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馬東風
【摘要】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的新形勢下,慕課教育日益成為備受推崇的開放在線教育,在線教育就是通過智能、聚合、協作、虛擬、物聯、遠程等大量技術手段提供更加逼真的教學環境,正因如此,現今教育工作者越來越喜歡慕課教育模式,慕課即將掀起一陣教育改革之風,有優點也有缺點,要在思辨中不斷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音樂;慕課教育模式;在線課堂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慕課的概述
“慕課”又被稱為MOOC,其中“M”代表Massive(大規模),指的是課程注冊人數多,每門課程容量可達數萬人,最多一門有16萬名學生;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指的是學習氣氛濃厚,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指的是時間空間靈活,使用客觀、自動化的線上學習評價系統,如隨堂測驗、考試等,而且還能運用大型開放式課程網絡來處理大眾的互動和回應,讓學生自我管理學習進度,自動批改作業、相互批改作業、進行小組合作等;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代表課程。慕課要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要體現教學過程,反饋學習結果。師生之間要互動。互動的前提是有激發學習者互動的問題或活動,互動持續進行的保障是實時或非實時的反饋。學習者的互動包括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內容、學習者與媒體、個體與團隊的互動。
慕課音樂在線課程教育的特點包括大規模的、開放課程、網絡課程、資源共享等。慕課教育并不是單獨的一門課,而是全世界多所高校通過相關機構進行的課程,所以才被稱之為一個大規模的教育課程。慕課音樂教育上中的課程都是公開的。如今網絡如此發達的互聯網時代,將教育課程發布到網絡上,受眾會更廣,傳播速度快,惠及更多人。人們的上課學習地點也不再受到限制,隨時隨地,只要有空余時間就可以拿出手機、電腦等設備進行學習。
二、慕課的發展現狀
MOOC自出現以來經歷多年,相比以往有了很多的變化。在2017年時國家認定情況改變較大,入選至慕課的課程包含了500門左右,有上百所高校入選慕課。部屬的高校入選課程包含了四百多門課程。慕課的課程涵蓋量在不斷的增加,規模等方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也有一直秉承堅持的優點。起初的慕課規模就很大,對全國的大眾是開放的,一直都是采用網絡在線的方式,課程并沒有非常的細劃分。現今的慕課依然是有著大的規模,也有以往的完全開放變成了差異化服務并且有一部分已經開始收費了。相較之以往更加的專業化,有固定的平臺。課程的設置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程越來越越微專業化,涉及到很多細小的專業,例如音樂專業中有理論的課程,而理論課程中又開設了傳統音樂類、說課類、音樂素養類等課程,專業技能上有民歌唱法、美聲唱法、某一樂器的練習技巧等。課程的設置變得在線學習化,課程普遍會在固定的平臺上開設直播從而教授知識,學院通過手機或電腦就可以觀看,若時間所限不可以及時看,則可以看回放。如此更加的便捷化,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
慕課教育的開展對社會信息化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 這也優化了現當代的教育模式,在線課程教育越來越具有普遍性,也推動了所有教育模式的平衡。到目前為止,全球提供的免費慕課教育的課程數量已經超過了數萬門。與此同時,國內掀起了強盛的慕課教育模式的風氣。為了更好地推進音樂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音樂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愛課程網聯合華夏樂府音樂在線課程聯盟,共同組織開展音樂在線開放課程申報和遴選工作。這一招募是為了充分發揮高校音樂學科專業優勢和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建設一批適合網絡傳播的內容質量高、教學效果好的在線開放課程。
許多知名的高校也都開始與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慕課平臺簽約,中國大學在音樂慕課模式上開始了中國式慕課教育的探索之路,對于我國是相當重要的。我國擁有相當大的資源,可以通過慕課的方式將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播給大眾并能傳播給世界,走向國際舞臺,讓世界人民都感受到我國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魅力。這也將推動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改革創新。一些研究者認為,現今音樂慕課教育模式將會對傳統的學校教育產生巨大的沖擊,但筆者不這么認為。慕課可以有很多的聽眾,覆蓋率較大,但也不能線上教育完全取代線下的面對面的音樂教育的模式,這種切身體會的感受無可取代。在線下課堂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學習知識,還學習做人,鍛煉每個學生的合作、人際關系處理等等多方面能力,不能一味地推崇慕課而忽略線下課堂教育,只有兩步走,方可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慕課與線下相結合,既可以保留傳統教育方式,又可以保留面對面這種神奇的感受。
三、音樂慕課的價值與優勢
