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
摘 要:現代社會,科技領域日新月異,飛速發展,這就需要大批具有創造能力的建設者,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全社會的責任,更是我們學校教育的責任,學校各科教學都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本文從語文教學的特點出發,論述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創造能力;培養
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的創造力,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更要進行改革,擯棄傳統的“滿堂灌”的以教師為主、以教材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模式,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精神,堅持“生本主義”教學原則,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著名教育學者曹孚說:“技術運用熟練加上個人創造力,才能達到藝術的境界,所以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定的創造性。”所以老師要營造發揮學生創造力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一、開展“樂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快樂是我們的思想處于愉悅時刻的一種心理狀態。“樂學”就是使學生在心情愉快的過程中學習。“樂學”是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潛能的有效手段,是激發學生創造意識的“催化劑”。如何能做到學生的樂學呢?
首先,做學生的“大朋友”。陶行知先生把學生稱為小先生”,給我感觸很深。要做“好老師”,先做“大朋友”。老師要注意為學生創設健康的交往活動情景,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朋友關系,增進相互的信任和了解。在課堂外,我喜歡與學生朋友般交往,比如打球、談談心等;在課堂上體現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表揚與批評的技巧。在學生眼中,老師不再是神圣的、深不可測的,而是和藹、親切的。“親其師,信其道”。實踐證明,一個老師如果能以學生的朋友和知己的身份,對自己的學生平等相待,坦誠相處、熱情關懷、循循善誘,那么學生就會非常樂意地學習。“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
其次,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語文學習要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一個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老師爭取把每堂課營造成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氣氛,使學生的心靈和所教內容相通,很快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放語文朗讀磁帶,放音樂、展示掛圖等。比如我在教《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先教會學生唱江濤唱的《愚公移山》這首歌,教法新穎,學生興趣濃厚,同時初步領會了“愚公精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果好。
二、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啟發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思維能力,是發明的一種新方式。我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多讀、多疑、多動,在讀、疑、動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
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掌握朗讀技巧;讀課文,理解全文思想內涵;品讀好句好段,欣賞語言藝術,積累寫作技巧。讀的過程,也是獨立思維的過程,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多疑。“創新來自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上課時,老師鼓勵學生發問、質疑、給他們質疑的機會,質疑的過程,不是老師怎么問,學生怎么答,而是學生質疑,釋疑的創造性思維。以前我在上《七根火柴》時,沒有提問,而是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他們所提的問題閃爍著創造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當講到文章主人公是“無名戰士”時,一位學生的提問至今令我驚訝萬分“老師,黨證上不就有這位戰士的姓名嗎?為何還叫無名戰士呢?”我借此機會詳細講解了以“無名戰士”命名的重要作用。學生積極性異常高,而通過這種創造性思考得到的知識才真正具有創造性多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創造積極性。
(一)表演。如學生直接表演課文中的對話內容,或根據課文內容即興表演。
(二)寫,充分發揮想象,讀寫故事、或書寫讀后感受和感想。
(三)畫。在詩歌教學中,利用簡筆畫,掛圖、卡片來教學,展示詩歌詩情畫意的特點。老師可示范畫,學生可自畫。這樣的課堂既生動,又靈活多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嚴密組織開展活動課,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學習奧秘無非是兩個,一個是想、一個是做。活動是種重要的學習,活動課是鍛煉創造活動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形式:如朗讀比賽、課本劇、新聞發布會、創編手抄報、采訪報道、演講比賽、辯論賽等。
(二)運籌帷幄,做好充分準備。明確活動目的,體現準備事項。做好活動準備。
(三)開展活動。如,我組織開展了一個有關“愚公移山辯論賽,學生雖然不能像正規辯論賽選手一樣運籌自如,但是興趣極高。通過辯論,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
總之,“創造是藝術和科學的精髓,創造力的開發則是教育的精神。”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時以“素質”為目的,以“創造”為手段,利用“素質”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創造”之門。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華家嶺學校,甘肅 定西 74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