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并極大地推動了教學改革進程。在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加直觀地為學生闡釋歷史知識,拉近歷史事件與學生的距離,同時也能夠將抽象的歷史知識具象化,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本文就將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利與弊,希望給予相關教育人士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歷史;多媒體;利與弊
歷史教學中需要記憶的理論知識較多,因此,很多學生認為歷史是一門乏味的學科,而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則能夠有效改變歷史教學的現狀,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一、?多媒體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優勢
(一)?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
學生對歷史是否有濃厚的興趣,是能否學好歷史的關鍵,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準確地理解歷史知識,自然歷史成績偏低,并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解《現代文學和美術》時,教師可為學生展示部分有代表性的現代文學和美術作品,在展示的過程中也可為學生講解作品的主要內容、創作背景和作者的經歷等,這樣學生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同時,也可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
(二)?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自覺性
初中歷史學習中,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自覺學習歷史知識。如在講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部分唐時期十分優秀的文化作品,學生也可從作品當中體會到唐文化的獨特性,隨后,教師可提出問題,如你怎樣看待唐朝文化的發展?唐朝文化的發展與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有什么關系等,從而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課程內容,掌握核心歷史知識。
(三)?有利于課程延伸
歷史是廣博的,初中歷史教材上并不能充分展現歷史的全貌,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開展知識延伸,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學習和了解歷史。如在講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章節時,教師要帶領學生理清章節課程之間的關系,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開端,而改革開放的發展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決策,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與改革開放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教師需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課程之間的關系,在學生的潛意識中形成條理清晰的思維導圖,或者也可為學生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最新成果,以拓展課程內容。
二、?多媒體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問題
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雖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但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并不能正確使用多媒體,由此也引發了諸多的問題。
(一)?未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模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是教師利用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多種資料為學生營造更加生動的課堂,培養其理性和邏輯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多媒體教學是歷史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方式。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制作多媒體課件,課上將所有的內容均以課件形式呈現,語言表達十分有限,不能深入分析和探討歷史課本中較為核心的問題,而且也無法為學生講解學習方法,并未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二)?無法準確把握應用多媒體的時機
教師和學生均為教學中的主體,在實際教學中需采取有效措施實現二者的融合,從而打造更加和諧和愉悅的課堂氛圍。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尤為關鍵。若教師應用多媒體后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無法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也無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且也無法關注課件中的實質內容,學生就無法融入課堂教學中。
如在講解《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宋元文化作品,以期深化課程內容,該方式雖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作品的畫面色彩過于復雜,極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也沒有合理選擇提問的時間,雖然課堂氛圍較好,但是學生并未真正地融入課堂當中,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過于依賴多媒體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務必合理使用多媒體。部分教師誤認為只有使用多媒體才能稱為優質課,公開課必須使用多媒體,所以也出現了多媒體濫用等問題。雖然多媒體設備十分先進,但是若濫用設備,則無法提高教學的質量,而且還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多媒體和獨媒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實現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策略
為了有效規避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盲目性,更加全面地展現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結合現階段的問題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多媒體應用策略,以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是發生過的事情,對學生而言,歷史事件與其相距甚遠,若教師在教學中單純使用語言描述,學生無法全面準確地了解歷史知識,這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對此,教師需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完成歷史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等,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進而更加生動和具體地為學生展示歷史現象和事件,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也能夠更加清晰和準確把握歷史事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在講解《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時可在課件中播放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資料,導課時為學生播放,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九一八事變對我國的沖擊,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加快課堂進程,強化教學效果。
(二)?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好地掌握重難點
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就應引導學生準確掌握重難點,而這也展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初中歷史課程中很多知識并不容易理解,其十分抽象且復雜,如學生依靠自我認知去學習歷史知識,則無法準確地把握課程的重難點內容。再者,教師若在教學中單純采用語言描述方式講解課程內容,就無法全面透徹地講解課程的主要知識內容。
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視頻,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的背景,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促進學生感官的結合,在多媒體資料和教師的講解中,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和具體地把握事件的來龍去脈。如在講解《內戰爆發》時,教師可為學生梳理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在梳理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問,從而為學生梳理課程大綱,使學生明確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
(三)?重視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教學中,開展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若單純使用語言闡述,沒有創設歷史情境,則無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無法達到培養學生思想品德,開展情感教育的目的。采用多媒體能夠以聲音和影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多媒體也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因此,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這樣在豐富學生內心體驗的同時,也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如教師在講解《正面戰場的抗戰》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在真實的歷史中感受先輩們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且也能夠使學生在觀看多媒體資料時更加珍惜當前安穩幸福的生活。只有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情感共鳴,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豐富歷史課堂的情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順利完成歷史教學任務和目標。
(四)?改變教學模式,培養創新思維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且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歷史教學中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創新教學方式,更好地達成教學的目的。
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可實現教學內容與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多個元素的高度融合,學生能夠靈活地把控多媒體,且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歷史事件。如教師在講解《鴉片戰爭》時,其內容較多,涉及面較廣,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學生能夠操作課件,主動地了解鴉片戰爭的背景、時間、經過、歷史事件、結果和影響等內容。此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通過互聯網了解與鴉片戰爭相關的更多歷史知識和人物,以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鴉片戰爭,該方法徹底顛覆了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其能夠使初中歷史教學突破時空的局限,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展示歷史事件。應用多媒體后,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課本上的歷史知識,盤活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為更加有效地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規避多媒體應用誤區,結合實際,適當應用多媒體技術,以多媒體技術創造優質的初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郭艷慧.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利與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8).
[2]吳斌斌.借助多媒體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4).
[3]申麗萍.試論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
[4]孫英蘭.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1).
[5]易莉.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5(3).
[6]陳素芳.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中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分析[J].新課程學習(下),2012(3).
作者簡介:
郝鳳榮,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榆樹市閔家鎮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