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促使教育體系的形成更具規范化,在音樂教育界頗具盛名的當屬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其較為獨特的教學理念、科學有序的教學手段贏得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并于20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之后就迅速應用于音樂教學當中。基于此,本文就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特點、其傳播給中國音樂界帶來的諸多變化以及在中國的深入發展等方面進行簡要分析,方便教育界更好地了解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
【關鍵詞】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本土化;發展歷程
【中圖分類號】G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出現推動了世界音樂教育體系的發展,其發展由西方國家不斷向外傳播到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傳播范圍不斷擴大的同時,其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獲得一致好評,并被其他國家予以采納,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立足于民族音樂,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他國家音樂的特點不斷豐富完善其音樂體系,在不斷融合的基礎上推動教育體系的深入發展。
一、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主要特點
(一)把唱歌作為主要教學手段
提起音樂,人們潛意識地會想到唱歌,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慣性思維,實際上唱歌只是作為音樂眾多組成部分中的一個分支,在柯達伊的觀念中認為唱歌是普及音樂教育最切實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徑,以此來獲得音樂審美體驗。此外,在進行唱歌教學時能夠挖掘出其他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對音準、節奏及情感的把握更加到位,將唱歌的基本技能把握好,對音樂能力的提升有較大益處。眾所周知,唱歌形式不一,有個人獨唱、團體合唱等諸多形式,在眾多形式中柯達伊較為注重的是合唱,能夠通過合唱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合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集體教育,在學生合作意識形成的基礎上促進音樂文化的發展[1]。
(二)對音樂學習的特殊規律予以關注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是建立是在保留民族音樂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不僅如此,在形成過程中還要結合學生對于音樂教材的適用能力,以此為前提,促使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此外,柯達伊在教學過程中對音樂當中的特殊規律十分注重,其教學法不斷強調對于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要以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及認知規律進行課程及教材等的安排,一切教學工作的安排以學生自我規律為第一原則,從學生的發展特點出發,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音樂規律的掌握。由此得知,對于教學節奏的把握,要以適應兒童的節奏為主,由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學習開始,有意識地對學生的節奏感與節奏意識進行培養。此外,在對音樂的唱歌以及讀寫時選擇五聲音階進行教學,此種教學方式從整體上來看與匈牙利音樂風格較為相似。在進行發聲教學時,以學生容易發出的音調開始學習,逐步過渡到高音,這種教學順序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教學效果較好。
(三)音樂教材豐富且高質量
在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教學過程中,擁有豐富而且質量高的教材對音樂教學有很大益處。教材是用以輔助教學的工具,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障,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對教材的編寫有其自身的要求,必須建立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之上,民間音樂作為經典音樂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而且能夠在不斷學習中與其他音樂進行融合,推動音樂的完善與發展。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要充分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通過對民族音樂的搜集、整合從而保證教材的質量。
二、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傳入中國給中國音樂體系帶來的變化
(一)迎合音樂及教育體系發展的需求
在“文革”的影響下,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損失,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音樂教育事業得到了一定發展,但依然存在問題,人們的音樂素質整體較低,基礎音樂教育得不到重視,對音樂教育進一步發展造成了阻礙。基于這種現狀,1986年召開了我國首屆國民音樂教育研討會,會議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首先對音樂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予以肯定,在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強調了音樂教育對人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音樂教育是實現美育的重要途徑,國家要予以重視,極力改變當前音樂教育的現狀,而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的開展是為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的音樂素質,并非是為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將音樂教育的地位提高到推動民族發展的高度,且取得的成效較為顯著,不僅為明確音樂教育的功能、地位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明,而且對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
(二)彌補音樂審美能力的缺失
物質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我國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人們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加之人們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使得音樂文化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家長對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格外重視,在眾多興趣愛好中,音樂成為家長們的不二之選,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厚。與此同時,家長對音樂教育的格外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我國音樂教育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教育理念不斷進步的前提下,對音樂的學習涌起一股熱潮,家長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盲目地讓學生參加藝術學校,使得學生在對國內外有益文化進行學習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滲入低級趣味的音樂,青少年由于缺乏基本的審美能力,無法抵制低級趣味的影響,難免對其身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在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看來,審美能力的培養要從兒童時期開始,關注早期兒童審美能力的培養對音樂的發展具有諸多益處。另外。柯達伊的這些教育思想及教學手段,為我國對外開放后如何在紛繁復雜的音樂形勢中正確發展國民的音樂審美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提供了借鑒。
三、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深入發展
(一)成立北京柯達伊學會
為了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在音樂界廣泛傳播,音樂工作者能夠進一步了解、學習和實踐柯達伊教學法,2011年1月,在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正式成立“北京柯達伊學會”,并吸納了涵蓋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等多領域近千名音樂教師成為了該會會員。學會將基地建設、教師培訓兩項任務為主要工作并進行迅速展開,與此同時,定期推出優秀課例、舉行課堂教學和論文展評等活動進行柯達伊音樂體系的推廣。
(二)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在中國全面展開
在中小學音樂教育方面,柯達伊音樂教學體系與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融合越來越深入。2013年,由教育科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藝術》(2013年)教材修訂版在經過不斷分析、探討研究和修改完善后,最終完成了《藝術》教材的修訂。新版的《藝術》仍將“人文精神統領藝術教育,堅持培養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整合發展”作為發展總目標,不僅在其中增加了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單元,而且吸收借鑒了柯達伊音樂教學體系的理念與方法,新增加的單元以中學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相關內容居多。此外,國內許多的音樂教學法專家也在不斷嘗試將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與其他音樂教育體系相融合,從而進一步推進了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在中國的本上化發展,也使柯達伊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本身也在緩步發展中逐漸完善[3]。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柯達伊音樂體系在教育界出現,并不斷與我國其他音樂體系結合的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的探索,使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得到有效的推廣,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帶來積極的影響。此外,在拓寬音樂教育發展途徑的同時,一方面為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努力,另一方面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方向指導。
參考文獻
[1]賴菁菁.有關柯達伊教學法理念與教學實踐的思考——記國際柯達伊協會會長米哈里斯·帕采先生2014年中國教研活動[J].歌唱世界,2014(12).
[2]梁洪來.學習·研究·實踐·推廣——柯達伊教學法在北京市音樂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音樂教育,2014 (12).
[3]何璐.如何學習和借鑒柯達伊音樂教育——與米哈利斯的對話中引發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4(12).
作者簡介:馮丹(1989—),女,遼寧,研究生,音樂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