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共產黨人及全體人民的不懈拼搏下,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凝聚著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輩的無私奉獻和卓越精神,并匯聚成了意蘊豐厚的紅色文化,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對其傳承與發展,是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根基。中小學對紅色教育的組織開展,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關鍵一環,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本文基于對紅色教育的相關概述,著重就其在中小學的有效開展途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中小學;紅色教育;有效開展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050-02
作者簡介:劉勇(1983-),男,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江蘇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政辦主任,講師,主要從事黨建研究及高校思想理論教育。
中化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以來,在我黨的正確領導下,基于全族人民的不懈奮斗,開拓了美好社會主義的今天,浸染在革命先輩們的鮮血、智慧當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記以史為鑒,勿忘先輩奉獻,珍惜今朝和平。”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奮斗精神、理想信念精神等培育為內核,銘記歷史,傳承紅色精髓,是持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基礎,該方面的工作實踐勢在必行。
一、紅色教育概述
在我國紅色有著獨特的韻味,象征著生命、熱情、活力,在政治上亦有著鮮明的象征意義。紅色教育不僅僅承載著豐厚的歷史精神,更是附帶有濃厚的愛國主義色彩,內容構成生動,是中小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之一,對實現合格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目標至關重要。綜合來講,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有助于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并有利于培養他們濃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懷,樹立艱苦卓越的作風,因而得到了高度重視,事實上亦是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前階段的中小學紅色教育尚存一些障礙,實際收效亟待進一步改善。具體而言,部分教師過度偏重于知識教育,對紅色教育的重視程度略有不足,相關資源開發不力,導致后紅色文化在教學過程中的缺位現象,相關活動組織方式方法單一,教條化主義嚴重,緊緊通過書籍閱讀,很難吸引學生足夠的參與興趣,該項工作組織持久性欠缺。同時,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的主體單一,家庭及社會力量的參與不足,工作覆蓋存在局限性,無法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繼而弱化了其最終成效。
二、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的途徑
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新時期,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至關重要,是其發揮育人職能的關鍵一環。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結合即有經驗總結,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的有效途徑,以供參考和借鑒。
(一)完善保障基礎
紅色教育是傳承與發揚紅色精神的重要路徑,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首要依托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障,突出紅色教育的核心價值,并引起師生高度注意,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中小學紅色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還需科學的目標導向,如此才能保證后續活動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應結合中小學生認知成長規律,從意識和行為上做出雙向引導,強化他們對紅色文化底蘊的認知,初步樹立其良好的愛國主義、艱奮斗、勤勞節儉等精神品質,并注重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的灌入,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擁有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和機敏靈活的適應能力,為之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基礎。另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越發突出,是中小學紅色教育開展不可或缺的智力因素,其綜合素質素養水平表現直接影響了該項工作成效。因此,中小學還需加強師資培訓教研工作開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八個統一”思想,提升他們對紅色教育的認知與重視程度,并及時更新其執教理念,樹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意識,不斷豐富他們的知識網絡結構,共享有效實踐經驗,從而扎實紅色教育智力基礎,確保該項工作發展足夠的驅動力。
(二)豐富資源構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形成,得益于老一輩革命家無私的奉獻和無畏的拼搏精神,對紅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至關重要。紅色文化作為我國重要的資源,主要包含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有著十分豐厚的精神意蘊,如艱苦奮斗、為民服務、無私奉獻、艱苦樸素等。因此,中小學紅色教育的內容亦是十分豐富的,應當灌入到教育全過程,課程安排上必須體現持續性和長效性。尤其是對于中小學學生而言,他們尚處于最懵懂的時期,未有形成穩固的價值觀念體系,亟需紅色教育的引導,從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對此,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要認真篩選紅色資源構成,深入淺出,講求一個循序漸進地演進過程,逐步引導他們向更高層級的精神品質修養進取,并時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保證最終工作成效。同時,全員育人視角下,中小學還需重視各類學科中紅色資源的開發,如數學大師華羅庚的故事、科研名宿袁隆平的經歷、革命先輩董存瑞的思想等,潛移默化中完成紅色教育,如此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保持學生高度的參與興趣,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科探究欲望。除此之外,信息化時代,中小學還應加緊紅色文化數字資源的開發,搜集相關的圖片、視頻、影像等資料,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刺激他們的神經系統,將紅色文化精神深深烙印在腦海中。
(三)創新組織形式
學者劉潤為指出,“對小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其中基本的方法包括:理論教育、實踐教育、典型教育、感染教育、比較教育、疏導教育等等。”事實上,科學的方式方法選擇,能夠對紅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基于上述目標體系導向,中小學教師要認真分析紅色教育內容、現實條件及學生特點等,開展針對性地引導教育。例如,運用講解法,輔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將紅色文化傳授給學生,并加強相互間的互動交際,以帶給學生良好的參與體驗。同時,教師還可通過示范教育,組織學生閱讀紅色經典,如《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永遠的豐碑》等,樹立他們對革命英雄可親可敬的情懷。除卻上述這些,中小學還應重視第二課堂陣地開發,充分運用本地優渥的紅色文化資源,組織紅色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通過身臨其境的體味,使之深諳紅色精神的真諦。例如,中小學可制作一些紅色文化圖片,布置特色紅色文化廣角,并進行定期更新,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之主動參與到紅色教育當中。同時,中小學還可組織學生慰問老戰士、老紅軍,聽取他們的革命故事,事后要求學生寫作自己的所感所悟,強化紅色教育效果,這對革命先輩們而言亦是一種豐富晚年生活的有效方式。
(四)依托多元主體
中小學學生作為祖國建設的未來,亦是承載著無數家庭的希望。紅色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價值毋庸置疑,應當得到全社會的支持,攜手學校教育,從而取得更大成效。其中,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他們的言談舉止無時不刻影響著孩子成長,在紅色教育中的參與至關重要。然而事實上,很多家長簡單地將育人職責推卸給學校,過度關注專業技能,忽視了德育的重要性。對此,政府及媒體應加大對紅色文化的宣傳,提升全民精神品質素養,增強紅色教育意識,引導家庭在中小學紅色教育中的廣泛參與。同時,中小學亦需加強與家庭之間的互動聯系,通過親自課程等方式,強化他們的紅色教育認知,并宣導正確的組織方式方法,擴大工作覆蓋范圍,從而取得更大工作成效。例如,中小學可布置一些紅色經典的作業,要求學生與家庭共同完成,如此還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積極的情感體驗。另外,社會層次上亦需做相應努力。隨著現代科技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越發便利,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得到了未成年人的青睞。充分依托網絡新陣地,最大限度地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并以未成年興趣愛好為切入點,開發紅色小游戲、紅色動漫等,寓教于樂,勢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亦為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支持。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持續發展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根基,其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在具體組織實踐中,應認真反思即有實踐,秉持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完善保障基礎,豐富資源構成,創新組織形式,并依托家庭、社會力量的支持,取得更大成就。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從不同維度視角提出更多有效踐行路徑,實現中小學紅色教育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譚婷,張鳳.依托地方紅色文化加強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以重慶市江津區為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9,21(01):146-149+171.
[2]汪春霞,周中亮,朱祥慧.中小學“紅色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沂南縣為例[J].現代教育,2018(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