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俠,沈兆媛,劉剛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87 醫院 手足顯微外科,陜西 寶雞 721006)
近年來,隨著城鄉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及加工業的快速發展,手部創傷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指端皮膚脫套傷已成為常見的手外傷。2008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手部瓦合皮瓣修復指端脫套傷48 例。術后安排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護小組進行觀察和護理,以及時發現皮瓣血循環障礙并積極有效處理。
本組 48 例,男 31 例,女 17 例;年齡 18~52 歲,平均 35 歲。拇指 24 例,示指 10 例,中指 5 例,環指4 例,小指5 例。損傷機理:沖床沖軋傷16 例,壓面機擠軋傷19 例,交通事故傷8 例,其他傷5 例。伴肌腱止點斷裂22 例,末節指骨骨折或關節脫位26 例。傷后至手術時間1~5 h,平均2.5 h。行急診手術21例,擇期手術27 例。
1.2.1 術前護理
按醫囑完善術前準備,優化術前準備流程,縮短患者等待時間。配合醫生清洗傷口及周圍皮膚,清除供區的毛發、污垢。對傷情較重的患者,注意全身情況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及時建立靜脈通路,補充血容量。
1.2.2 術后護理
⑴病房要求:將患者安置在空調病室,溫度控制在22℃~26℃,局部側燈保溫,濕度在50%~60%。嚴禁主被動吸煙,防止香煙中的尼古丁導致血管痙攣。每日常規紫外線消毒,限制家屬探視時間,確保患者情緒穩定和充足的睡眠。⑵飲食指導: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膽固醇、低脂飲食,多吃粗纖維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等,保持大小便通暢,必要時遵醫囑給予緩瀉劑。⑶局部皮瓣護理 :術后給予手及患肢前臂可靠的制動,通過預留的“觀察窗”觀察皮瓣血運。保持患指高于心臟水平,利于靜脈回流,避免皮瓣下血腫形成。用溫熱生理鹽水及時清洗皮瓣表面及周圍的血痂,以免血痂干涸壓迫皮瓣,引起血循環障礙。對于皮瓣表面張力性水皰,需及時用1 mL 無菌注射器給予抽吸,注意水皰表面需予以保留[1]。⑷疼痛護理:疼痛時釋放5-羥色胺等物質,有強烈收縮血管的作用,可導致血管腔阻塞和血栓形成。在巡視中要細致觀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及表情、態度、聲調、姿式等,告知疼痛時主動陳述,不可強忍,術后遵醫囑給予個體化鎮痛,或采用主動自控式鎮痛[2]。⑸心理護理:手術本身的刺激,加上患者對皮瓣能否成活過分擔憂,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悲觀等心理反應,主管護師應主動詢問患者,仔細聆聽、耐心誘導,與患者深入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根據皮瓣術后的真實情況,客觀準確地向患者講解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既不可為避免日后的醫療糾紛夸大風險,增加患者及家屬的恐懼感,也不隱瞞所存在的風險,以免釀成醫療糾紛[3]。
依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4]:優 13 例,良 19 例,中 10 例,差 6 例,優良率87.5%;供區無功能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指(肢)體外傷術后外形和功能的恢復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不光對醫療技術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對護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常規的外科或骨科護理已遠遠跟不上手顯微外科圍手術期護理的需要。目前手顯微外科圍手術期的護理,仍需要通過護理人員豐富的工作經驗、細心的觀察、敏銳的判斷,以及醫護、護患密切的配合來完成[5]。手部瓦合皮瓣雖然不像游離皮瓣一樣,術后需要密切觀察皮瓣的皮色、皮溫、張力及毛細血管反應等四大指標,但術后往往因蒂部受壓、扭轉、皮瓣下血腫形成導致血循環障礙,以致皮瓣壞死。這要求手顯微外科護理工作者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敏銳的洞察能力,能及時準確地掌握和預見病情的變化,并給予及時的應對[6,7]。在圍手術期按不同的患者及手術方式制定完整科學的護理計劃,并針對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個性化護理。既不能忽視全身情況,又要重點觀察局部情況;既要熟練掌握專科護理知識、又要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變化,還要重視溝通技巧和方式方法;既要仔細而準確地及早發現問題,又要將發現的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及時處理,以確保安全。
總之,只有不斷學習、積累和總結臨床經驗,提高對疾病或手術的認知,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綜合水平,確保每一護理階段的工作有條不紊,才能為皮瓣成活及指體的療效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