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軍 陳詩偉
摘 要: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高校紀檢工作承擔著構建校園良好政治生態、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得到準確貫徹執行、為立德樹人和高等教育內涵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任務。分析了高校紀檢工作的環境特點和工作對象特點,探討了高校在開展紀檢工作是面臨著來自環境、對象和自身的挑戰,提出了新時代高校開展紀檢工作要加強思想政治、制度機制和工作隊伍建設的路徑建議。
關鍵詞:紀檢;高校;全面從嚴治黨;路徑
中圖分類號:D262.6;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2-0028-03
作者簡介:張占軍(1976-),男,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西南交通大學保衛處,處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進一步增強,中央將“全面從嚴治黨”列入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其它3個“全面”順利推進的根本保障。進入新時代,中央對黨的建設達到了歷史新高度,提出“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章》也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并指出“堅持從嚴管黨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黨的紀檢工作,履行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責,是管黨治黨的重要手段,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順利執行的重要保障。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壓反腐,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贏得民心,成效顯著,根據十九大中紀委報告,“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218.6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267.4萬件,立案154.5萬件,處分153.7萬人”。
我國高校承擔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新時代,高校紀委要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和形勢下認真開展紀檢工作,保障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規矩意識和底線思維,自覺履行義務和發揮作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在高校貫徹執行,為立德樹人和高等教育內涵發展保駕護航[1]。十八大以來,教育部等高度重視高校違紀現象,相繼出臺了一些列的措施規定,構建全面從嚴治黨和加強高校執紀的上層制度,如《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實施意見》(2014年)、《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2014年)、《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2015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自主招生信息公開和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2016年)、《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2016年)等。因此,高校的紀檢工作任重道遠。
一、高校開展紀檢工作的特點
(一)環境特點
1.人際環境自成體系
教職工和學生構成高校的人員主體。以育人工作為中心,高校開展的教學、科研、學生工作、教師工作、后勤服務等,其工作的地域范圍和影響范圍,絕大多數都是在學校內的,甚至師生的日常生活也主要在校內。因此,高校屬于相對封閉的群居環境,其人際環境自成體系,開展紀檢工作相對單純一些。
2.政治生態總體良好
高校政治生態,是一所高校中黨風、政風、校風的綜合體現,是高校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2]。作為文化高地,高校師生的文化素質相對較高,歷來具有追求高尚、淡薄名利等優良傳統;高校師生在關注國家、關注社會、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等方面一直開展得較好;高校的主要活動是教和學的活動,涉及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性質的活動相對較少。因此,高校的政治生態總體上是良好的。
(二)對象特點
1.教工黨員干部:學歷高,理解能力強
高校在社會中屬于高學歷人群集中之地,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17年8月發布的全·5國《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學歷情況(普通高校)》顯示:全國普通高校教師的學歷結構為博士22.9%、碩士36.3%、本科39.6、專科及以下1.22%[3]。可見,高校教工絕大多數人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工黨員的學歷高,對于各種政策法規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強。
2.學生黨員:任務單純,思想活躍
在校大學生也屬于學歷較高的人群,學生黨員同樣具有對各種政策法規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較強的特點。同時,青年大學生的主業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并不涉及太多的社會分工,參與政治經濟活動極少,社會任務單純;并且因其年齡特征和涉世尚淺,思想活躍,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認識世界尚不夠全面和客觀。
二、高校開展紀檢工作面臨的挑戰
盡管總體環境和人員素質等方面的條件較好,但高校也并非凈土,腐敗以及其他違紀現象也時有發生,《中國紀檢監察報》顯示,2014年教育部巡視5所直屬高校和3個直屬單位后發現突出問題130個,提出整改意見建議40條,7名處級以上干部被免職;根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信息,2014-2015年全國已有56所高校、83人被調查[4]。綜合分析,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限制著高校的紀檢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來自環境的挑戰
1.關系網密度高,紀檢工作易陷入“人情”困局
如前文所述,高校人際環境自成體系,教職工長年在同一環境中,無論工作和生活,相互之間聯系緊密,熟識度高,關系網密度高,加之我國傳統“義利觀”浸染下的人情味濃厚[5],紀檢工作人員與校內其他人員大都存在同事關系、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等,這些具有濃厚人情味的關系容易讓紀檢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是陷入“人情”困局,工作中瞻前顧后,難以很好地堅持原則,存在好人主義思想,認為家丑不可外揚,有護短、遮丑心理[6]。
2.政治生態良好,紀檢工作易產生松懈思想
精神懈怠的危險是“四大危險”之首。高校總體政治生態總體上良好,這就容易使紀檢工作人員在思想上放松警惕,產生松懈,認為“大家都很自覺的”、“過去也沒事發生”等等,甚至有違紀事件發生時,也放松要求,認為“沒什么大不了”,思想上放松警惕,心理上降低標準,操作上也就難以按照原則嚴格執行。
(二)來自對象的挑戰
1.教工黨員干部違紀“高智商”化
高校教工黨員干部多具有高學歷,屬于“高智商”群體,他們的違紀多發生在學術腐敗、招生就業、科研經費、后勤基建、人事、財務、資產等領域[7],違紀行為存在職務性、隱蔽性、縝密性、反監督意識強的特點,有的還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監督執紀難度較大。
2.學生黨員違紀多“一時糊涂”
