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瓊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成為現代人群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同時,在醫學的研究方面,糖尿病問題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找到根治的有效方法,糖尿病問題也因此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糖尿病腎病作為糖尿病的“三大并發癥”之一,在我國的發病率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一旦引起細胞代謝的紊亂將導致腎臟病的發生,較其他腎臟疾病來說往往更加棘手。因此及時找到有關防治措施,提前做好預防處理對延緩糖尿病人的糖尿病腎病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中醫;辯治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2
糖尿病腎病主要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同時較糖尿病來說,危害性較高,治療難度也相對較大。近年來,由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危害現代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癥之一。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將對人體的腎器官產生嚴重的危害,常見的將導致腎功能不健全、氮質血癥等并發性疾病產生,嚴重危害了人們的生命健康。
1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原因
糖尿病腎病的誘發因素有很多,主要由遺傳因素、高血壓、高血糖以及腎血流動異常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確切掌握糖尿病腎病的發病因素對于治療糖尿病腎病,阻止糖尿病腎病惡化具有重要意義。
1.1 遺傳因素
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家族遺傳有關,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也是一種典型的家族遺傳病且發病率較高。
1.2 高血壓
高血壓的形成,導致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微量的蛋白質,蛋白質的增多加速了糖尿病腎病的形成,使得腎功能出現惡化。
1.3 高血糖
穩定的血糖能夠緩解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進程,高血糖容易使得細胞增多,導致細胞質基質增多,腎小球細胞膜增厚。
1.4 腎血流動異常
血糖含量升高時,腎小球的過濾負擔加重,毛細血管壁之間的壓力升高,是系膜細胞膨脹,皮細胞足突融合和產生緊湊的小滴,腎小球上皮細胞從基底膜上零落。腎小球基膜厚度的增加使得腎小球發生硬化,腎小球正常的功能受到抑制,不能起到正確的過濾作用。在壓力增高的情況下,蛋白質的濾過數量增加,大量的蛋白質沉積在系膜區和腎小球基底膜,使得細胞基質得到快速的增長,長期如此,將導致惡化現象發生,嚴重地將造成結節性和彌漫性腎小球硬化。
2 糖尿病腎病的中醫辯治經驗
2.1 糖尿病腎病的病機
我國中醫在防治糖尿病腎病的道路上,成績一直較為優良,中醫的理論與臨床的結合使得傳統的中醫藥成功延緩了糖尿病腎病的惡化趨勢,到目前為止,我國中醫界普遍認為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病機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調”導致氣血陰虛,淤血,痰濕。先天不足導致腎功能不全,后天的失調加劇了糖尿病腎病的惡化。
2.2 中醫治療方法
通過研究發現,可以看出糖尿病腎病的病因病機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調”。因此,掌握病機,通過病機尋求正確的治理辦法才是治療的關鍵。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腎病患者主要表現出陰虛、痰濕、淤血等現象,后天失調導致日久脾胃虛損,最終導致脾胃兩虛,五臟損虛。因此,就中醫治理糖尿病腎病問題提出以下中醫治療辦法。
2.2.1 做好后天調養
“病從口出”一直作為醫學界公認的醫學觀點之一,不論先天遺傳基因是否正常,健康的體質與后天的調養是分不開的。飲食失調,不規律是導致糖尿病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過度的不規律飲食將導致脾腎燥熱,出現痰多氣虛,口干舌燥,少言懶語的現象,最終導致精氣失攝,腎精失固,水腫尿濁。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要切實做好在飲食上的調養,定時定量的攝取事物,不可肆意暴飲暴食;盡量節制飲食過咸,多食清淡類食品。
2.2.2 保持情志舒暢
中醫認為,糖尿病腎病發生與情志是否舒暢不無關系,情志不暢將會使人體內環境發生紊亂,生理機能出現異常,最終影響肝臟功能,肝火燥熱,陰虛燥熱時間越長,必將導致氣陰兩虛,肝肺燥熱,口干舌燥。因此,在中醫藥物治療同時,要密切進行心理活動的治療方法,保持心情的愉悅,放松心態,時常深呼吸,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
2.2.3 中醫藥方治療
2.2.3.1 脾腎兩虛
黃芪、肉桂、山藥、地黃、車前子、制附子、炒白術、扁豆、厚樸、郁金等能夠消腫補腎,溫補腎脾。
2.2.3.2 痰濁腎虛
車前子、山藥、西紅花、清半夏、生大黃、厚樸、炒白術、生地等能夠滋腎化瘀,健腎化痰,適用于痰濁肺虛的患者。
2.2.3.3 心肺濕熱
白茯苓、黃連、太子參、熟地、覆盤子、蛇床子、生黃芪、玄參等易清胃解毒,健脾舒胃。
2.2.4 中醫針灸治療
2.2.4.1 大便秘結,渴欲飲水
選中中脘、脾俞、氣海、足三里、地機、豐隆用平補手法針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
2.2.4.2 小便頻多且甜膩,渴多飲,口干舌燥
針刺大椎、肺俞、魚際、合谷、太淵、金津、玉液進行治療。在對此針灸時注意,可以針刺大椎、肺俞、魚際、合谷、太淵、金津、玉液進行治療
2.2.4.3 小便頻、量多,色如脂膏,腰痠乏力
可用補法選穴腎俞、氣海、中院、足三里、關元、脾俞、三陰交針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針灸時注意:采用平補平瀉手法,選腎俞、脾俞、肺俞、三陰交、足三里、太沖進行針刺,如果有水腫,不能直接針刺,要選用灸法。
3 結 論
由于糖尿病腎病癥狀在早期沒有任何的臨床癥狀且難以進行醫治,在我國,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提前做好預防處理對延緩糖尿病人的糖尿病腎病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仝小林,劉喜明.肥、糖、絡整體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理論框架及構想[J].第十次全國中醫糖尿病大會論文集,2017(02):1-4.
[2] 仝小林,趙 昱,畢桂芝,等.試論中醫“治未病”及“絡病”理論在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雜志,2017(06):485-486.
本文編輯:劉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