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民素質不斷提升,對于非文化類教育的要求也變得更加細致與具體,高校音樂與社區音樂的發展在現有的社會背景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關注,但是,在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十分明顯的不足。假如高校的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發展進行有效地結合,能夠更有利于提升雙方今后的發展空間,能夠幫助更多的音樂人才更好地發展。本文就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的互動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社區音樂文化;互動
【中圖分類號】G623.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都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樣的結合模式能夠幫助雙方有更加長遠地發展。將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的內容進行合作式發展的融合,對今后兩者之間的整體發展與成長都有更加深層次的意義展現。
一、高校音樂與社區音樂的發展現狀
(一)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
高等教育在現階段的發展中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高等教育應該在這樣的關注中不斷進行內容的發展與創新,并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發展體系模式,以方便今后培養出更加突出的音樂人才。但是從現階段的整體發展情況進行分析,依舊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其一,校方對學生進行教育階段,教學認知比較片面。高校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將科研的內容、人才培養以及社會服務都變成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現有的發展情況是大部分高校只重視了科研教學內容以及人才培養,對于社會服務方面沒有重點關注;其二,學生在學習階段所具備的個人認知性還不夠完整,音樂本身就屬于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藝術學科。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不管是從學校還是學生都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理論知識的內容學習,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針對性的教學要求與教學規劃。比如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學生大部分只是知道樂理知識的內容,對于實際的實踐學習,很難完成單獨演奏。
(二)社區音樂文化的發展現狀
長時間以來,中國都在不斷的發展與創新,城鎮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也在不斷地更新與建設。在當今社會的發展變革中,社區已經變成最為關鍵的基層組織、單位。對于生活中社區文化的組織與舉辦也變成了一項日常性的內容,在社會的日常活動中,最受大眾喜愛的內容就是有關音樂的表演內容,社區音樂也在這樣的喜愛中,逐漸有了自己的獨特魅力。但是,從以往的發展情況來看,社區音樂的內部存在問題也在發展中不斷凸顯。其一,社區音樂自身專業程度不足,雖然,社區活動本身就是按照玩樂為主線的一項活動,對于藝術造詣的要求比較低,但是,過低的要求也會影響到最終的效果,很難提升群眾對于自我的藝術要求,這樣的問題就會導致社區活動的整體層次都處于一種比較偏下的狀態;其二,音樂活動本身形式就比較簡單,在社區活動中,大部分的藝術形式都是按照樂器、合唱等方式進行設置,活動的形勢存在嚴重不足的情況,長期以來,重復的節目類型會加重社區觀看人員的厭倦感,社區的文化內容也很難得到延續與發展。
二、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的互動內容與原則
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的相互融合能夠有效的規避現階段存在的諸多問題,不論對高校音樂教育還是社區的音樂文化發展都能夠有促進作用,在各自的內容發展中,都能夠得到十分強大的推動。現階段,由于兩者在發展過程中都存在明顯的不足,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融合能夠完善現存問題,全面提升雙方的發展空間以及發展水平。
(一)互動內容
高校在不斷發展與成長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就是針對人才的培養與人才團隊的建設。但是,由于人才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具體的要求也各不一致,但是在眾多要求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長久不變,就是在人才培養階段,不能只是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以這樣的應用形式來鞏固理論知識內容。鑒于此,在高校中進行實踐工作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在教學階段,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效地互動與對接。社區內部音樂活動能夠滿足這樣的實踐要求,社區內部音樂活動側重藝術性與實踐性,所以,將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活動融合,能夠產生一種互動合作的效果,雙方可以按照活動的內容進行協議的簽署,共同創建校外的音樂實踐基地。這樣的音樂應用能夠將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效補充,在完善學生的教育工作前提下,還能夠為社區音樂文化提供更加專業性的活動模式,社區也能夠采用這樣的活動形式給學生提供機會與固定的活動場所,兩者在進行互動實踐工作之后,還能夠共同提升。
(二)互動原則
在高校與社區進行互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將以下原則進行落實。其一,人性化原則。以人為本就是我國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一項基礎性的理念,所以,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滿足學生、教師以及社區人員的需要,將綜合性的需求方式進行突出表現;其二,互惠性原則。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兩者之間的合作本身就存在一種互惠性的要求,這樣的合作形式能夠給雙方帶來極大的利益,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活動形式下表現出自己的優勢,并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個人能力以及臨場發揮能力,除此以外,還能夠將社區音樂文化中不足的部分進行完善;其三,常態性原則。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文化內容的融合是一項長期的內容,實踐互動也不是一下就可以實現的活動,只有在長期的活動積淀中,才能夠慢慢形成一種體系性的模式。因此,在合作期間,雙方應該將平常心貫穿始終,以這樣的方式達到長久性合作的良好愿望。
將高校音樂教育與實際的社區音樂文化發展進行相互融合,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在理論中增加實踐的內容,還能夠有鍛煉自己的機會。對于教師來說,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有的教學要求,在理論中進行實踐的應用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程度以及積極性。對于社區的音樂文化傳承來說,增加全新的專業血液能夠給社區的音樂模式帶來全新的動力,社區的人員也能夠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這樣的內容能夠將社區音樂文化的優勢有更加全面的展現,也能夠有更加長久的發展前景。
三、結語
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不管在學校的日常學習還是在社會的應用學習中,都需要在理論的基礎上加以實踐,以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達到一種應用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讓社區的人員能夠有更加專業的理論知識輔導,這樣的雙贏局面就是高校音樂教育與社區音樂活動融合的最大優勢。全面提升雙方的音樂能力,為社會的文化發展創造更多更全面的音樂人才,以這樣的方式來促進音樂藝術的整體發展與音樂教育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郝宏圖.本土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的相關研究[J].戲劇之家,2019(11):150-151.
[2]段茹.寧夏地方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寧夏高校音樂教育——以北方民族大學為例[J].藝術科技,2018,31(5):25-26.
[3]馮哲.社區音樂教育的調查與實踐開發研究[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7.
[4]湯潔.高校音樂教育與地方音樂文化產業發展互動研究——以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表演專業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12):42-44.
[5]趙朋沖.新疆兵團石河子市社區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6.
作者簡介:袁霞(1980—),女,漢族,內蒙古人,本科,河套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