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玉林師范學院成為廣西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首批試點院校與整體轉型試點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方向,是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從找準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應用型第一課堂課、實踐性第二課堂課和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體系四個方面對音樂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進行探究。
【關鍵詞】教育綜合改革;地方應用型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改革背景及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總體部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從教育綜合改革的要求看,改革的內容包括教育教學改革、學科建設改革等諸多方面,音樂學作為該校開設的學科門類之一,音樂專業實踐教學將面臨著綜合改革的考驗。從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校角度看,其目標是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中小學音樂師資和社會藝術團體的音樂工作者,擔負著為地方培養和輸送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從學科專業建設角度看,音樂專業學科要發展就要與時俱進,要不斷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
二、地方應用型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存在問題
當前,地方應用型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對該往哪個方向改革沒有明確的思路。例如,有些高校在改革轉型前是一所師范院校,在轉型發展背景下就要重新思考和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原師范院校的那套教學理念已經不再適用應用型高校的轉型發展;二是第一課堂課程體系普遍重理論而輕實踐,音樂專業實踐課程、實踐場地明顯不足,沒有突出音樂學科的應用特色;三是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價值沒有充分挖掘,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以外的實踐型課堂,而應用型人才就是在復雜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因此,實踐型的第二課堂有待開發;四是校地協同培養人才體系建設有待加強,地緣優勢、地方資源、政府對地方教育事業的橋梁紐帶作用不明顯,校地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有待拓展。
三、地方應用型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策略探究
(一)找準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地方應用型高校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為地方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有作為”的義務教育師資和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要深刻理解、領會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基本內涵,就要認清應用型課程和實踐性教學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積極主動地去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從第一課堂的課程設置到第二課堂實踐、實訓、實習等環節的管理都要根據社會需求進行改革創新,這樣才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社會能更好地對接,凸顯地方高校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的特色。
(二)構建應用型第一課堂課程體系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門類,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方式和途徑具有應用型學科的普遍性特征。但傳統的音樂專業課程體系重理論而輕實踐,實踐課程偏少、實踐場地缺乏、實踐保障不到位。在綜合改革背景下,需要通過第一課堂課程體系的優化來增強音樂專業的教學實踐,凸顯音樂專業的應用特色。要構建以應用為目的的課程體系和評價機制建設,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訓練的融合。
1.優化課程內容,提高實踐性課程比重
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就要在培養過程中提高實踐性課程比例,增強現有理論課程的實用價值。音樂專業理論課程,如基礎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合唱與指揮等課程,在課程內容上向實用性優化,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室內為主的傳統灌輸模式,適當增加室外教學技能訓練部分,部分課程在考核方式上可考慮實踐性考核。
2.建立應用型課程評價機制,提升課程質量
玉林師范學院音樂專業的實踐環節有實踐周、藝術采風、教育實習、教育見習、畢業匯演、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是師范生教學基本技能養成的關鍵。然而,大家對實踐內容和方式不夠重視,實踐環節的考核往往比較松懈,造成實踐實訓有過程、無實效。因此,學院相關管理部門要對教學實踐、實訓、見習、實習環節加強監督管理,建立課程評價 機制和課程質量反饋機制,讓實踐課程的實施得到有效監督。
(三)建立實踐型第二課堂課程體系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建設地方應用型大學的重要抓手。要改革和轉型就要打通第一課堂專業教學與第二課堂創新實踐的道路,將第二課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兩大課堂互融互通,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課堂課程項目主要包括四類:一是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資格認證考試和等級考試,如各文藝大賽、鋼琴、舞蹈等級考試等;二是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和學生社會工作,例如選送參加的各級文藝演出、文化交流、暑期文藝下鄉匯演等;三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如參加創業培訓、實訓、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開店創業等;四是學術論文、作品、專著、專利、科研訓練等。建立實踐型第二課堂課程體系,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術科技活動、學生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實踐及公益活動,學生不僅能獲得第二課堂學分,還提高了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共建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體系
校地協同育人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玉林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建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體系。尤其要發揮政府在地方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方面的主導作用,架起人才供需雙方的橋梁,進一步拓展合作深度與廣度,為應用型地方高校提供更多服務。通過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地方高校與地方中小學、地方文化機關、群眾文化藝術館、青少年文化宮、藝術劇院等單位的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踐實訓基地,簽訂合作培養協議,形成大學+政府、中小學、企事業等單位的校地協調培養應用型人才體系,為音樂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共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
四、結語
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和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音樂專業要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在立足區情、教情和地方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充分發揮音樂專業的應用特色,確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形成應用型第一課堂、實踐性第二課堂和校地合作協同育人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互融互通,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中小學音樂師資和社會藝術團體的音樂工作者。
參考文獻
[1]李捷,薄云.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研究——以天津市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1):19-21.
[2]傅潔.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音樂理論課程的重構[D].湖南師范大學,2016.
[3]劉鵬.基于轉型背景下的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9,39(3):82-85.
[4]劉頌章.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當代音樂,2018(11):34-36.
[5]肖華,余雙慧.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應用型音樂表演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以荊楚理工學院為例[J].藝術評鑒,2016(1):149-151.
作者簡介:嚴耀燕,女,碩士,講師,玉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