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斌
摘 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在村(社區)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對增強村民和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促進農村和社區的和諧穩定、開創農村和社區治理新格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踐中,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仍然存在經費不足、服務水平不高、監管不夠到位等問題,需要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促進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的順利推進。
關鍵詞:法律顧問;意義;問題;建議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2017年9月,司法部又印發了《關于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18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到2020年總體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1]福建省和三明市也頒發了相應的文件加快推進法律顧問工作的開展。三明市三元區自2015起在全區范圍內著力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大力鼓勵支持律師和法律工作者擔任各村(社區)法律顧問。截止2019年6月,全區共有21位律師和法律工作者在80個村(社區)擔任法律顧問,法律顧問覆蓋率100%,有償服務率100%,建立法律顧問示范村(社區)17個。
一、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村民和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法律顧問通過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定期舉辦法治講座,采用“以案釋法”等各種形式向廣大村民和社區居民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干部群眾的法治意識,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此外,針對村(社區)企業在轉型升級、知識產權、勞動合同等方面遇到的問題,開展相關法律的知識講座,為企業答疑解惑,有效地提高了企業依法管理的水平。
2、有利于促進農村和社區的和諧穩定。法律顧問通過上門服務,為廣大群眾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對于群眾關心的征地拆遷、土地權屬糾紛、婚姻家庭矛盾、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問題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引導村(社區)群眾依法、理性地表達訴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群眾有需要時,還可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和社區的和諧穩定。此外,法律顧問還積極參與人民調解工作,為調解組織調處重大疑難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意見,協助村(社區)完善基層調解組織建設,為調解員提供法律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基層人民調解員的工作水平。
3、有利于開創農村和社區治理新格局。法律顧問通過積極協助起草、審核和修訂村(社區)自治組織章程、村規民約和其他管理規定,為村(社區)在經濟發展、民生建設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決策提供法律意見,有效提高村(社區)依法管理的能力。此外,法律顧問還可以積極參加村(社區)組織換屆選舉會議,協助解決換屆選舉中存在的法律問題,為村(社區)開創治理新格局做貢獻。
二、當前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費保障有待加強。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本質上是政府向法律工作者購買并提供給基層組織和群眾的一項公共服務,其經費來源應當由政府來承擔。然而,政府目前在經費保障上仍沒有完全落實,法律顧問費用大多由村(社區)自行出資解決。盡管福建省明確規定村(社區)法律顧問示范點法律顧問費用每年不低于2000元,但有的村(社區)因財力不足,未能達到這一標準,這極大挫傷了法律顧問的工作積極性。
2、服務質量有待提升。三明市三元區共有80個法律顧問工作點,其中鄉村有52個且大部分地處偏僻山區,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再加上法律顧問費用偏低,導致有些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服務的積極性不高,工作力度開展不夠,工作內容流于形式。此外,由于路途遙遠以及法律顧問自身業務繁忙的原因導致不能及時上門解決臨時發生的法律問題,容易和村(居)方產生矛盾。
3、監管機制仍需完善。目前,三明市三元區提倡由村(社區)自由聘請法律顧問,并不要求在推薦的法律顧問名單中選聘,因此,絕大部分的法律顧問都是由村(社區)自行選聘的,由司法所協助監督法律顧問開展工作。由于大多數法律顧問缺少和司法所之間的溝通聯系,未能與司法所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司法所對法律顧問缺乏足夠的管理權限,導致法律顧問工作未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實。此外,在律師、法律工作者年檢中并沒有對法律顧問工作的嚴格考核要求,區司法行政機關難于對其進行有效考核和嚴格監管。
三、加強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精心部署。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是我國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它對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治理現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各級政府應該深刻認識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對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貫徹實施省市推進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的安排部署,大力鼓勵和支持律師和基層法律工作者擔任村(居)法律顧問,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狠抓落實、精心部署。
2、健全機制、強化保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健全村(社區)法律顧問的有關工作機制,在資金、人員和硬件設施上為法律顧問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首先,要加強經費保障,各級政府應當把法律顧問經費納入財政開支預算中給予保證,確保工作經費落實到位。應明確要求各律師事務所把法律顧問費發給律師個人,作為律師開展法律顧問工作的正常開支。其次,要加強人員保障,嚴把法律顧問入選條件關,從各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和有執照的法律工作者當中選拔合格的法律顧問工作人員,建立一支政治思想素質過硬、律師業務水平較高、熱心服務群眾的法律顧問隊伍。第三,要加強硬件基礎設施保障,各村(社區)應按要求設立專門的法律顧問室并配備相應的辦公設備,在法律顧問辦理法律事務時,應提供必要的文件材料。
3、加強激勵、積極引導。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引導優秀律師和法律工作者投身到法律顧問工作中。為充分調動律師積極性,可將法律援助案件和法院移送的訴訟調解案件指派給擔任法律顧問工作的律師承辦并給予相應的辦案補貼,對工作表現突出的法律顧問還應在政治上或精神上給予表彰和鼓勵。
4、嚴格考核、完善監督。鄉鎮(街道)應將法律顧問工作列入年度計劃并作為年終綜治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司法行政機關應建立健全法律顧問考核制度,加強監督和考核。各律師事務所也應當將法律顧問工作列入律師執照年檢考評。法律顧問應當在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督和指導下,嚴格遵守法律顧問工作職責,定期到村(社區)進行法制宣傳或提供法律服務,認真填寫工作臺賬,對進行法制宣傳或提供法律服務的時間、對象、內容和結果應當詳細記錄,作為司法行政機關對其工作進行考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法制網http://www.legaldaily.com.cn/judicial/content/2017-09/04/content_7305457.htm.
[2]搜狐網http://www.sohu.com/a/339294026_100084052.
(作者單位:中共三明市委黨校,福建 三明 3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