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保平 周海云 秦淑梅 吳學平 唐權偉



[摘要] 目的 探究基層醫院建立腦卒中中心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將2017年時期該院收治的11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對照組,期間實施常規腦卒中管理,另將2018年該院收治的11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實驗組,期間建立腦卒中中心模式。對兩段時期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致殘率和致死率進行調查。結果 實驗組神經功能評分優于對照組,數據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7.27%)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1.82%),數據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致殘率(3.64%)和致死率(0.00%)低于對照組患者致殘率(11.82%)和致死率(3.64%),數據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基層醫院建立腦卒中中心模式屬于基礎醫療建設,具有一定可行性,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腦卒中;腦卒中中心;多學科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2(a)-0080-03
Study on Establishing a Central Model of Stroke in Primary Hospitals
QIN Bao-ping1, ZHOU Hai-yun2, QIN Shu-mei3, WU Xue-ping2, TANG Quan-wei1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People's Hospital of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Chongqing, 4091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Chongqing, 409100 China; 3.Department of Hospital, People's Hospital of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Chongqing, 409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central model of stroke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110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in 2017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period of routine stroke management, 110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in 2018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entral model of stroke was established. The neurological score, adverse reaction rate, 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two period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neurological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7.27%)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1.8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orbidity rate(3.64%) and mortality(0.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1.82%) and mortality (3.6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P<0.05).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roke center model in primary hospitals is a basic medical construction, which has certain feasibility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patient prognosis and improv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troke; Stroke center; Multidisciplinary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腦卒中患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其在嚴重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還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1]。大多數城市的大中型醫療機構,通過建立腦卒中中心模式使患者救治時間前移,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基層醫院作為較為基礎的醫療機構,在其中建立腦卒中中心的可行性逐漸成為醫學研究者的研究課題,因此該次研究將2017—2018年在該院進行醫治的22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基層醫院建立腦卒中中心模式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該院收治11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該院收治11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實驗組。實驗組110例患者,男性6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齡35~87歲,平均年齡(64.7±10.5)歲;患者病程0.5~4 d,平均病程(1.3±0.4)d;腦出血患者26例,腦梗死患者84例。對照組110例患者,男性6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齡37~87歲,平均年齡(65.2±10.9)歲;患者病程0.5~3 d,平均病程(1.2±0.3)d;腦出血患者30例,腦梗死患者80例。該研究征求了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同時得到倫理委員會的許可。兩組患者各項基礎信息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實施常規的傳統腦卒中專科治療,主要通過藥物為患者進行治療,針對顱內壓增高患者,給予其脫水劑,針對高血壓患者,給予其降壓治療,如若患者發生并發癥,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實驗組患者在該院實施的腦卒中中心模式下進行治療,其主要內容包括:腦卒中中心構建:①整合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介入、影像科、重癥監護、神經康復、急診醫學等多個優勢學科的臨床診療資源設立腦卒中中心;②建立縣、街道、鄉鎮、村信息網絡、手機系統;③設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單元[3];人員組建:成立以醫院主管業務領導為主任,2名高年資主治以上醫師分別擔任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單元組長;將神經內外科醫師作為中心,將康復科、急診科、介入科、超聲、影響、檢驗卒中診療等相關的骨干醫師作為輔助,以此建立救治小組[4]。另外,建立卒中中心管理委員會,成員由相關職能部門、臨床、醫技、信息部門等科室的相關負責人組成,設立辦公室,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腦卒中中心內容:針對腦血管病患者,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患者重癥監護、規范性用藥治療、早期神經康復、語言功能訓練、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針對性治療,醫療機構對腦卒中的緊急報告及應急響應系統,急性和亞急性腦卒中的治療和二級預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持續質量改進和系統性能評價。以患者功能預后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作為基礎建設的主要目標,并不是以神經系統的恢復作為單一的目標[5]。設立一定數量卒中病房(床位)由卒中救治小組負責診療工作;卒中病房包括具有卒中神經重癥監護室(NICU)和一定數量神經重癥專職醫護人員。工作流程及考核:以國家卒中診斷規范及指南作為參考,針對各種類型的腦卒中,制定出一系列救治預案和工作流程,另外建立綠色通道。建立健全保證卒中救治質量和安全的相關管理制度、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6]。在急診科設立腦卒中急診窗口(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輪流值班),保證卒中中心綠色通道暢通由專人負責卒中相關信息的登記,通知、處理、協調等工作。建立落實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續改進措施。
1.3? 考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對患者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調查,并對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致殘率及致死率進行調查統計。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致殘率及致死率用百分數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神經功能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情況,實施組優于對照組,數據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情況對比[(x±s),分]
2.2? 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7.27%,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1.82%,數據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2.3? 患者預后情況
患者預后情況中,實施組優于對照組,數據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對比[n(%)]
3? 討論
腦卒中屬臨床常見病,其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等特征[7],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同時對家庭和社會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擔。腦卒中中心模式是一種新的醫療模式,其從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健康教育、營養支持等多個方面為患者進行全方位的綜合干預,為患者治療的同時,還可體現出人文關懷[8]。在該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治療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7.27%)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21.82%),且實驗組患者致殘率和致死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腦卒中中心模式將護理的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發展[9],并著重對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早期康復訓練等進行了加強,充分發揮護理人員職責的同時,還使得患者能在良好的條件下恢復,保證患者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恢復健康[10],既可避免醫患矛盾的出現,又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基層醫院建立腦卒中中心模式,對于提高患者治療效率,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鄭添茹,陳崢,呂繼輝,等.腦卒中患者中期照護模式的研究進展[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18,39(6):321-323.
[2]? 雷菊蕊,黎艷媚,游嘉琪,等.急性腦卒中患者急救中開展常規護理與三維護理管理模式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8,8(8):173-175.
[3]? 許景亮,王林,王開軍,等.基層中醫院建立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對急性腦卒中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8(5):94-96.
[4]? 胡振國,孫麗琴,楊文,等.老年腦卒中住院患者普通模式和腦卒中單元模式治療結果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 38(22):39-41.
[5]? 王芳,趙莘瑜.卒中單元模式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2):2665-2669.
[6]? 趙掌權,田智斌,劉永宏,等.基層醫院建立腦卒中單元的臨床研究[J].華西醫學,2010,25(8):1394-1396.
[7]? 戴紅珠,陳天聰,李娜,等.基層醫院—社區團隊干預模式對腦卒中患者功能康復影響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8):147.
[8]? 代紅梅.基層醫院如何建立卒中單元[J].醫學信息,2011,24(7上旬刊):4252-4253.
[9]? 劉彥博.基層醫院卒中單元模式病房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311-312.
[10]? 李紅,萬智,曹鈺,等.腦卒中中心建立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49(4):175-178.
(收稿日期: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