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摘 要 教師職業認同與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它也衍生出許多了教師問題,如教師職業倦怠、教師身份危機等,都和教師職業認同有關。本文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來說明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及其形成,以期促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 教師 職業認同 影響因素 形成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35
On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LI Yu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pawned many teachers' problems, such as teachers' job burnout, teachers' identity crisis and so on, all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orm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school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word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fluencing factors; formation
教師職業認同是指教師能從心底接受教師職業,并能對教師職業的各個方面做出積極的感知和正確的評價,從而愿意長期從事教師職業的主觀心理感受。如今,教師群體屢屢出現職業倦怠、離職傾向等消極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職業認同的缺失,因此教師職業認同的形成,對于教師職業生涯中相關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教師職業認同的意義
(1)完善自我,促進專業發展。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師必須德才兼備,適應新的教育潮流,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這種自我的更新與完善需要教師較高的職業認同。只有當教師有了較高的職業認同,才會激發其教育理想,使其對教育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產生相應的教育行為,付諸于實踐,才有可能發現專業的教育規律,產生專業的教學行為,真正凸顯教師的專業特性。一般來說,有較高職業認同的教師,會把自己的職業發展與人生發展緊密相連,不斷提升自我,促進自我的專業發展。
(2)提升活力,強化學校氛圍。每個學校的蓬勃發展,都離不開教師的辛勤耕耘。教師較強的職業認同能提升其工作的活力,使其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從而順利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若一個學校的大部分教師都有較強的職業認同,這個學校必然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教師在此氛圍中不斷被潛移默化,學校的整個教育氛圍就會被強化。長此以往,整個學校的教師會形成良好的從教氛圍,從而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推動學校教育的發展。
(3)提升意識,推動社會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一名優秀的人才;一名優秀的人才,離不開一名優秀的教師的教育和培養。教師較強的職業認同感,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前提條件。較強的教師職業認同,能喚醒教師的教育意識,能讓教師充分的認識到,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社會的需要,是國家、民族的需要,要讓每一位教師都能為教育勇挑大梁,都能為社會、國家的繁榮富強無私奉獻,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出現更多的優秀人才,整個社會才能蓬勃興旺。
2 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
2.1 個體因素
(1)家庭。家庭成員對教師的職業認同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無論是家庭成員的職業、行為、背景等都會對他們在職業認同和選擇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家庭成員若有從事教師職業的人員,相對來說,在此家庭氛圍生活的教師,他的職業認同感會更為強烈。
(2)專業發展結構。由于教師年齡、教齡、學歷、專業等方面的不同,其專業發展的結構并不相同。普遍來說,年齡較大,教齡較長,學歷較高的教師職業認同較強,他們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態度等更為突出。
2.2 學校因素
(1)教學任務沉重,現如今,由于教學任務的繁雜和各種教學活動的接踵而至,教師的工作量較為沉重,中學教師尤為突出。中學教師的課時較多,以大科為主,一般每周課時為12課時以上,而學校為了方便班級的管理,大科教師一般還需要充當班主任的角色,這樣,除了教學任務之外,還需要花費諸多精力去處理班級的瑣事。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周圍的大部分教師普遍感覺自己工作壓力過大、幸福感較低。同時,較重的教學壓力,使教師們無暇鉆研教材,無法詳盡的掌握教育動態,阻礙了自身專業發展水平的提高。
(2)學校環境偏差。首先,部分學校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設施簡陋,不能給老師提供相應的支持,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削弱了教師的積極性。其次,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形式單一,教師看似是接受了相應的培訓,可往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接受的培訓不能幫助教師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師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長此以往,教師會產生挫敗感,并會對自身的職業生涯產生懷疑,那么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會不斷降低。
2.3 社會因素
