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亞 鄭志琴


[摘要] 目的 評價在產科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價值以及對其科室管理所產生的影響。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4月實施常規管理時接收的48例患者作為參照組,另選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時收治的48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對其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管理方式的臨床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①參照組各項指標相比較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發生率低于實驗組,參照組風險事件發生率16.67%(8/48)、護理糾紛發生率14.58%(7/48)、護理缺陷發生率12.50%(6/48)明顯高于實驗組同等數據指標發生率2.08%(1/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①參照組臨床護理滿意度相比較于參照組同等數據指標較高,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5.83%(2/48),參照組護理滿意度83.33%(8/4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科護理管理當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相比常規管理模式效果顯著,可整體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關鍵詞] 產科;風險管理;護理管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2(a)-0040-03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Obstetric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ts Effect Analysis
ZHU Chun-ya, ZHENG Zhi-q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Yangpu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applying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obstetric care management and its impact on department management. Methods 48 patients who received routine management from June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used as reference groups. 48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from May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situation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methods in different peri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1.The indicator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16.67%(8/48),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was 14.58%(7/48), and nursing incidence of defects was 12.50%(6/4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the same data index was 2.08%(1/48).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same data index was high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5.83%(2/48), the reference group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83.33%(8/4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in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obstetric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odel, an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bstetric care as a whole.
[Key words] Obstetrics;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effect
醫院作為一個正規的醫療機構,科室作為一個臨床治療的地位,實際工作過程當中無法避免的存在一些醫療風險事件。加之公眾對于醫療需求、醫療認知、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對其整體科室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近些年來護患糾紛發生率不斷增長,不僅對臨床護理、治療造成一定的干擾,還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因此院方不斷探索以及改善科室護理管理模式,能夠全面避免臨床工作當中存在的風險事件,不斷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排除與評估,開展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降低護理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良事件,能夠以最小成本確保其臨床護理的安全[1]。下文對該院不同時期實施不同管理方式期間接受的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分析,將常規護理管理與護理風險管理之間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從而有效分析管理模式的優勢,全面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實施常規管理時接收的48例患者作為參照組,另選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時收治的48例患者作為實驗組。
實驗組:年齡:21~35周歲;其中經陰道分娩患者23例,剖宮產分娩患者25例。參照組:年齡:22~36周歲,其中經陰道分娩患者22例,剖宮產分娩患者2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分娩方式等臨床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該院未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之前開展常規管理模式,主要待患者入院后給予相應接待,講解醫院環境,消除患者對醫院產生的陌生感,同時指導其進行相關臨床檢查,護理工作人員需端正自身工作態度,保持較高的專業水平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2]。
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后主要采取措施:①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建立科室風險管理制定,對其護理內容進行規范與制約,護理人員需全面了解制度內容,對自身承擔的部分進行確認,加強自身對工作的責任心,不斷對管理方案進行完善與總結,從而有效制備緊急方案,當不良事件發生時及時給予有效處理[3]。②護理工作人員需具備迅速識別護理風險的技能,對現存的危險以及潛在的風險進行歸類與識別,并將其主要因素全面分析,從而盡早做出防范措施,給予實時臨床監護[4]。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之上,還需對其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將可能發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損傷盡量降至最低,不斷培養護理工作人員的應激能力、溝通能力,有效應對相應風險事件。良好的風險評估、處理、識別,在此基礎之上給予開展有效的應對措施,是風險管理的基本核心內容。③給予患者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空氣流通、病房環境美觀整潔,將其相關物品進行統一位置收納,實施相關探視制度,對其進行全面的消毒與滅菌,避免發生院內感染事件[5]。另外每日開展患者狀態評估,對其提出的疑問給予耐心解答,全面滿足其臨床所需,對相關注意事項予以全面講解,整體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護理事件發生。
1.3? 評價與標準
分析統計應用不同護理管理方式之后的臨床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情況。采取該院自制評分量表評價護理滿意度,分值為0~100分,90分以上為基本滿意、89分以下70分以上為較為滿意、69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基本滿意+較為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對其整體護理情況進行統計記錄,主要包括風險事件、護理糾紛、護理缺陷等,對其發生率進行記錄對比。
1.4? 統計方法
將所有對比的相關臨床數據均輸入至SPSS 21.0統計學軟件當中計算,對其臨床各項指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取率(%)的表達形式,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護理滿意度數據分析
對實驗組與參照組臨床護理滿意度數據予以評估,參照組臨床護理滿意度相比較于參照組同等數據指標較高,其結果較為顯著,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5.83%(2/48),參照組護理滿意度83.33%(8/4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臨床護理滿意度
2.2? 臨床整體手術情況統計分析
實驗組與參照組整體手術情況各項指標相比較分析,參照組各項指標相比較于實驗組存在顯著差異,其發生率低于實驗組,參照組風險事件發生率16.67%(8/48)、護理糾紛發生率14.58%(7/48)、護理缺陷發生率12.50%(6/48)明顯高于實驗組同等數據指標發生率,均為2.08%(1/4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臨床手術情況[n(%)]
3? 討論
產科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護理管理小組,對其臨床護理內容進行全面的監管與制約,定期不斷加強護理工作人員專業水平,提升其臨床專業水平,將相關風險事件予以排除與識別,從而營造一個有利于患者以及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的住院以及工作環境。護理風險管理屬于臨床當中一種常見的管理模式,能夠通過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風險因素進行排查,進而規避一些可能存在的風險事件,不斷提高臨床護理安全性,加強患者護理配合度。
婦產科本屬于人流比較密集的科室,因此為了全面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尤為重要。產科本就存在較多的危險因素,不僅對患者具有嚴重威脅,對其新生兒的健康與安全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產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近些年來該種模式不斷的發展,能夠以付出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與價值,使其能夠對潛在的風險全面認識,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之上針對不良事件全方位解決,能夠有效實現風險事件預防價值,從而全面提升臨床整體護理質量,為患者以及新生兒提供更為優質的干預,對其安全進行更好的保證。
綜上所述,對該次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該院認為常規管理模式應用產科護理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總結該次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發現風險護理管理可有效降低臨床不良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從而使產科患者的臨床護理積極有效,最大限度的使患者臨床護理得到安全保障,對提高整體護理質量也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晶.風險管理措施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24):148,150.
[2]? 王艷芳.新生兒病區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12):1627-1629.
[3]? 李雪芳.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8(1):81-84.
[4]? 崔紅敏.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6):48-49.
[5]? 張翠玲,于明明.品管圈聯合護理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1):189-190.
(收稿日期: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