學生黨員的工作生活內容單純,從筆者調研的情況來看,在六大紀律中,學生黨員違紀多屬于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較少涉及其它四類。即學生黨員違紀多發生在考試舞弊和斗毆這兩類情況,“一時糊涂”的僥幸心理或者激動情緒,與他們平時的良好表現并不相稱。高校紀檢工作者兼具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師者之愛和黨紀之嚴的矛盾,常常給紀檢工作者帶來挑戰。
(三)來自自身的挑戰
主要是紀檢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一是高校專職紀檢工作人員,主要是從教學科研或者管理崗位輪崗或者競聘而來,本身并沒有紀檢或者政法專業的背景,多為到崗之后根據工作需要開展業務學習來提升專業素質的,專業化程度并不高;二是高校兼職紀檢工作人員,主要是二級黨委的紀檢委員,他們在主崗上有較多的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能夠實際投入精力開展業務學習的時間較少,專業化程度更加需要增強。
三、高校開展紀檢工作的路徑建議
(一)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培養師生守紀的自覺意識
1.樹立政治高度,提高思想認識
進入新時代,高校在開展各項工作時,要注意樹立政治高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頭腦,來引領立德樹人。要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素養,從“全面從嚴治黨”的角度來推進黨建工作特別是紀檢工作,讓“全面從嚴治黨”和“四種形態”在學校廣大黨員干部中入腦入心,形成自覺意識,以優良的黨風帶動優良的師德師風和學風校風。
2.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優勢,理清思想源頭
高校應注重主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優勢,加強對黨員師生和干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其作為紀檢工作的先手棋,幫助師生自覺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質,塑造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和構筑正確的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讓規矩意識和法治意識成為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
(二)加強制度機制建設,構建良好的紀檢體系環境
1.健全紀檢工作制度
高校要強化法治思維,堅持按制度辦事,確保紀檢工作有章可循。十八大以來中央完善數十部黨內法規,涵蓋黨的組織建設、領導工作、監督保障工作、自身建設等各方面[8],高校在落實執行這些黨內法規的同時,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完善細化配套措施,使這些黨內法規在落地執行時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同時,還應注重理清紀委等紀檢部門的職責,在實際工作中加強總結、提煉和探索,將工作經驗及時升華為制度機制,以更好地指導今后的工作。
2.完善責任落實機制
高校在開展黨的建設尤其是黨風廉政建設時,要注意完善相應的機制,確保“兩個責任”切實落實,從機制制度上避免黨委主體意識不強、主體角色不突出和紀委監督不到位、執紀不規范、問責不嚴肅的情況發生。落實“兩個責任”,核心在于準確把握和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構建紀檢工作體系的關鍵內容,是關心、保護黨員干部的關鍵舉措。
3.完善宣傳教育機制
高校在開展紀檢工作時,要注重完善宣傳和教育機制,構建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和文化氛圍。在傳統手段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網站、微信、微博、客戶端等,使宣傳教育全覆蓋、常態化;在常規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反面警示、典型教育、情景教育等教育模式,重視用身邊之事教育身邊之人,使教育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主旨更深入,效果便會更理想。
4.構建監測巡察機制
高校在開展紀檢工作時,要注重構建監測和巡察機制,以保障問題能夠抓早抓小、突出日常、狠抓苗頭性、傾向性問題[9],防微杜漸。監測是運用技術手段預判和發現問題的方式,巡察是自上而下組織監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在監測和巡察時,要注重多部門協調,重點突出涉及人、財、物的干部和崗位;要注重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做到實時、動態監測,使紀檢工作的過程更加精細化、透明化、可溯化,讓權力在信息系統中實現有效運行、陽光運行[10]。
(三)加強工作隊伍建設,提升紀檢隊伍專業化水平
1.加強紀檢隊伍的思想素質建設
高校紀檢工作隊伍必須要有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紀檢工作有很多“碰硬”、“得罪人”、“不忍心”的時候,紀檢干部要主動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自身立場,能夠帶頭講政治、有信念、顧大局、做表率,才能在開展紀檢工作中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敢于碰硬,公平公正,守土盡責,才能確保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四種形態”到位,才有能力構建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
2.加強紀檢隊伍的業務能力建設
高校紀檢工作隊伍必須提升專業化水平,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高校黨組織要重視專職紀檢工作隊伍的選拔,要注重選拔政治思想素質高、有相關專業背景或者經歷的干部,盡可能使隊伍具有“高起點”;要加強對專兼職紀檢干部的系統培養,采取自主學習、專題講座、法規解讀、以案代訓、集中培訓學習等方式,幫助其盡快熟悉業務,融入角色[11],增強執行政策和法紀的能力,逐步提升其業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保障紀檢工作的質量、公正和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翟健.從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視角強化引領高校紀檢監察工作[J].支部建設,2018(15):18-19.
[2]汪建.論新常態下高校優良政治生態的建構[J].南方論刊,2017(01):101-103+109.
[3]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學歷情況(普通高校)[EB/OL].http: // www. moe. gov. cn/ s78/ A03/ moe_560/ jytjsj_2016/ 2016_qg/ 201708/ t20170824 _ 311814. html,2017-8-23.
[4]張燕.象牙塔里的反腐風暴[J].中國經濟周刊,2015(49):30-32.
[5]郗萬富,張寶林.高校紀委“燈下黑”問題之思考與對策[J].行政科學論壇,2018(05):33-38.
[6]曹永志.高校紀委在監督執紀問責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8(02):71-72.
[7]曾言,高春貴.當好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答卷人”[J].武陵學刊,2018,43(02):28-31.
[8]李俊偉.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境界、新戰略、新要求[J].治理研究,2018,34(01):20-27.
[9]陳有明.論深入推進高校紀律建設的路徑[J].北京教育(高教),2018(03):44-45.
[10]盧蓓蓉,張博雅,王山玲.信息技術支持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路徑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04):1-4.
[11]曲東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方略下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紀檢委員職能的路徑探索[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0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