間段,教師可以使用學具來進行與學生的互動和教學,這個時間段,學生注意力最集中,且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輔助學具教學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在課堂的最后時間段,經過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學生的腦力注意力達到了極限位置,已經不再適合進行重點知識的講解和灌輸,而更應該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和匯總,從而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學習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由此可見,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進行學具教學,既有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也有助于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
(三)?創新融合多媒體技術
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使用不同的學具進行教學,從而使教學方式更加靈活。隨著融媒體教育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被廣泛運用并發展起來。多媒體教學具有色彩鮮艷,使用便捷等特點,將學具教學同多媒體教學進行有效結合,一方面可以彌補多媒體教學的虛化感,增強其真實感。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可以將現實中不能拿到課堂上的作為學具的物品用圖片或者動畫展示出來,更加直觀,可選擇性也更大。將學具教學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既能能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四)?共用多種學具制作方式
為保障學具教學的實際效果,需要不斷創新學具的制作方式。一是由教師自身根據學習和教學經驗,自行設計一整套科目的學習學具,在今后的使用中,自己不斷更新完善。二是由教研組集體研究討論,集思廣益,經評比篩選等方式,最終確定最適合學生教學的學具,統一使用。三是教師和學生及其家庭共同發揮想象力進行動手設計,在學具的創造和制作中,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掌握。當然這三種方式不是絕對和單一的,它們也是可以進行創新或者一起使用。
(五)?學具設計生活化直觀化
本文研究的是低學段的學生學具教學,由于低段學生的特點,因此學具的設計要求更為的直觀化和生活化。一方面,生活化直觀化的學具,更有助于低學段學生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二是直觀化生活化的學具,更符合低學段學生的認知,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學具的教學輔助作用。三是直觀化生活化的學具,更有助于教師通過教學將知識和生活元素進行整合,引入生活教法,最終達到學以致用。
三、?結論
隨著教育制度的完善,教師素質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方式的不斷發展,在教學中引入學具教學已經達成共識,并在不斷地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學具教學,也會促進學生知識的形成與能力的完善,既調節了課堂的沉悶的氣氛,又使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得以拓展,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雄.低學段數學教學中使用教具學具的幾點體會[J].新課程(中),2018(1):283.
[2]肖曉.小學低學段數學課堂中教具的有效應用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2):147.
[3]錢曉英.動手操作與思維訓練——談小學低學段數學教學的學具操作[J].考試周刊,2017(27):83-84.
[4]紀昌蕊.直觀教具在低學段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6):44.
[5]陳艷芹.對新課標下數學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4(15):22-23.
作者簡介:
魏玥,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