(1)社會地位低下。教師的社會地位是由經濟地位、政治地位、生產力水平等多種因素構成的總體性范疇。而經濟地位對社會地位的影響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教師擺脫了受剝削的境地,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之后,黨和政府不斷加大教育的投入,使教師隊伍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由于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為落后,再加之近年來教師隊伍的增長,使教師在經濟地位等方面還是不盡人意,導致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并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2)經濟待遇低下。《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均就教師工資水平做出了相應的規定,要求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水平。盡管黨和政府近年來提高了教師的經濟待遇,但面對如今物價房價水平較高的社會現狀,教師這份職業對于生活質量的提高仍然堪憂,更不用說自我的發展與提升了,因而導致很多優秀教師紛紛轉行。導致很多教師無法在工作中有獲得感,對教師職業認同不高,從而不能很好地促進專業發展。
3 促進教師職業認同的形成
3.1 個人層面
(1)體悟職業樂趣。在教育教學的同時,教師自身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感受到教育事業的崇高和神圣,要充分意識到教書育人的價值,從而堅定教育信念,實現教育目標,體悟職業樂趣。
(2)提升專業素養。良好的教師專業素養能夠促進教師在課堂上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并能增強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只有源源不斷的汲取知識,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其次教師要學會要進行教學反思,反思+經驗=成長,只有不斷研究、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加深理解,獲得成長。
3.2 學校層面
(1)完善教育管理體制。學校要不斷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改變固有的教學觀念。目前,部分學校仍把學生視為應試教育的產物,實行分層教學,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從而來提升學校的升學率,教師也因此相應的被分成三六九等。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剝奪了學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給教師造成了心理壓力,高層次班級的教師由于班級和學生的成績而身心疲憊,教低層次班級的教師不能在教學成績上有充足的獲得感,并且學生大多過于頑皮,使教師身心受到折磨。
(2)改善學校教育環境。學校應該要創設一定的物質文化環境和精神文化環境。首先,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完備的教學設施和教育資源,創設民主的校園氛圍,讓教師潛心于教育教學。其次,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不能僅僅只憑學生的考試成績,對教師有“一隅之見”,在這種評價機制的壓力下,教師只會一味的迎合應試教育的需要,教師自身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因此需全方位的對教師進行評價,可以通過自評、學生評價、家長的反饋等對教師進行綜合評價,保證教師評價機制的相對公平,從而來保證教師的積極性,增強其職業認同感,達到教學相長。
3.3 社會層面
(1)提升社會地位。國家和社會一直在提倡“人才強國”,成才離不開教師的培養,因此教育事業關系著國家的興衰,教師這份職業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時間的磨礪,教師的勞動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因此社會必須理解和支持教師,真正做到尊師重教,形成這一良好風氣,只有這樣,教師的地位才能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提高經濟待遇。黨和政府還要不斷加大力度來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從而來穩定教師隊伍,防止教師隊伍的流失。解決好物質生活的需要,讓教師有一定的獲得感,才能使教師產生較強的職業認同感,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通過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來推動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
4 結語
教師較強的職業認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對自身的這份職業并沒有較強的職業認同感,而是把這份職業當作是謀生的手段,僅僅是敷衍了事,更不用說加強自身對專業的提高和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國家、社會等方位的支持,同時教師也應當提升自我發展,樹立職業信念,增強職業認同,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創新自身教育理念,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栗波.獲得感:教師職業認同的時代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9):36-38.
[2] 張憲冰,楊桐桐,張蓓蓓.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教師職業認同的提升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26):24-26.
[3] 郭二梅.他們想離開農村學校的原因——基于教師職業認同的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7(04):80-84.
[4] 郭二梅,曹文劍.農村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7(10):62-66
[5] 張睆,張曉輝,胡衛平.工作角色與社會身份:教師職業認同的雙重內涵及其價值審視[J].教師教育學報,2018.5(05):22-30.
[6] 魏淑華.教師職業認同研究[D].西南大學,2008.
[7] 孫蘇敏.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認同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17.
[8] 張文峰.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對專業發展影響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