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教育教學效率,還可以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減負的號召,為學生的學習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尤其是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為教師開展精準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支撐。
關鍵詞:精準教學;深度學習;初中;歷史與社會
一、?精準教學簡介
“精準教學”這一教學術語最早起源于美國,適用于小學階段的教育,經過不斷的發展精準教學才逐漸被教育界所接受,適用于各個學科和學段。“精準教學”這一詞語的核心在于精準二字,精準主要指的就是制定精準的教學目標、精準的判斷教學問題、精準的實施干預。制定精準的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精準的判斷教學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關鍵,最后精準的實施干預是保證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一步。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師想要開展好學科教學工作,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精準教學的核心,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靈活運用精準教學,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二、?影響學生深度學習的原因分析
(一)?學科的知識跨度大
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所涵蓋的知識面比較廣,跨度也比較大。比如九年級下冊《亞非拉地區的發展》這一課中,講到了動蕩的中東,從公元前1世紀的歷史事件講到7世紀,還講到中東“十月戰爭”。教材短短的幾頁紙就跨越了歷史上的幾百年,還跨越了不同的地點,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上的跨度都比較大。教師僅僅用一節課的時間很難讓學生的學習有深度,尤其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少有機會對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拓展,這就讓學生的深度學習更加困難。
(二)?知識基礎薄弱的限制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部分學生都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下,課堂基本由教師主導,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主動性都不夠。初中生的思維發展本就還不成熟,他們的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再加上自己沒有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他們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和運用能力都難以達到素質教育要求。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和學習能力不夠強,大部分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師無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入的挖掘,難以有效地進行教學拓展,只能在課堂上講一講課本中表面的知識。
(三)?專業老師配備的缺乏
一直以來,歷史與社會科都是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副課”。課程也往往安排在下午。這也是學生,家長和老師們心知肚明的一個問題。學校也不重視學科專業老師的配備。七八年級絕大多數是半路出家。專業知識缺乏,教育情懷缺失,只能照本宣科,寡淡無趣。
三、?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開展精準教學的措施分析
(一)?優化課堂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是通過各種形式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入情入景地去感受探究知識,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優化情景教學能有效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深度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嘗試一下通過幾種途徑給學生創設情景:
第一,創設真實情景。實物情景的創設主要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給學生創設歷史上真實的情景或者是教學內容需要的真實情景,通過真實生動的信息技術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景當中。以人教版上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課堂畫一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這個歷史事件的思維導圖,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這幾個歷史事件所發生的歷史時期和順序。之后用圖片和視頻短片的形式向學生講解這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過程,對歷史事件的背景和其產生的影響進行介紹。用信息技術把曾經在歷史上發生的事件較為真實地呈現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都是生動而且有趣的,學生才更愿意去深入了解教學內容。
第二,創設問題情景。借助教學問題來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是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采用的教學方法,但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法時,忽略了問題情景的有效創設,使得教學問題的提出過于形式化、模版化,難以引起學生的探究熱情。為此,教師在開展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問題情景的創設,借助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當教師給學生上《中國抗日戰爭》這一課之前,可以先問學生幾個問題:同學知道我們國家被日本侵略過,對我們來講那是一段不能忘記的國恥。那同學們知道日本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侵略我們的嗎?日本的侵略又是從我們國家的哪個城市開始的?我們的抗日戰爭持續了多久?這樣的問題情景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有側重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
第三,創設表演情景。表演情景的創設主要是通過對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有效運用來實現的,為了給歷史與社會學科課堂教學增添更多趣味性,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角色扮演法,給學生創設他們喜聞樂見的表演情景。在創設表演情景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參與,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表演當中,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較好的表演體驗。比如:當教師給學生講“五四”運動這一課的時候,可以讓幾個學生為一組,組內學生分別代表當時的列強和學生、工人、商人等角色,表演一小段運動時的場景。融入表演情景讓枯燥的課堂有了更多生機。
第四,創設語言情景。語言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最基礎的部分,很多教師忽視語言情景,其實言語對教師能否上好一節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一句話,如果以平淡無奇的語氣說出來,可能聽的人并沒有什么印象,但是用生動富有感情的語氣說出來就有可能打動人,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所以,言語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非常重視言語的運用,給學生創設語言情景,用語言打動學生。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抗日戰爭的時候,就應該用比較沉重的語氣來講戰爭給我們國家造成的危害,日本在我們的土地上所實施的暴行,讓學生在情感上能夠產生共鳴,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精準教學
信息時代的來臨促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也為我國教學事業的改革發展做出了貢獻。為了在歷史與社會學科中實現精準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首先,借助信息技術精準解讀教材內容。教材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能脫離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不能忽視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解讀并不深刻,通常都是以手中的教學參考書為主,對教材內容進行比較有限的補充和解讀。這樣的教材解讀缺乏針對性和深度,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信息技術來更好地解讀教材。例如,當教師在給學生講《青銅時代的王朝》這一課的時候,教材上有很多青銅時代的青銅器圖片,他們有的是當時的武器、有的是禮器、有的是祭祀用的,學生只是看著這些圖片很難記想象當時人們的生活中用這些青銅器的景象。為了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感受到青銅時代人們對青銅器的使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當時的宮廷宴會景象、戰爭景象、祭祀景象等視頻短片,告訴學生書中的每個圖片中的青銅器會被用在什么場合。
其次,借助信息技術攻克教學難點。在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中,一定會有一些知識點對學生而言學習起來有困難,他們有的是不容易理解,有的是不容易記憶。而想要做好歷史與社會學習教學,通常最重要的就是攻克這些教學難點,幫學生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能夠把難點吃透。為此,教師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把握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可以通過考試來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可以讓學生自己來向教師反映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還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多加觀察。找到了學生學習上的難點之后,教師第二步需要做的就是針對這些難點進行重點教學。比如,在學習《世界的劃分》這一課時,很多學生可能都會感覺自己記不住劃分各個大洲的界限。為了幫學生牢牢地記住各個大洲的劃分和不同大洲的形狀、在地球上的位置,教師可以針對這節課的這個重難知識點做一節或者幾節微課。讓學生在經常回想這個重要的知識點,如果自己忘了就把教師制作的微課找出來看一看,多看幾次學生就能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精準評價。有效的評價可以幫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促進學生彌補自己的短板。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評價的作用并沒有足夠重視,最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足夠的精力對班級所有同學進行評價。使得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缺乏及時性、精準性,評價對學生學習起到的促進作用不明顯。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擔教師的教學壓力,代替教師對學生進行比較精準的學習評價。比如,在學生學習了《鴉片戰爭》一課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做這一課對應的課后練習題。當學生做完之后,網絡平臺會記錄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學生錯題進行提示,學生可以查看錯題對應的知識點,根據平臺上的評價和提示糾正自己的錯誤,彌補自己學習中的遺漏。而且網絡平臺上的評價結果不僅可以供學生使用,還可以對教師的精準教學有幫助,教師通過對學生做題時候容易犯的共性問題進行采集來了解教學難點,之后進行針對性教學。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做題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建議,盡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四、?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是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學科,在新課改背景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重視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學習與教學。教師的精準教學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有所得,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精準教學。
參考文獻:
[1]鄭林,劉微娜,王小瓊,黃蕊.“智慧學伴”促進初中歷史精準教學的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9(1):65-69.
[2]莊靜文.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應用研究——以初中歷史教學為例[J].名師在線,2018(35):84-85.
[3]顧忠華.從學科素養看初中歷史深度學習[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16):63-64.
作者簡介:
徐紅衛,浙江省金華市,浙江師范大學附屬義烏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