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民
【摘要】目的 分析針對ACS并發心律失常患者通過聯用替羅非班與阿托伐他汀的治療價值。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案,觀察組增加替羅非班、阿托伐他汀治療。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是97.50%,對照組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率7.50%,對照組1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聯用替羅非班、阿托伐他汀可顯著提升ACS并發心律失常者的臨床來哦小,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ACS;心律失常;替羅非班;阿托伐他汀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1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其病因機制在于冠脈粥樣硬化后發生斑塊破裂,而使得血栓形成,患者冠脈產生阻塞情況,典型癥狀為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心絞痛等,對于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此類患者若同時并發心律失常,其危險性進一步上升[1]。目前對于ACS并心律失常患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方案,本文旨在分析替羅非班聯用阿托伐他汀在患者中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2019年4月止診治的80例ACS并心律失常病人,以數字法隨機分組。觀察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49~83歲,平均(62.4±1.5)歲。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48~85歲,平均(61.9±1.8)歲。兩組線性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案,包括應用阿司匹林、硝酸酯類藥物、低分子肝素以及血小板抑制劑和氯吡格雷等藥物予以治療,觀察組在該基礎上聯合應用替羅非班與阿托伐他汀治療,替羅非班行冠脈注射,初始注射劑量10 mg/kg,之后再通過微泵行持續泵入24~36 h,劑量為0.15 mg/kg*min;阿托伐他汀于PCI術前口服,80 mg/次*d,之后改為40 mg/次*d,并以該劑量連續口服治療30天。
1.3 評估標準
(1)療效評估,顯效:即患者的各項實驗室指標,包括血脂和心肌損傷標志物等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或恢復正常,且臨床癥狀得以顯著改善或消失;有效:即各項實驗室指標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趨近于正常值,臨床癥狀有效控制;無效:未達到上述判定標準。(2)安全性評估:觀察治療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的相關數據均以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通過(x±s)描述,行t檢驗和x2檢驗,P<0.05代表差異之間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當中顯效者25例,有效者14例,無效者僅有1例,總有效率是97.50%;對照組當中顯效者17例,有效者19例,無效者4例,總有效率是90.00%。兩組療效對比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率對比
觀察組出現牙齦出血者2例,心衰者1例,不良反應率7.50%;對照組出現心衰者2例,牙齦出血者2例,不良反應率10.00%。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ACS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冠脈硬化后發生斑塊破裂,使得血小板出現黏附聚集以及大量釋放,導致凝血系統被異常激活進而誘發血栓,對血管形成堵塞,患者產生心肌缺血及缺氧癥狀,情況嚴重時可能誘發心肌壞死、心衰以及猝死等情況。此類患者常伴隨心率失常,主要原因在于心肌缺血性損害及壞死情況使得心肌細胞不穩定度上升,導致血液內兒茶酚胺以及脂肪酸等高表達,因此對心肌具有的自律性收縮功能形成抑制,進而誘發一系列應激反應[2]-[3]。替羅非班屬于非肽類的血小板抑制劑,同時具有良好的特異性,能夠對血小板以及纖維蛋白原等物質合成形成有效抑制,并對血小板的聚集形成阻斷作用,可有效預防患者冠脈血栓的不斷形成,并且該藥物能夠對血小板的聚集形成阻斷作用,可改善由于微血栓發生脫落所引起的血管遠端栓塞。并且該藥物可降低血小板在其異常激活過程中形成的血管物質,可緩解機體炎性反應,對于改善冠脈血流以及心肌灌注等均具有重要意義。藥物阿托伐他汀為臨床常用的他汀類藥物,具有降脂功能,可幫助調節機體中脂質高表達,同時可對炎性反應的進展形成阻斷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通過聯用替羅非班與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發揮此兩種藥物的協同性作用,并且安全性良好。從本次對比結果來看,觀察組總療效高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率較低,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也進一步證實,聯合應用替羅非班及阿托伐他汀在ACS并發心律失常病人治療中效果顯著,應用價值高。
綜上所述,通過聯用替羅非班、阿托伐他汀可顯著提升ACS并發心律失常者的臨床療效,且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1] 龔鴻霞,曹曉亮,龔俊平.替羅非班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8,25(6):590-593.
[2] 曾書燚.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藥物治療策略研究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9):392,223.
[3] 賈合磊.不同劑量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代謝綜合征的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9):3493-3496.
本文編輯:趙小龍