當下,慕課的開展收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其自身有很多的優點吸引著大家都跟隨、追崇。慕課的開展可以帶來資金的成功,是一項新的產業,帶動一部分的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經濟。慕課開展可以提升個人人物形象和大學的形象,若是發送到國際上的課程則可以讓其他國家了解我國的優秀文化,走向世界。這也就會提升我國的軟實力。軟實力的本質是讓別人自愿做,而不是強制性的。慕課的開展可以讓世界認識中國,大大提升我國的軟實力,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讓世界感受中國音樂的魅力。慕課有很多的優點,如教學評價優化、教學內容精煉、教學方式靈活、學習方式多樣、拉近學生與名師和專家的距離、匯集優質教育教學視頻、便捷共享優質教育教學等等優點。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蘊含的文化也是多種多樣,教學資源很豐富。不同的地區有自己標志的文化,有了慕課就增加了文化之間傳播與交融性。參與慕課課程主要是一些高校的音樂教師,因此,一些學校的教學資源短缺時就可利用慕課中的優質課程資源來豐富本校的教學。與此同時,這些教學資源很豐富的高校,就可以通過慕課的形式來提高自校的知名度。當然,知名大學的課程并不一定都是精品課程,不知名的大學也會有精品的課程,也可以有全國知名的優秀高校名師。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會有許多學生的學習狀況很難被老師察覺和關注,但在這樣有許多人一起學習所產生的龐大數據之中,便能夠被察覺。高校還可以利用網絡慕課來幫助考試未達要求的學生,也可以省去教師再另行時間給學生補課。慕課將課程內容都分解成小的知識點,縮短了授課時間,有助于學生碎片化學習;且內容主題明確,每個視頻都自成一體,主體內容相對是完整的。
慕課是學生觀看視頻自學、群學、測驗、作業、考試一體的過程結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有效參與教學。世界各地的學生都可以一起在慕課平臺上學習課程還可以一起在討論平臺上一起討論學習,學生們可以24小時的在網絡上互動交流,優秀的學生還可以發揮一定的作業,學生之間相互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減輕了教師們的教學負擔。這一平臺提問討論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可以自主的選擇學習的內容以及順序。慕課還有一優點就是可以反復觀看。當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可以多次回看,相較于傳統課堂的時間性上就要方便有益得多了。
四、音樂慕課的現存問題及應用建議
慕課有很多的優點,但在實行中也不免有一些缺點和漏洞,看到優點加以發揮運用的同時,但也需知曉缺點與漏洞之處,以至更好的推進慕課的發展。慕課需要教學團隊,背后也要有專門的視頻制作的技術團隊,對科技技術、設備都有一定的要求,每完成一個視頻錄制都會耗費很大的精力和經濟。每一節課成功上線都需要團隊以及教師做很多的準備工作,相比較于傳統音樂課堂沒有那么的隨時性和自由性。當課程上線后,無論是團隊還是慕課平臺的學員們,在管理時都非常的不易,討論平臺有時也會出現混亂的狀況,這一現象難以杜絕。一般情況下,課程上線初期參與的人特別多,但是長期下來可能就會有一部分學生堅持不下去。作為自主愛好學習很好,但是若教師強制性讓學生看某一在線課程完成任務,則大多數都是人不在電腦旁,空留電腦自行播放,做的是表面功夫。慕課課程要求考核、結業的難度比傳統課程要低,且慕課現有的考核條件在考試的嚴密性上和實際的考場還存在很大差別,所以有關慕課成績、證書的效用方面還未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認可。但從長遠發展上來看,慕課的開放性能讓社會公開地觀察、評估每堂課的效用和質量,從而得到比較客觀的認識。相信隨著慕課的逐步推廣和改進,一定會得到更多認可。
在此境況下,筆者總結一些應用建議。加強技術團隊,在眾多申報的課程中選擇最有意義和價值的課程予以支持,同時加強后臺的管理,對學生學習后的成果檢查力度要加強,增加考核和結業的難度。學校發現好的課程可以多多分享于學生,增加他們學習的機會,及時接觸到學術前沿的一些信息,激發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不是一貫的閉門造車。課程設置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慕課的課程設置與本校的特色要相結合,多多鼓勵我國民族特色的音樂加入到慕課中來,推動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慕課平臺和各大高校之間要相互合作,共同發展,推進學習氛圍,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理論及音樂專業技能的蓬勃發展。
五、結語
在當下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又正處于互聯網時代,平臺共享、資源共享、課程共享、師資共享都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無論是對中國而言,還是對全世界而言,音樂慕課共享無疑是推動了各國各民族音樂的發展,我們可以了解更多的國外優秀音樂文化,本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也必將走向世界,讓世界都感受中國文化的無限魅力。想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還需要大家一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曼麗.MOOC的特征及其教學原理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8(4).
[2]孫傳遠.開放課程運動產生和發展的路徑考察[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4(5):10.
[3]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
作者簡介:李欣(1993—),女,漢族,江蘇淮安,碩士研究生,江蘇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馬東方,江蘇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